浅谈中职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
2017-11-25屠建华
屠建华
浅谈中职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
屠建华
本文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学生的体育运动现状,辨析了培养体育运动习惯的方法。
中职学生 体育运动习惯
概念界定:体育运动习惯:是指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的,以强身健体、增长技能、愉悦心身等为目的,长期自觉进行的有规律的运动锻炼行为习惯。
一、中职学生体育运动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受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育和学校体育的影响较大,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运动兴趣爱好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受年龄关系影响,学生活泼好动,精力旺盛,贪玩,体育运动的可塑性强,加之在家长的管控下较少的接触其他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社会交往单纯,干扰因素少,在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运动的双重影响下容易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锻炼习惯,但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应试教育引导下的重智育轻体育的教育现状,较大程度影响了学生体育活动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形成,在政策导向之下,中考加入体质测试项目,随着校园足球和阳光大课间等活动的开展,目前情况有所好转,但在中职学生入校时的运动习惯和体育兴趣爱好来看仍然比较低迷,体育运动能力较弱。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压力减轻,自主活动时间增多等有利条件,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加强培养和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达到中职学校体育的目标。
二、中职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觉的进行体育运动锻炼,强健学生体魄,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运动习惯,服务于学习、生活、和工作。
三、中职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中职学生毕业后大多将直面社会选择就业,从事体力劳动型工作。好的体格是将来干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体育运动习惯是促进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终身体育运动习惯,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是国民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
四、中职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方法
(一)纪律约束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全凭自觉性和主动性是远远不够的,纪律才是行动的保障。学校从管理层面要加强日常管理,强化纪律约束,督促和要求学生出好早操和参与课外活动。让早操、晨跑成为职业学校学生的日常必修课,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运动习惯。
(二)目标驱动
班主任老师要和体育老师一起,充分动员和帮助学生设立切合自身体质状况实际的健身目标,和科学合理的健身计划。比如肥胖学生的减体重目标,瘦弱学生的健体目标,长跑等有氧项目的成绩目标,每天参与运动健身的时间目标,上肢力量的目标、腰腹力量的目标、下肢力量的目标等,并且以检测、阶段考核等方式督促学生为实现目标而行动。让学生相互监督、相互督促为达到目标而共同锻炼。
(三)兴趣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运动兴趣爱好是学生自觉参与运动锻炼的内在动因,要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习惯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而兴趣爱好需要依托在具体的运动项目上,因此,要重视通过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培养学生的运动项目特长,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自我和展示自我,在参与中收获知识,收获友谊,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内在动因,使之积极主动参与运动锻炼。
(四)宣传教育
学校体育和体育课堂对学生的教育,包括运动技能的教育和对体育运动的功能的教育,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往往重视运动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了体育功能、体育精神的教育与宣传。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教育与宣传,让学生理解体育,认知体育,让学生在崇尚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的同时,了解体育的健身功能、养生保健功能、美体塑形功能、提高心肺功能和加快新陈代谢的功能、交际功能等,宣传和倡导生命在于运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进而形成运动习惯。
(五)体育社团的拓展与管理
要想学生体育活动日常化,就必须充分拓展学生体育社团,让社团活动规范化、具体化、系统化。让体育社团名称专项化、特色化、广泛化。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的开展日常社团活动,充分利用体育社团的组织力量,调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社团和参与社团活动。例如组建武术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篮球协会、轮滑协会、健美操协会、舞蹈协会、自行车协会等,在学校指派的专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校团委的统一管理下,在社团学生干部的具体组织下有计划地开展日常体育活动和比赛,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可以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还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交往,增进友谊。
(六)评价引导
在中小学评选三好学生时,体育成绩是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重视运动健身。中等职业学校同样需要建立体育评价体系,将学生参与的体育运动锻炼情况、早操及课间操的出勤情况、体育比赛获奖情况、参加体育社团和社团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体育课成绩等内容全面纳入体育评价体系,按学期对学生的体育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学生的评奖评优,进而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运动锻炼。
总之,学生运动锻炼习惯的培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运动技能水平、兴趣爱好特点等,习惯的养成需要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全方位综合培养与引导。
(作者单位: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