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德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11-25冷旭峰

长江丛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应用型德育

冷旭峰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德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冷旭峰

本文从应用型人才概念、背景和高校德育的含义、地位以及研究意义等内容开始进行分析,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阐述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育问题现状,并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进而研究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育问题的措施,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育工作实施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德育工作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与价值,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 德育

一、相关概念、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的概念、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从工作活动或生产目的角度分析,现今的社会人才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技能型、技术型、工程型以及学术型(理论型),而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成为了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代表。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可以将技能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并应用在当前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中的一种专门性的人才类型,对社会活动与生产的一线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都能熟练地掌握,是从事一线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高校德育的含义、地位

德育主要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对受教育者在品德、思想、政治等方面进行正确的影响教育活动,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高校德育是教育者传习给受教育者一定的社会规范与社会意识,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品德的教育活动。在高校教育中,德育占据两种地位,一种是首要地位,主要表现在对社会主义办学的指导思想的明确;另一种是主导地位,在“德智体美”的基本培养目标当中,德育占据首要位置。

(三)研究意义

当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德育工作实效的好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与难点,剖析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探索现实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都能够从多方面去改变与引导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正确培养,使具备特殊定位性质的现代大学生群体,能够肩负起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做到各个方面的良好角色互换,并在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中,表现出正常、健康的人格、思维模式、习惯以及价值取向等,因此,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德育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在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中都能起到调控、认识、导向、评价、预测等作用,因此,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在成才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与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素质,还能够积极开发学生的个人能力与技能,提升学生个人的整体素质,对学生的未来长远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育问题现状

(一)学习方面

很多学生在面对不同于高中阶段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方法时,往往会出现不知如何去学习的情况,找不到学习方法,缺乏自主能动性。

(二)生活方面

当前,很多大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膨胀意识中,对家庭环境与教育本身,存在依赖与独立两种不同的思想,在经济与日常生活方面过于依赖家庭,受限于生活能力的不足,而在其他方面却强调自身的独立意识,过于注重个人隐私。

(三)创业就业方面

由于社会发展脚步较快,社会竞争压力比较大,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创业难的问题,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却缺乏对事物的基本判断能力,经常在就业与创业的道路上走进误区,迷失方向或丧失挑战能力。

四、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育问题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自我意识都在不断膨胀,会过于在意他人的关注与批评,使得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对自身的形象过于在意和美化,往往会认为自身是与众不同的存在,而他人的不能理解,也无法解读这些自我意识高涨学生的独特情绪、情感,致使这些大学生的外表表现具有非常鲜明、强烈的时代感与认同感,薄弱的责任意识、实践能力、辨别能力、承受能力、集体观念,以及强大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个性特征等表现。特别是这个时期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必须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以及积极、正确的引导。恋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值得人类用最美好的语言进行诠释与表达,因此,对待恋爱问题一定要做积极、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能够对恋爱有一个正确认识并做到正确对待,从而健康成长,但是如果没有对恋爱问题没有进行正确引导,将会让大学生的个人情感遭受人为扭曲与禁锢,更甚者是恶毒的攻击,使大学生出现行为叛逆、情感冷漠等情况,更恶劣的是出现人格分裂或人性异化等情况。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每个家庭的家庭教育都不相同,会有很多不同的生活困扰。在家庭环境中,学生对爱、安全感、尊重、归属等都有很强烈的需求,也需要来自于家庭的满足,而部分家庭对学生需求的满足却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学生在不同的家庭类型中会有不同的性格成长表现。例如,在权威专制型的家庭成长环境中,孩子的性格都比较胆小、拘谨;在溺爱放任型的家庭成长环境中,孩子的性格都比较任性、傲慢、没大没小;在开明民主型的家庭成长环境中,孩子的性格都比较开朗、明是非、懂礼貌等。当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中充斥着令人窒息、危机四伏、压抑、沉闷的气氛并且没有感到温暖与理解以及人情味时,内心就会被疑虑、孤独自卑、恐惧不安甚至是仇恨等不良情绪所占据。这种不良生活氛围的家庭,对孩子家庭教育的关注非常少,只是简单地将孩子交托给学校,并未尽到基本的家庭教育责任,使得大学生的学业进度、情感发展、日常生活情绪都受到了直接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发生了扭曲,更有少数人因此问题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此外,还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度保护,什么事情都帮着或替代学生完成,样样事情都进行干涉,使得孩子在家庭成长的过程中,心理过于脆弱,无法面对挫折。

(三)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智商的开发较为重视,忽视了情商的重要性,使得对学生发展目标的设定产生偏失。在学校教育中,成绩是作为学生努力多少的唯一标准,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只重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与身体素质的锻炼,反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心理健康的保健,致使青春期的学生在这种压抑、单一的教学模式下,产生了非常多的心理压力,同时,学生还会受到来自于教师或学校的强制干预,使得自身心理压力越加膨胀,导致出现很多抵抗行为、恶劣情绪、逃避意识以及严重的心理问题,更有甚者出现自杀行径。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多变,充满学生难以抵挡的诱惑。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当前的大学生活已经不再简单化、单一化,各种淫秽不堪的信息污染着大学生纯净的心灵与思想,例如淫秽音像制品、出版物、血腥游戏等,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是非观,刷新着学生的底线以及影响对是非对错的正确判断,艾滋病、毒品等危害也离大学生越来越近。在这种错综复杂、难辨善恶的社会环境当中,大学生往往会因为一个现实生活的挫折或打击,丧失对未来的希望与摆脱自身困境的勇气,并且在没有任何外来帮助与支持下,出现自我迷失的情况,不仅会看不清人生方向,也会找不到生活下去的意义,从而放弃奋斗的意念,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并做出无法挽回的事。

五、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育问题的措施

(一)学生自身:要对德育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自身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培养与教育对象,同时也是学习德育教育的重要实践者,在德育工作开展与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大学生要对德育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端正自身思想,要认真学习与贯彻“两课”的重要理论思想,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自身生存发展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重点加强自身的行为德育、意识德育、情投德育、认知德育。

(二)家庭方面:要全面进行基础教育,对子女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修养进行积极培养

常言道:“父母是最好的家庭老师”,因此家庭作为子女成长过程中的第一学堂,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基础教育的积极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青年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与形成崇高道德素养的重要场所,家长所实施的家庭教育也是最原始、最基础的一种启蒙教育,具有非常鲜明的熏陶性、全面性、启蒙性等特点,它的作用与影响也非常的持久与深远。例如,家庭的交际范围、人文氛围、所在的社会区域、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学历和职业、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对德育教育的认知情况、态度等,都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起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根据相关统计调查资料显示:具有较高素质的家庭成员,在受到良好教育,获得较高学历与职称,形成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家庭背景下,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家庭成员的教育态度都比较开明,对小孩成长的关心也非常多,会积极的鼓励自己的子女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遇到困难不怕失败、乐于助人等,在一定条件下,给予自身子女在时间与经济上的帮助都非常多,使得自己的孩子在良好家庭环境中都会具有较强的道德意识、公德观念、社会意识。

(三)学校方面:要做到对组织领导能力的切实加强,实现认识统一化,重点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德育问题的有效解决,重点就在于对组织领导能力的切实加强,学校党委要对此事给予高度重视。“德智体美”德育排在第一位,因此学校要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工作摆在第一位,在思想政治教育下充分发挥自身对学生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的作用价值,全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与道德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效果的有效与否,重点在于学校党政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以及参与程度。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认识统一化。由于受传统落后、陈旧教学管理体制的制约,“两课”教育在体制结构、人员配备、组织安排、课程设置等方面与专业技术教育都是相对独立的讯在,因此,使大部分人误以为对大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就是单独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职责与任务,专业技术课程教师不用肩负德育教育工作重任,只需要对本职专业教育进行负责即可。这种错误认识,严重地影响了德育工作实施效果,降低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所以,实现认识统一化,重点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是学校方面对组织领导能力进行切实加强的重要途径。

(四)社会方面:要对良好、适宜的社会环境进行大力营造,保证德育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德育教育的有效价值发挥,需要在良好、适宜的社会环境中开展。因此,我们要对良好、适宜的社会环境进行大力营造,不仅要改善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校园环境,还要营造适宜的文化环境以及舆论环境,把德育工作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带入到社会环境当中,使得德育工作在学校单一化的学校行为转变成为多样化的社会行为,并与各种社会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对德育工作实施的有利价值,营造出适合大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成长的有利社会环境,促进高校德育教育与社会紧密联系后教育强大合力的形成。

总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工作,是一项非常伟大的系统工程,而德育工作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与理解,掌握其基本原则、基本功能、主要内容、科学方法等方面,都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着积极地指导意义。

[1]郑旭.协同创新理念下高校新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J].今传媒,2016(11).

[2]赵杰,吕涛,杨晓宇,张卫义,李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6(23).

(作者单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应用型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