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被放逐的作文回归课堂
2017-11-25黄建
黄 建
让被放逐的作文回归课堂
黄 建
作文教学因为教育工作者的不作为和低效作为以及考评制度上的漏洞而处于被放逐的状态。写作方法“定体虽无,大体则有”,作文指导应该也能够回归有序有效的常态化课堂教学。只要能够确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明晰的教学内容,将阅读和写作优化整合,保证作文知道的充足课时,努力提高老师的业务素养,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初中作文就一定能够改变当前颓势,步入有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性轨道。
放逐 回归 有序化
一、作文乱象主要表现
(一)学校缺乏系统的安排
教研组、备课组对作文课堂教学基本上没有具体安排,有时为了渲染对作文教学的重视,学校也会请几个头衔颇多,水平有限的江湖专家来一次讲座,什么快乐作文、快速作文,搞得像唱戏一样热闹,靠逗乐和耍噱头激起的阵阵掌声背后,折射出学校领导对作文期望颇高,时间投入不足的浮躁心理。
(二)老师不作为
很多老师以优先完成课文阅读的刚性任务为由,把占据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抛在一边,十天半月,撂下一道作文题目,让学生在家里完成,然后用刻板的形式批改、讲评,只要有布置,有批改就能应付上级的检查,作文教学就不能算抛荒。如果是在总批之外,还加上点近乎点缀的眉批,就算得上优秀了。去年教学检查,我们学校语文科组得到检查组表扬,检查总结中就有一条叫做“作文教学有计划”,这 “计划”就是将一个学期要进行的作文练习题目打印了出来,“计划”中全无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至于那些无“计划”的,就连作文训练的题目也只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了,作文教学的混乱由此可见一斑。
(三)低效作为
教学目标的盲目性和教学内容的随意性是作文教学低效作为的突出特点。老师常常会在作文教学教学计划上罗列一大堆按培养作家标准制订的海市蜃楼式的教学目标,计划制定从不考虑课标也不考虑是否适应学生实际,既不具体也不恰当。教学内容随意到教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课堂教学的环节怎样安排,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都是一团糨糊。作文教学的实施则根据单元阅读训练内容有一搭没一搭的训练几下,有的随便找几个话题让学生仿着人家的样式邯郸学步。
林林总总的现象表明,许多地方的中学生作文指导处在学校不重视、老师不作为和老师低效作为的被放逐状态。
二、系统理论
(1)确立明确具体的、适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此见得,语文素养是人们赖以终身发展的基本素养,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作文教学是完善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作文教学,对文章作用在认识上有很大的偏差。古代以文章取仕,人们心目中的写作未免有些神圣的,于是就顺理成章地以为作文教学是要交给学经世之能。这种高要求让人望而生畏。《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九年义务阶段学生作文水平可能达到和应当达到的标准。
(2)确定明晰的教学内容。要让教学内容明晰具体有序实用。就在我们为确定怎样的作文教学系列而踌躇、迷茫的时候,我们欣喜地发现江西省语文教研室和江西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编写的《江西省义务教育7-9年级语文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解读与实施建议(一)》写作部分提供了包括单元综性合练习、三种文体类型和能力训练梯级训练(入格—合格—升格)的初中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意见,这各既有分解又有综合的教学内容编排可不就是我们众里寻她千百度的科学、完整的作文教学系列吗?
(3)有充足的指导和训练时间。怎样才能在恒定的一周六节课里挖掘出更多的时间呢,我觉得整合是很有效的手段,亚里士多德说过:“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系统论也强调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必然会产生系统整体的新性质、新特点。语文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作为语文教学系统有机组成部分的阅读与写作,紧密关联,阅读中包含写作指导,作文中包含阅读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大力提高老师的写作素养和高度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法乎上,得其乎中,其法乎中,得其乎下”,老师的写作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学习兴趣,不难想象,功底深厚的老师指导写作时的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对学生是多么强的积极感染;学养肤浅的老师照本宣科、言不及义,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举的影响又是多么恶劣。
三、结语
让被放逐的作文回归课堂,任重而道远。除了考评制度上需要完善,更需要老师们不断提高写作和写作指导方面的素养,及时端正观念,将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时刻提醒自己:老师不仅是学生作文的评分者,更是学生写作实践的指导者,让作文指导回归建构,步入有序化的轨道,才是整体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不二法门。
[1]蒋凡,郁沅.中国古代文论教程[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4(8).
[2]何炳骅,云天椿,林志荣.语文教学系统理论纲要[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义县职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