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教育职业性的学生社团建设体系初探
2017-11-25蔡军
蔡 军
基于职业教育职业性的学生社团建设体系初探
蔡 军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建设对于丰富学生文化活动,开展第二课堂建设,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以其多元化、形式多样、专业性等特点服务着高职院校的建设,促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
学生社团 职业教育 建设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除了要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更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的补充和延伸,学生社团应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将高职院校的专业精神融入到学生社团的建设当中去,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高职学生社团建设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主要有理论学习类、兴趣爱好类以及专业服务类社团。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学生社团也呈现出以实践为主的特点,学生加入社团之后,通过模拟社会的职场情景,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从而提升就业的竞争力。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活动也越来越多元化,他们不仅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以及专业活动,还与校外各类组织展开合作,与社会开始接触,了解社会,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高职学生社团建设中的弊端
在社团的管理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是由学院团总支具体管理,再由学校的社团联合会统一管理,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校社联与院团总支各自的管理职能模糊,责任意识不明确,时常存在管理重复的现象,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管理优势。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在刚建立时虽然配备了专业的指导老师,但随着社团的换届,指导老师也逐渐失去了与社团的联系,无法正常指导,同时学院对于指导老师也缺少管理和奖惩制度。学生社团要开展一定的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支持,但目前各个学校都没有这块的专项费用,尤其是最能体现职业性的专业社团建设方面,正是由于经费的紧张,无法正常开展一些相关的专业活动,社团也得不到发展。
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社团的骨干成员,但目前很多社团对于社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甚至对自身的社团都认识不到位,缺乏管理能力和建设能力,以至于部分社团的宗旨和目标定位不明确,同时社团的活动虽然较多,但杂乱,没有自身的特点,很难建立品牌社团,缺乏创新性。
三、职业性的学生社团建设管理体系创新的途径
(一)把握正确方向,明确社团的管理框架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管理应改变传统的全管型和封闭型模式,采用新型的民主型和开放型模式。学校在管理社团时,既要把持宏观调控,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更要坚持开放搞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突出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在学生社团中理论学习类社团为一类社团,该类社团理论性较强,参与面广,适合全校学生的参加,且可以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所以该类社团应由校团委直接管理;兴趣爱好类的社团为二类社团,二类社团自主性较强,同时可参与性也最高,所以这类社团应根据校团委的要求成立社团联合会,由社团联合会负责全面管理和事务指导工作;专业类社团为三类社团,这类社团的专业性和特色性较强,一般比较适合该类专业的学生参与,所以这类社团应由学院团总支和各个社团的专业指导教师共同管理。
(二)完善规章制度,加大经费的投入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管理必须转变传统的观念,应重点突出专业社团的建设,学院应针对专业社团设立专项社团发展经费,奖励优秀专业社团。学院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在专业课程建设、社会实践、科研等方面给予专业社团以支持和帮助,同时可以将专业社团的部分社团活动纳入到日常的专业教学和实训、实践活动中,甚至可以在学分管理上进行一定的创新改革,参加专业社团的活动或者通过专业社团参加技能竞赛获奖,可以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鼓励所在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专业社团中去。
(三)加强技术指导,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为了提高学生社团的管理水平,一方面学校和学院必须加大学生管理队伍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还需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这对于专业社团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校应重视学生社团导师制的建设,挑选工作能力强,关爱学生工作的教师来担负这项工作,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实行责、权、利一致,甚至可以将这项工作纳入工作考核和职称评定的考核范围。
(四)打造自身特色,构建品牌社团
高职学生社团的建设应改变传统的“胡子一把抓”模式,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尤其是专业社团的建设,不能再采用传统的参观、听讲座的模式,而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创新,突出社团的专业特性。专业社团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建立以赛促建的模式,积极鼓励自己的会员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学院和指导教师聘请校外人员一起管理指导社团建设,将校内活动与校外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自己的会员走出校门,与社会接触,在提高自身实践水平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沟通交际能力。
[1]管建平.学生社团与学校文化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4(6).
[2]向武.学生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2009(4).
[3]宫淑芝.试论社团活动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1(23).
(作者单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本文系“江苏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