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对接视野下高职院校会展工作室建设研究
2017-11-25向军
向 军
产学对接视野下高职院校会展工作室建设研究
向 军
会展工作室是校内实训的重要模式。依托会展工作室开展生产性实训是实现产学对接、校企合作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会展工作室建设的背景、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措施,以期强化会展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会展工作室 产学对接 高职院校
一、高职院校会展工作室建设背景
(一)适应教学方式改变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与养成。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技能锻炼与学习。当下职业教育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二)强化实践教学手段的需要
实践教学是获得高素质技能的重要途径[1]。实践教学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在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真实的、仿真的实训设施、设备的应用和管理,职业技能的训练更加有效,能缩短学生就业的适应期,更快的为企业创造价值,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增强高职教育的效用。
(三)创建职场仿真环境的需要
会展模拟、仿真项目训练局限性较大,学生“职场感”较弱。当前会展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会展认知实习、会展课程实践、会展岗位实习、会展综合实验等方式,主要集中模拟和仿真项目的训练,缺乏真实的“职场感”,在技能训练成果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导致学生到企业去以后仍需进行长时间的工作适应。
二、会展工作室的作用
(一)推动现代学徒制的落实,提高会展专业职业素养
通过会展工作室实训课程的研究,组建由企业代表、行业代表、教师代表构成的师傅团队,并选择合适的徒弟,分组带领在校学生完成相应的会展项目。一方面服务于地方经济,推动区域会展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了会展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构建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助推职业教育全面发展
“工作室”实训课程是一种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技能训练方面改变了传统的虚拟项目、仿真环境不能给予的“真实”,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合理制定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
(三)提前把握市场趋势,有利于推动创新创业的实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李克强总理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的号召,“工作室”实训课程的建设有利于“双创”的落实与推进。“工作室”实训课程建设让学生提前融入市场,了解市场发展趋势,把自己的创新想法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有利于“创意”的孵化,转变成合适的创业项目。
三、产学对接视野下高职院校会展工作室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成立会展工作室,筹集项目启动资金
会展工作室是生产型实训课程开展的主要依附平台,采用企业机构组建的办法结合各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工作室建设。为了保证会展工作室能顺利运营,必须要有基本的资金保障。资金筹集主要采用以下方式:一是向学校申请专项经费,建设学院特色专业项目;二是二级学院(系部)的实践教学经费及教师相关科研经费的使用[2],整合经费做重点项目;三是进行创新服务项目运营,采用众投、贷款、集资等相关的融资方式吸纳社会资本进入,采用市场化运作的形式来实现筹资问题。
(二)完善聘任机制,组建工作运营团队
会展工作室是为了完成相应的生产型实训而组建起来的一种动态组织机构,隶属于会展专业教研室。为了保证团队的有效运营,成立董事会、执委会、雏鹰营三级管理机构。董事会由相关专业老师构成,主要负责团队成员的招聘、培训、重点项目的决策;执委会由大二、大三的学生构成,主要负责会展项目的开发、策划、运营、管理及一般项目的决策,并承担项目运营的盈亏问题;雏鹰营由大一、大二的部分学生构成,参与相关项目的执行工作,学习会展项目运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会展专业学生入学后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了了解即可选择相应项目团队进入雏鹰营,经过一定项目的训练以后,通过评估后进入执委会带领团队开展项目。
(三)整合课程内容,融入真实工作项目
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需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融入真实的工作项目,才能有效缩短学生工作“适应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第1-3学期进行会展基本理论学习,掌握会展调研、会展策划、会展营销、项目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3];第4-5学期即依托会展工作室开展真实的会展项目实训,引进市场项目,带领学生工作完成,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第6学期进行企业实训,综合运用会展专业知识解决项目运营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四)制定薪酬制度,践行“企业式”发展
薪酬管理是现代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对95后、00后的高职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为了解决学生劳务薪酬的问题,提出了“无底薪分成”的计酬方式,即是项目员工没有底薪,在项目运营结束后结清相应支付的成本,然后按照项目成员的贡献度进行利润分成。学生通过实训项目后,可以获得课程考核的成绩和项目盈利分成,多角度刺激学生的工作激情,保证了生产型实训的开展与实施。
[1]周健华,王东强.行业能力导向下会展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商业时代,2017(7):200~201.
[2]张素.基于学习型工作室教学的应用探索——以高职会展专业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6):19~23.
[3]向军.新常态下的会展人才培养思考[J].现代交际,2017(11).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