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日年轻人生育意愿及原因分析
2017-11-25李宗玲
李宗玲
新形势下中日年轻人生育意愿及原因分析
李宗玲
中国实行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已经被控制在低生育水平,虽然放开二胎政策,但并没有出现预想的二胎婴儿潮,适龄女性生育二胎的意愿并不高;日本目前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人口出生率一直都很低,这与经济压力大、时间精力不够、女性文化程度提高和社会保障不够完善有很大关系。本文试图分析中日两国年轻人生育意愿低下的原因,为我国解决出生率低下问题提供参考。
中日 女性 生育意愿 原因
一、前言
生育意愿是指人们对于生育问题的看法、态度和倾向。生育意愿涉及三个问题:一是生育的目的,二是对生育数量的看法,三是有关子女性别的看法。本文仅从中日年轻人的生育数量来看生育意愿,并分析生育意愿低下的原因。
二、日渐显现的生育危机
老龄化、少子化问题不仅是日本面临的社会问题,也是中国今后面临的问题,甚至是全球面临的挑战,目前中日两国的年轻人生育意愿都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实行以“独生子女”为主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历经三十多年的时间,中国的人口已经被控制在了低生育水平。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国沿用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已经进行了重大调整,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并且提出要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2.37%,人口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5.21%。2015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2.07%,人口死亡率为7.11%,自然增长率为4.96%。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至今,符合政策的家庭生育二胎的比例并不高。2016年平均每月出生人口约129万,相较于2015年减少了9万,若照此趋势,2016年出生人口将少于2015年出生人口。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缓慢下降,年轻人生育二胎的意愿不高,有相当一部分满足条件的家庭没有提出生育二孩的申请。
在日本,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世界第一,越来越多的育龄男女不愿结婚、生育,人口出生率世界倒数第一。目前,日本人口死亡率高于出生率。整个社会,银发族群日益壮大,青壮年劳动力群体日益萎缩,日本全国总人口日益缩水,日本自产的劳动力入不敷出。已经83岁的明仁天皇也承认,日本面临严重的人口问题。日本家庭计划协会(Japan Family Planning Association)会长北村邦夫曾惊呼:“日本人口危机如此严重,最终可能导致日本民族灭绝。”
三、危机背后的社会成因
首要的原因是育儿的经济压力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孩子的抚养成本也在逐年增加。从怀孕生产的费用到孩子奶粉、婴儿用品的消费都占到家庭收入的一定比重。随着孩子的成长,要投入教育费用培养孩子成才去适应社会竞争,各种课外培优班、高价入园费等等都使年轻父母压力倍增。抚养一个孩子尚能有所优裕,如果再生二胎,可能很多抚养成本都要双倍增加,使年轻人望而却步。中国现阶段的育龄女性大都是独生子女,生育二胎后,多数家庭结构变成四个老人、两个年轻人和两个孩子,这意味着每个年轻人的养老负担更重,抚养孩子的责任更大,当一对夫妻要负担双方4个老人和2个孩子时,压力可想而知,自然就会摈弃生育二胎的想法。
在日本,四成单身汉表示不愿意结婚、生育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问题。由于持续多年的经济停滞,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年轻人的工资和奖金日益缩水。日本生活成本高,结婚费用贵,老人一般不会帮子女带孩子,女性生育后大都辞职在家抚养子女,丈夫一个人工作养家,养育培养子女费用高昂,经济压力大在所难免。
其次是育儿对父母的时间精力要求太高。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养育孩子不再停留在吃好穿暖即可的阶段,家长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陪伴教育,多生育一个孩子就意味着多一份时间和精力付出。儿童的照看、入托上学的接送、各种辅导班都需要家长接送陪同,多生育一个孩子,职场家长根本就忙不过来,势必会影响工作上的精力,慢慢就会落后于别人,这是职场女性最难以接受的。虽然日本女性生育后全职居多,但一个人照料孩子并做家务也是身心疲惫。
第三是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也直接影响了生育意愿。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大多数女性都选择职场工作,随着经济的独立和眼界的开阔,其自主意识也在逐步增强,事业上的成就能让女性有更高的人生追求,不一定非要通过生育孩子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她们要求摆脱旧传统的束缚,不再扮演温顺的家庭主妇角色,希望婚后丈夫能分担家务让自己继续工作。怀孕生子、抚养教育子女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中日女性都是抚养教育子女的主体。现在职场竞争非常激烈,一旦休产假,原有的职场职位很可能就会不保;如果产假时间过长,女性就会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与社会脱节,甚至会被单位辞退,所以很多女性是不敢请产假多生育孩子。在日本,女性的经济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烈,而现实中日本大多数男性希望婚后妻子当全职主妇,在家相夫教子。男性工作压力很大,早出晚归,基本不能帮妻子做家务照顾孩子,反而还需要妻子照顾。日本人特别重视集团意识,男人下班之后,还要与上司和同事继续应酬,在家的时间很短。妻子在家中只能一个人照顾孩子,孩子几乎见不到爸爸,久而久之女性会厌恶这样的育儿方式,不愿意多生孩子。
第四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让人不敢放心生育。在中国,妇幼保健资源各地不均衡,偏远地区和农村的产检、婴幼儿的体检保健跟大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大城市产检生育费用日益升高,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和范围都有限制,造成生育孩子的经济负担大。双职工父母迫切需要入托机构来帮忙养育孩子,而目前中国的入托机构缺口很大,接收3岁以下的孩子的幼儿园很少。托幼是一种公共服务,一方面具有保育、教育幼儿的功能,另一方面有利于妇女就业、解除家庭后顾之忧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托儿所从中国基本消失了。由于一个人的经济收入通常不足以养家,中国现阶段的“全职妈妈”并不多,照管幼儿园之前的儿童,只能是雇佣保姆或者依靠老人,这也给年轻父母带来了经济和其他方面的额外负担。
与此同时,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不高,农村养老保险比例很低。由于双方父母年事已高,逐渐需要年轻人赡养。一旦考虑到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经济压力倍增,时间精力不够,年轻人不愿生育二胎也是情有可原的。
日本政府对老龄化和少子化的问题忧心忡忡,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但前景并不乐观。一方面,日本社会的低生育意愿已经形成传统,短时间内难以通过外力扭转国民的意识。另一方面,不管是生育奖励还是3年产假制度,都离不开政府的巨额投入。日本经济近年来长期陷入停滞或低速发展,在财政收入没有明显起色的条件下,额外拿出一大笔钱来刺激生育,对日本政府也是个极大的考验。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日本仍然要在人口危机的泥潭中跋涉很长的时间,并且看不到出路。
四、结语
健康的人口生育率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中日两国目前正面临着生育率持续走低的共同难题。通过对两国年轻人生育意愿的研究对比发现,较低生育率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有共同的原因,比如生育孩子的经济压力过大、年轻人价值取向的变化等;也有两国各自不同的原因,比如中国的社会保障不足以及日本特有的职场文化等。日本早已进入了老龄社会,并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尽管政府一再出台各种措施刺激生育,但目前来看收效甚微。中国现阶段的生育意愿虽然还不像日本那么低,但是目前真正有意愿生育二孩的年轻夫妇也并不多,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充分重视,将重蹈日本的覆辙,严重影响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潜力。中国政府必须推出更多、更有实效的政策鼓励年轻人生育,并彻底改革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同时出台生育配套的保障措施,给女性更多的事业发展空间。让育龄女性在经济、时间和事业发展上没有后顾之忧,才能真正提高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保持合理的人口结构,缓解逐步到来的老龄化社会,使中国走上持续稳定的发展道路。
[1]周云.中日两国生育意愿、生育水平及影响因素比较[J].人口与社会,2016(1).
[2]张晓青,黄彩虹.”单独二孩”与”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生育意愿比较及启示[J].人口研究,2016(1):87~97.
[3]杨菊华.中国真的已陷入生育危机了吗?[J].人口研究,2015(11):44~61.
[4]王岩.我国生育保险制度与女性人才就业问题[J].价值工程,2015(10):253~255.
[5]申丽坤.对于完善生育保险制度与女性公平就业的思考[J].经济论坛,2007(8):51~52.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李宗玲,研究生,硕士,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