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忠信笃敬:中外共同的道德规范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约伯党人忠信

褚 君

忠信笃敬:中外共同的道德规范

褚 君

世界分为五大文化圈,本文从各文化圈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攫取人文历史浪花中一粒典故水珠来解读它们对于“忠信笃敬”的认知和态度。

忠信笃敬 认知 态度

孔子说过:“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据记载,孔子斯言既出,弟子子张就赶紧掏出笔来把这话写在自己的衣服上,以便时刻提醒自己,可见他已将其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但是“忠信笃敬”仅仅是针对中华地区的名言,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或者说,它仅仅是中华文化的箴言,还是世界五大文化圏的普适价值?按照目前流行的说法,世界分为五大文化圈:东亚文化圈(汉字文化圈)、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东欧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和印度文化圈(南亚文化圈)。

一、东亚文化圈

忠信笃敬思想不仅散见于经史典籍,更是东亚文化圈中共同的行为准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苏武牧羊。

苏武(公元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族。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身份持节出使匈奴,后因受牵连被匈奴扣留。匈奴多次威胁利诱,欲使苏武背叛汉朝,臣服单于,但都被苏武严辞拒绝。单于见软硬兼施也无法让苏武屈服,最后将他放逐到人迹罕至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地区牧羊。苏武留居匈奴十九年历尽艰辛,至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忠信节操。后世评价苏武为“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经过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 “忠信笃敬”,不仅成为个人为人处世的行为标准,而且也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

二、西方文化圈

《圣经》是西方文化圈的文化核心,基督教影响到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基督徒坚信经过磨难始终保持对上帝的忠诚,才能通向荣耀之路。约伯就是这样一位历经磨难而矢志不渝的圣经人物。

据《旧约•约伯记》记载,约伯是一个敬畏上帝的富人。魔鬼撒旦不相信他对上帝的虔诚,便怂恿上帝允许他考验约伯,上帝默许后,撒旦多次降祸于约伯,使他丧失儿女,失去财产,染上可怕的疾病。面对灾难,约伯从未放弃自己对上帝的笃信和尊敬,他伏地跪拜说:“我赤身而来,当赤身而去;上帝的赐予,当由上帝取回,上帝英名永存。”于是,上帝使他从苦境中转回,并赐给他加倍的恩惠。后用他的名字喻指最有忍耐力、最专一和最具忠诚心的人。在约伯身上所体现的忠诚不贰、恭敬专一、无私奉献精神,成为了后世西方文化圈的价值取向。

三、阿拉伯文化圈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文化圈的共同文化核心,它强调人的心性修炼,要求穆斯林应坚忍、诚实、公平、宽容。先知优素福就是这样的人。

优素福小时候受安拉的恩赐而会圆梦,同时他也深受父亲的宠爱,这让他的兄长们非常嫉妒,经常蒙受折磨和迫害,后被卖到埃及一权贵家为奴。优素福长大成人后,受到美丽的权贵夫人勾引,面对难以抗拒的诱惑,他以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意志排除了心中的邪念,他说:“求真主保佑我,不义的人必定不会成功。”于是,优素福以所谓的奸淫罪,被权贵夫人诬陷,关进监狱。虽然优素福历经种种,但他始终坚信阿拉,从不怨恨降临的灾难。后来,优素福以坚定的信仰得到了安拉的回报,不仅沉冤得昭,而且被埃及国王任命管理全国的仓库。最后,优素福还宽恕了迫害他的兄长们,他的善行,也让双目失明的父亲重见光明。优素福在遭受苦难、身陷囹圄时,依然保持忠诚信仰、诚实公正、坚韧不拔的高贵品质,使他成为穆斯林世界中的先知。阿拉伯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道德品质,是伊斯兰教发展壮大的基础,正如先知穆罕默德所说:“我被派遣,为了完善美德。”

四、东欧文化圈

东欧文化圈的主要特征是民众广泛信奉东正教,民族成分多为斯拉夫人。东正教对斯拉夫文化影响深远,涌现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普希金、柴可夫斯基等举世闻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其中普希金的著名诗篇《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热情歌颂了十二月党人和他们的妻子献身理想、尊崇信仰、忠诚坚贞的高贵品质。

俄历1825年12月,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对专制制度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沙皇尼古拉一世命令他们的妻子与“罪犯丈夫”断绝关系,为此他还专门修改了不准贵族离婚的法律,只要哪一位贵妇提出离婚,法院立即给予批准。甚至颁布法令:凡愿意跟随丈夫流放西伯利亚的妻子,将不得携带子女,不得再返回家乡城市,并永久取消贵族特权。出人意料的是,绝大多数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坚决要求随同丈夫一起流放西伯利亚。尼古拉一世不得不答应了她们的要求。这些端庄、雍容、高贵的女性自愿放弃贵族头衔,离开襁褓中的孩子和亲人,告别昔日的富足与优裕,义无反顾地追随丈夫的脚步,踏上寒冷荒芜的西伯利亚,陪伴丈夫渡过漫长的流放生涯中。其中许多十二月党人和他们的妻子长眠在西伯利亚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十二月党人为了自由和解放而牺牲,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为了爱情和忠诚而殉道。斯拉夫在其语系中有荣誉和光荣的意思,在长期反抗异族统治的过程中,斯拉夫民族凭借着对君主的服从、对国家的忠诚、对权威的崇敬、对宗教的信仰等特性,争取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五、印度文化圈

印度教的最大特点是多神崇拜,它根植于印度文化圈,对印度文化圈的哲学、文化和社会生活影响深远,印度文化圈的人对家庭、集体和种姓更加忠诚。廓尔喀雇佣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廓尔喀是尼泊尔的一个部落,起源于十四世纪的北印度月亮族契托尔王朝,信仰印度教。19世纪初,英国入侵尼泊尔,发现廓尔喀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宁死不屈,对部落非常忠诚。后来,英国专门招募廓尔喀人组成“廓尔喀雇佣兵”。廓尔喀人天生具有不屈不挠的性格,坚韧不拔,沉默寡言,逆来顺受,盲目服从。只要廓尔喀士兵宣誓效忠,就会无条件地忠诚雇主,服从指挥、英勇杀敌。尼泊尔政府对廓尔喀士兵的唯一限制就是不能对印度教教徒使用武器。英国王室对廓尔喀部队厚爱有加,每个廓尔喀战斗营都以英国历代君主命名。国王和王室成员还会经常参加他们的阅兵仪式和纪念活动。廓尔喀雇佣军的忠诚呈现明显的印度教特点。但是它所表现出的坚韧、勇敢、忠诚、持重的品质,使其威名远振,为其赢得了英勇善战的美誉。圣雄甘地认为:“对真理之神的忠诚,胜过其他所有的忠诚。”可见,印度非常尊崇忠诚、尊严、奉献、信仰等这些优秀的道德品质。

六、结论

从以上各文化圈中列举的典故事例中,虽然不同文化圈对“忠信笃敬”精神的阐述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它们对种精神都是赞颂不息、奉行不二的,其内涵均包含有“忠信笃敬”的喻意,其核心观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说明,尽管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肤色各异、“言人人殊”,但是人类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种族,对于真善美、对于文明道德都有大致共同的标准和认识。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统。我们在坚持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的同时,应该将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和优秀思想向世界推广,积极地与各个文化圈进行交流融合,积极寻求中华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点,向世界贡献中华文化的普适价值观。如果在对外交往中以不同文化中的共性为基础,借助对方的文化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双方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进行交流,不仅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还能促进不同国家和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提高中华文明的文化竞争力。

[1]李扬帆.难以承受之累:曾国藩的“忠、信、笃、敬”[J].世界知识,2006(7).

[2]刘荒田.中外道德比较谈[J].新湘评论,2012(14).

(作者单位:北京四中)

猜你喜欢

约伯党人忠信
七八休假月,法国“两党”相互调侃
虚张声势,轻松筹款
“地下组织部”还是右翼“阴谋集团”?
旁观者之眼:外媒视角下的吴忠信主持十四世达赖坐床
联墨双馨
十室之内,必有忠信
无辜受难
——论《约伯记》的“苦难”主题
篆刻
复调理论视角下的《圣经·约伯记》中约伯信仰构建
约伯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