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外出实践锻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
2017-11-25戴昕
戴 昕
高校教师外出实践锻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
戴 昕
我校是以培养应用技术类人才为主的工科院校,应用型教师资源缺乏,教师现场实践经历不容忽视,顺应经济形势的发展,为适应社会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出台相关文件办法,鼓励教师外出实践锻炼。本文结合我校近几年教师外出实践的实例,总结外出实践的经验,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和想法。
教师外出实践锻炼 应用型人才
一、教师外出实践锻炼的必要性
目前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如教师岗前培训、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学历进修、出国英语进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课程进修等,这些举措对提高教师学历和学术水平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1]。然而关于教师到一线外出实践锻炼的培训却比较少,尤其是土木、机械、电气、计算机相关专业对应用实践型教师需求尤其明显。这里所说的外出实践,是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分期分批深入到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开展实践锻炼学习,并可结合实际开展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和科研合作等工作。
教师质量是学生学习和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提高教师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2]。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有了新形势、新发展,为适应学校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单位派出教师深入现场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丰富生产实践经验,提高对行业前沿技术的掌握与应用能力,造就一批既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前沿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提高工程和社会实践能力,以便于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另一方面,需要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补充实践技能型教师。这是实现我校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关键措施之一[3]。
二、教师外出实践锻炼存在的问题
教师外出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土木工程专业某老师到相关设计院的学习,通过一线的生产工作来充实拓展专业知识,从现场勘察到施工图设计,对整个岩土的设计过程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同时完成了多个岩土工程设计软件的学习,收集了相关工程实例资料。又如交通运输专业某老师赴某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的锻炼,通过实践明确铁路施工的采购流程和铁路施工现场存储与保管的操作,通过参与到现场工作,进一步了解物资、服务招投标文件编制的差异,加深了铁路建设企业生产现场和招投标工作的了解。
这些实践锻炼活动促进了理论和实际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掌握行业发展的前沿趋势,更好地服务教学,提高了教师科研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能力。
然而,在具体执行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综合体现为:(1)接收单位水平参差不齐。学校每学年组织进行教师外出实践锻炼申报工作。填写审批表,提出具体外出实践锻炼计划,明确外出实践锻炼的目标、任务和预期成果。(2)教师外出实践过程跟踪监管不到位。根据学校文件,教师外出实践锻炼的时间一般为半年左右,时间较长,出现一些监督不力的情况。实践过程中教师有没有到现场一线锻炼;报名时积极,实践中拖沓,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差,存在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现象。(3)教师外出实践锻炼考核机制有待于健全。教师参加外出实践锻炼结束后,须接受相关考核。应根据实践锻炼进展情况记录周志,填写师外出实践锻炼考核表,对外出实践锻炼期间学习、工作表现、任务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及收获体会做出书面自我鉴定,并由外出实践锻炼单位填写鉴定意见。
三、加强教师外出实践锻炼的对策探索
(1)各单位应做好教师外出实践锻炼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相应办法积极鼓励教师结合所从事专业定期深入到在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以实习、实践、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系统地掌握整个业务技术流程,了解行业动态及专业前沿知识,吸收先进的理念,强化实践技能,促进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2)加强教师外出实践锻炼过程考核。二级单位要关心教师在实践锻炼单位的实践情况,定期了解教师在外的表现情况,及时做好检查、督导和沟通联络工作,并把实践锻炼单位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参加外出实践锻炼的教师应与所在单位随时保持联系,每个月应向所在单位汇报一次。
(3)健全教师外出实践锻炼考核机制。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指出,“教师发展与教师培训不同,它强调教师的自主发展和自我提高,其内涵包括学术水平的提高、教师职业技术和技能的发展以及师德修养的提高”。学校为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实践锻炼。然而,外出实践锻炼的只有少数教师参加,收效值得深思。把现场一线学来的知识运用于教学收到的效果有待于印证,实践成果付诸于教学才是最重要的。
高校的发展和教师的质量息息相关,我们应积极探索加强应用型教师培养的途径,将教师外出实践锻炼的实效发挥到最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实现学校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提升高校的综合竞争力。
[1]黄明东,等.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9):212.
[2]刘径言.高校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成长:特征、困境与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5(3):13~18.
[3]陈亮,王光熊.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优化[J].教师教育研究,2015(6):26~33.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戴昕(1981-),女,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职员,研究方向:教师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