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协同发展的路径探索

2017-11-25谢景文

长江丛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辅导员协同大学生

谢景文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协同发展的路径探索

谢景文

高校辅导员要在大学生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形成榜样效应,将专业化发展效果作用于学生成长,通过合作式、互促式、共进式、引领式四个路径来实现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价值同步与协同成长的良性循环。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协同发展

高校辅导员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与专业成长,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协同统一,注重培养个人能力并发展个人魅力,以自身进步激励学生、引领学生,并通过学生进步克服自身职业倦怠,在大学生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形成榜样效应,并将专业化发展效果作用于学生,形成价值同步与协同成长的良性循环。[1]

一、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合作式协同发展路径

高校辅导员要想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工作的经验教训,掌握工作规律,改进工作开展的效果。一是合作改进学风。大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针对当前大学生常常表现出学习迷茫或找不到目标的情况,学生中出现的学习态度欠端正等学风问题,高校辅导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重点进行引导,积极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与当前社会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重视基础知识和就业技能知识的学习。二是网络增加互动。利用现代网络的互联性,辅导员与大学生可以最大程度的分享学习资源,促使互动学习的途径更加广泛,通过QQ、微信、微博等现代交流工具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更好地互动学习。高校辅导员可以便捷高效地利用这些通信平台与学生实现交流与沟通,将文字、信息、图片、视频等相关个性化的信息在辅导员与学生间快速传递,更加直接地进行信息交流学习,进而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促进辅导员与学生合作学习良好局面的形成。[2]

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互促式协同发展路径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要互促式参加校园文化实践,在活动中实现共同成长。校园文化活动包括除按教学计划安排的正常教学任务外开展的大学生身心发展、体质锻炼、社会实践等活动,从文化艺术类品牌活动开展和社团活动管理这两方面来构建辅导员和学生共同实践平台,使双过参与主题教育、知识讲座、文体艺术、团体竞赛、日常交际等活动,实现双方知识、审美等方面素质的提升。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共同参加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既有利于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更有助于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坚持构建辅导员与大学生在第二课堂教育体系中共同成长的路径,既提升第二深堂活动的层次,又给辅导员与大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展示才能的锻炼舞台,是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健康成长可遵循的路径。辅导员全程参加这些活动,提出活动的主题,征集学生创意,一起思考,共同策划;在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辅导员把活动进行过程中的细节工作分工落实到具体的学生,一起落实,一起组织,让学生在充分施展自身的优势和才能;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开展效果的评价,一起发现问题,一起反思不足,共同总结经验,让每一次活动都能让辅导员和学生都有新的收获和体悟。

三、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进式协同发展路径

高校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和大学生对辅导员角色认同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辅导员工作开展的成效。因此,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价值及工作职责,找准自己的定位,以此促进职业意义的构建。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劳动对象是在校青年大学生,这些个体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辅导员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实现或者接近自己定下的目标任务,没有任何理由忽视或歧视个体发展中出现的任何问题,这是对辅导员从业道德的要求。大学生既是辅导员工作的对象,也是辅导员劳动的产品,这一产品质量的高化与材料的天然质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出自辅导员手中的这种劳动产品与其他社会产品有本质的不同,辅导员老师的这一产品是否是一个合格的产品,是检验辅导员日常劳动的重要标尺[1]。在产品塑造过程中,辅导员本人同样会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有利于促进辅导员及学生成为一个拥有独立生存能力和健康身心的人,成为一个能感悟人生幸福的人。辅导员开展工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与大学生交往的过程,是一个心灵与心灵相互感应的过程,是一个人格影响另一个人格的过程。

四、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引领式成长路径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引领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外部作用力,大学生的自我表现一定程度上是辅导员人格魅力的折射,辅导员进行自我人格完善的过程,更是精神陶冶、思想感染的过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建立起关系纽带,这些纽带必定伴随着辅导员从学生人格中汲取动力、学生从辅导员人格中习得榜样等片段。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一方,则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人生发展和修正的过程中来,其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决定人生发展的内部原因。绝大部分都高校辅导员精力充沛,有能力做好工作,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新事物的速度比较快,这种优势将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对学生个性特质的优化起到引领作用。

[1]王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同成长路径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5.

[2]孔国庆.大学生成长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

本文系曲靖师范学院科研项目《职业能力视野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协同发展研究》(2013QN028)的阶段性成果。

谢景文(1984-),男,硕士,云南泸西人,曲靖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辅导员协同大学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之歌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