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遗憾的结局
——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

2017-11-25龙初英

长江丛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家长

龙初英

遗憾的结局
——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

龙初英

本文通过分析一位中职学生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思想状况、行为表现、家校共育等,指出了造成其个性、行为、思想问题的主要原因,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方法和实施过种,并对教育结果进行反思。

教育 管理 家长 中职生

一、基本情况

本人在大学毕业连续担任6年班主任工作后,一直在德育一线做管理工作,而早在两三年前就已经想由教育管理工作转为班主任工作,也就是直接管理班级和学生个人。于是在2015秋季,又顺利当上了班主任。在与班级学生的接触中,从“找感觉”的实践和理论联系实际,到“从全局出发”的严格管理和亲力亲为,再到“放手班干”的信任与群策群力,一个学期后,班集体的管理逐渐走向正轨,班级文化建设日趋成熟与完善,一年后班级获得“市级先进班集体”的荣誉称号。但其中,又不乏一些后进生的艰难教育历程:一名叫李某某的男生,内向、手机控、厌学、说话和做事慢条斯理、过于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还有抽烟、卖烟等不良行为。在高一第一个学期期末阶段因一周内出现抽烟与卖烟行为,被学校给予留校察看和退宿处理。但在外宿的两周内,又出现迟到、旷课现象。针对此情况,作为班主任,我与学生本人和家长进行了多方面沟通与交流,班主任和家长都希望他能改正不足,争取撤销处分,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最终能顺利毕业,老师、班级和舍友也用暖暖的双手,试图帮助他能尽快走入正轨的学校学习、生活中来。

二、案例分析

在与该生接触并进行一系列沟通与教育之后,对该生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并分析如下:

(1)家庭背景:父母在离县城较远的事业单位工作,一周才回家一次,为了让该生在县里读书,从小由外婆在县里养育,缺少父母的亲情关爱和亲自管教,与外婆的关系比与父母好。在与人谈话时音量非常小,不愿过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又嫌弃父母 嗦。他渴望得到理解与帮助,但因自身做得不够好,上课迟到、睡觉、走神、不写作业,参与活动不积极,几乎每个环节都跟不上班上同学的步伐,因此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在县里一所高中读了一个学期后,不得不选择退学。由于年纪尚小,加上该生体弱、内向,还不适合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该生在家喜欢玩电脑游戏,故于2015年9月该生与家长商量后来到柳州学习和生活。由于学校离家较远,该生也和其他绝大多数同学一样在校住宿,这样一来,该生从一开始就有点“试探性”地放纵:新生教育和军训就出现迟到、不穿校服、不按时交材料等现象。由于班主任和教官都严格要求每个学生,对做得不够的学生都进行批评、教育,没有做到的事情,会课后留下来补做,该生发现没有多少空子可钻,慢慢地改正了一些不足,上面说到的现象,除上课有时走神和作业完成不及时外,其他方面在两个月后有较大改善。

(2)求学背景:小学成绩较好,但因考试发挥不是很好,没能进到好的初中学校,一直埋怨作为老师的父亲没有帮他“搞关系”进一个好的初中学校,不能跟和他玩得好的同学在一个学校,加上正好是青春叛逆期,从此和父亲的关系也比较紧张。对于之前有一个学期去读过高中的情况,他本人和家长都不愿细说,只是简单说到初中成绩一般,中考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在本县读了一个学期不到的高中后,因学业跟不上、没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就退学了。由于该生喜欢玩电脑,所以等到来年的9月来到我职业学校就读计算机专业软件班,刚开始一切都是起点,经过改正一些不足,据家长说他还是对学校、对老师、对专业比较满意的。但因其熟悉环境后又过于沉迷在电脑、手机游戏中,不愿意主动与同学交流,自控力不强,又觉得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是说教,对班级和科任老师的要求也无法遵守,来校半个学期,便晚上通常玩手机到很晚,以致上课经常出现睡觉、走神、不写作业、不操作,学习上越来越跟不上老师、同学的进度,使其更无心向学。

(3)个性分析:因受家庭、学校、社会、玩伴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了该生在性格上的内向性、多面性和缺陷性。

从小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几乎由年迈和文弱的外婆带管,加上老一辈的溺爱,使该生一方面渴望父母管教,另一方面又适应不了和不服他认为对他不够关心的父母的管教,一方面在同龄人中生活处理、谈吐、学习等方面都显得比别人弱;另一方面,他又不接受和屈服于自己的“弱”,故很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如:发型、衣着、指甲等,以保持自己的“风度”,可他追求的这些又往往是与强调规范、统一的学校要求相违背的。所以,自我保护意识极强,久而久之,封闭自己,与周围的人和事都显得格格不入。

三、案例对策

为了帮助该生走出困境,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根据教育学原理,结合学生的年龄、性格、身心发展等特点,对该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症下药,我对该生经过了三个阶段的教育:沟通——管理——选择。

(一)沟通

对一个不愿向家长、老师和学校袒露心扉的内向学生来说,做好沟通、交流是工作有效开展的第一步。由于学生抽烟、卖烟行为已经严重触犯校规校纪,此时必须做好家校共同教育工作,达到教育合力的良好效果。

(1)“听”学生为什么违纪的原因。在与该生交谈前,班主任首先表明想听其解释为什么这样做,不会生气,如需要班主任保密的地方,也可以提出,班主任尽量帮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想帮助其改正不足,不是只追究“罪行”。于是他心情放松了少许,并把他违纪的原因向老师进行了说明。

(2)告诉学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学生在老师和家长面前,实话实说了之后,三方都觉得本没有必要做,因为该生不缺生活费,没有必要去卖烟,但就因为跟了几个也吸烟的朋友一起玩,其中不乏有卖烟的,他们称彼此为“哥们”。当有“哥们”叫他卖烟时,并递烟给他一起抽时,他不好意思拒绝就糊里糊涂吸烟并且同意帮卖烟,严重地违纪了校规校纪,被给予留校察看的处分。当他把事件前后说完后,实际上也知道存在的问题所在了。家长表达了只要是合理的费用家里都会给,作为班主任也表达了是其不会拒绝朋友不合理的要求才会导致如此严重后果,交朋友要会选择,建议其今后在为人处事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成长、成熟起来。

(3)与学生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作为老师,我们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要想取得好的沟通效果,就得跳出这种思维方式。所以在与该生交谈时,我换位思考问题,首先理解他想法,肯定他的坦诚,告诉他只要改正了还是好学生,再就存在的问题一起商量提出解决方案。

(二)管理

管理是一种工作,它有自己的技巧、工具和方法。经过沟通和疏导后,该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及存在的不足,为了进一步巩固教育效果,更是为了给该生提供回归到校园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轨道上来,需要对他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才能为其改正不足地打下良好的基础。

(1)要求学生面对和承担违纪结果(处分)。疏导之后,在与学生能顺利沟通的情况下,为严格校规校纪,要求学生敢于承担自己抽烟违纪后又卖烟的严重违纪后果,接受留校察看的处分,接受教训,彻底改过自新,如果还犯,只能退学。

(2)要求学生接受严格管理。正因为该生在校的学习状态差、作息不规律、不与同学多交流、过度沉迷手机、电脑游戏等原因,才会去找校外所谓的“朋友”一起吸烟,甚至卖烟的恶性循环中。我要求其把心思全部回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对其接下来一个月的活动进行严格、量化管理,努力让其真正进入班级的氛围,回归学校的教育,接受管教。

(3)家校联手,形成教育“合力”。为确保学生能进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老师与家长要一起努力,形成“合力”,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回到合格学生的状态和行动,老师与家长的前面1个月多监督、管理的工作是必须要做到位的,只有起步做好了,后面其才会形成好的习惯,才会自律。

(三)选择

对于该生来说,要么改正不足,不断进步,继续在学校完成学业,要是还改不掉那些严重不足,就只有退学的选择。

通过沟通和管理,一个多月来,学生有了一些进步,但终因过度沉迷手机游戏、不玩游戏也是经常失眠,导致上课还是有睡觉、无力写作业等情况出现,在受处分来第二个月该生出现了连续三天不到学校的情况,也不接班主任和家长电话。在这三天里班主任每天两三次告知家长学生不回校的事实,并与家长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讨论如何劝说其早日回校。与他父母电话沟通近十次,其父母除了无奈,表现得比较冷静,让人感觉他们也觉得这孩子是叫不回来读书了的。可是只要他不回来,作为班主任的我就每天至少2个电话与其沟通,由于该生不回学校,家长工作也忙,家长表示不愿意到学校与老师面谈了。到了该生不回校的第四天,家长还说出了一个他们一直没有告诉我的事情:该生去看过以理医生,有抑郁症!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是他们得知孩子不回校表现出无奈和冷静的原因吧。第五天该生家长发了一条短信告知感谢老师的教导,事已至此,说明孩子是想退学的,本就留校察看的处分加上这几天的旷课也达到了开除处理,作为家长就帮其申请自动退学,以后的路就看孩子的状况再另做打算。

四、案例反思:留与走的思考

该生要是能改掉过度玩手机、积极与人交流、上课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充分融入班集体……,那么他是能顺利完成学业的。可该生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很难改掉,最后他选择的是离开学校。其实,对于职校生来说并不是所有不完成学业离开学校的现象都是遗憾,有个别也是待定或甚至是好的选择。但该生的离开是有些遗憾的,因为离开是因为自己没有办法适应学校学习和生活,但离开后做什么又没有好的计划和打算。这让我们不禁回到最初分析该生存在问题方面来思考了,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作为父母要做好几点:一是父母尽量陪伴在孩子身边进行养育,即使不能,也要从小关注孩子的心理、生理成长,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二是父母在孩子叛逆时期特别注意教育、引导,不懂多看书、多咨询,会换位思考,在孩子渡过叛逆期后及时巩固亲情;三是发现孩子有抑郁症要进行专业的咨询和教育,持之以恒的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作为学校教育也要做好几点:一是不要只以分数论成败,进职校以前的教育基本上是这样,所以该生到了职校已经受到很大伤害,对学习毫无兴趣;二是多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学得有干劲;三是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在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一些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人格、与人沟通、合作等方面都有不少缺失,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同时,每人只是社会中的一员,总会受到社会上一些正、负方面的影响,这也需要社会大力弘扬美德,倡导正能量,使心智发展还不成熟的孩子尽可能多的沐浴在好的氛围中,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利的。

虽然就目前的判断该生的结局是遗憾的,但而对学生自己而言,离开学校的教育,进入社会进行历练,或许也会有新的收获和成长,作为班主任的我希望他有一个好的人生。希望以后家长、学校和社会这“三力”都能更多的关注孩子和学生的成长与教育,使人人都活出自己的尊严与意义。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龙初英(1977-),女,汉族,广西桂林人,在职研究生,文学学士,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学生德育教育与管理、中职英语教学法和英语学习策略。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心中的好家长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家长请吃药Ⅱ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