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模因论视角下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词汇教学的探索
2017-11-25王冠琪梁月俏
王冠琪 梁月俏
语言模因论视角下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词汇教学的探索
王冠琪 梁月俏
语言模因论认为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主要基于模仿机制。本文以语言模因论为理论支撑,遵循模因的传播性和复制性原则,通过启动频率效应策略的应用等方式来剖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语言模因论 模仿机制 词汇教学
众所周知,英语教学词汇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就目前国内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而言,词汇教学仍是其中的薄弱环节。根据《大学英语教学课程的要求》,推荐大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的词汇(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模因理论则对外语词汇教学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何自然和陈新仁在《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中阐述了模因对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模因论是外语教学的重要手段。目前,基于模因论的外语教学研究已涉及词汇、听说、写作和翻译等,研究者们介绍了大量模因论与外语教学各方面相结合带来的启示。但其中大部分研究成果针对的对象比较宽泛,具体研究实例相对偏少。本文拟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词汇教学入手,并辅以实例对模因论进行详细论证。
一、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大学英语词汇学习基本状况调查—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为例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新生的英语高考平均成绩约为85分,其中成绩达到优良的(120分以上)约占14%,整体看来,英语基础并不夯实。在针对该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调查中,笔者主要使用了《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问卷》,调查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词汇学习观念,二是词汇学习策略。在词汇学习观念调查中,通过设置7道题检验学生对词汇学习的认知如何。在第二部分的词汇学习策略调查中,问卷设置了18道题调查学生在词汇学习中是否采用了科学有效的方法。问卷面向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大二英语二级班(英语水平较好班级)发放,总共抽取了两个班87人作为调查对象。发出调查问卷87份,收回80份,有效调查问卷76份。
在“英语词汇难学”一题中,超过84%的学生选择了比较同意的选项,而在“记忆单词的最好办法就是一遍遍重复。”一题中,选择比较同意的选项超过了40%,这说明该院的学生们对词汇学习仍然缺乏较好的方法,从而导致对词汇学习造成困难。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对词汇的教学也仍处于比较原始的教读、解释、听写三个过程,这对学生词汇量的提高和应用并没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二、模因论对二语习得课堂词汇教学的启发
何自然和陈新仁在2014年提出,模因论对第二语言发展的最大启发来自语言模因表征过程中的复制、传播方式。语言模因论提出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主要基于模仿机制。对于二语词汇学习来说,模仿机制的建立是学习有效手段, 而模仿机制的成功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语言具有相似性及人类天生的模仿能力;二是模仿要在有情景的综合技能任务中进行;三是学习者在注意后进行主动模仿。
何自然和陈新仁二人同时将课堂词汇教学模仿介入分为浅层模仿和深层模仿。浅层模仿主要针对语言学习初期对语言基本形式的模仿,而深层模仿则是将模仿介入融合到含有综合技能训练和具有语境的课堂任务中开展。浅层模仿中简单的重复对记忆短时的内容有一定效果,但是对于词汇的实际运用帮助不大,只有深层的模仿,利用生动活泼的具体情境再现加强对语言的运用才能将词汇牢记于心,并灵活运用。为了确保深层模仿的发生,课堂介入方式应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学习者作为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主体和语言发展过程的主体,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模仿认知。对教师而言,课堂介入的重点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而是教师课前针对启动学习者主动注意的计划和准备。一旦设计全面,课堂学习基本上是以学生为主的练习,而教师的角色就变成了辅导者。Heylighten(1998)提出,模因要成功复制,即要成为强势模因,必须要经过4个阶段:同化(assimilation),即寻找新宿主的过程;记忆(retention),即宿主的记忆里保留的时间;表达(expression),即从记忆模式转换为能被人所感知的物质形式;传播(transmission),即借助一些稳定的物质载体或媒介进行广泛流传。何自然(2005)认为一个模因想成功通过以上4个阶段而成为强势模因,必须具备一些特点,如同化阶段的可注意性、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记忆阶段的不变性和排斥异己性,表达阶段的劝诱传播性,以及传播阶段的公众注目性。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课堂上,这4个阶段的有效完成必须要通过教师的完美设计,经过学生的努力,最终形成强势模因,记住并学会使用该词汇。
三、语言模因论对二语习得课堂词汇教学示例
基于对模因论对二语习得课堂词汇教学的启发,及对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为在课堂教学当中完成模因变迁的四个过程,形成强势模因,使学生牢记并灵活使用所学词汇,笔者设计了一个涵盖模因论同化、保持、表达及传播四个过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词汇教学中,模因论的四个过程可分为词汇同化、词汇记忆、词汇表达及词汇传播四个阶段。
(一)词汇同化阶段
词汇课堂教学中的同化阶段为词汇的输入,即对应模因在宿主头脑中的同化过程。在这一个阶段,教师应先做好充分的课堂设计,选取相应的学习单元进行任务布置。在第一次词汇课时,教师输入词汇学习策略的概念,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各种背记单词的方法。例如:图片法、谐音法、思维导图法、近义反义词共同记忆法、联想法等。在介绍完词汇的各种学习方法后,将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单词内容,将单词分配给每一组,由该组成员来选择最佳的记忆单词方式,通过PPT的形式展示给大家。
在同化阶段,教师最基本的任务是提升学生对词汇学习的信心,且安排相应的任务给学生在课后做好准备,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够进行主动的注意,通过各种方法加深对词汇模因的熟悉度,从而顺利地进入到下一个阶段—词汇记忆(保持)阶段。
(二)词汇记忆阶段
词汇记忆阶段即是词汇保持阶段,系指词汇模因在宿主记忆中的保持时间。模因的保持能力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主动记忆的信息也不能保持完全且长久地存在宿主大脑中。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要给学习者以科学有效的指引方式,不断加深词汇模因的记忆。在本教学案例中,教师可通过对学生提高任务要求等方式来刺激学生加深对词汇的记忆。如,在学生进行课堂讲解词汇学习方法时,要求完全脱稿,并能够做到一定量的拓展。学生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将PPT文稿发送给教师检查,确定无误之后再继续进行学习。而教师应在课前做到对单词详细分析,任务中分配的词汇与所搭配的词汇记忆方法应有一定典型特征,方便学生在记忆中好展开逻辑联想,并能够产生快速反应的效果。
在课堂上,该阶段学生主要通过上讲台进行PPT演示,讲解自己是如何记忆这个单词的,提供相关的图片及例句,甚至还能提供有趣的点,比如近义词,反义词长得比较像,或者发音跟中文近似词相似等等。通过任务组学生主动且生动的展示,非任务组学生更为感兴趣,对词汇的记忆更为深刻,而任务组学生通过课后记忆以及课堂演示两道过程的刺激,对词汇的记忆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学习词汇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机械行为,而变成了一种类似于“找茬”的游戏,对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记忆机制。
(三)词汇表达阶段
词汇模因通过了同化、记忆两个阶段,对于宿主的大脑冲击来说并不小,但是语言是需要表达的,仅仅存在记忆中的词汇只能是单方面生效的词汇,必须要通过表达阶段才能将词汇激活。此阶段是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学习者普遍的难点,一是语言情境的缺乏,学习者没有表达的空间,主动创造语言情境难度较大;二是缺乏有效监督及反省机制。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及时就学生的表达做出反馈,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表达进行深入的反省,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示例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需要,将相应词汇分配给各小组,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或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做出基本脱稿的要求,并对其表达进行评价,及时指出其词汇使用不当之处,以便学生对自己的表达更了解。若条件允许,学生可采用录音的方式表达,小组内互听互评,反复推敲评测,最后可得到更强化的表达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课堂活动,督促学生将所学词汇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表达出来。 比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即兴对话、句子仿写、翻译等等,只要根据具体课文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这些活动都能充分地提高学生对词汇的表达能力。
(四)词汇传播阶段
模因传播是指学习者将储存于大脑的信息模因在语用中不断重复、增减、变换和传递,或者从一组旧的模因集合重组成新的模因集合,使语言的单个模因或模因复合体在使用过程中此消彼长,通过各种媒体不断地复制,进而传播出去。在词汇教学中,学习者将学到并记忆深刻的词汇不断重复使用,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从而达到词汇模因传播。可以说,传播即是表达的提高与深化。
在教学示例中,教师采用通过不同情境任务布置,让学生反复操练任务词汇的方式,来达到传播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任务不应布置得过于复杂,可以通过造句、写小短文、简单口译、笔译等方式进行。操作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课程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四、结语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在语言模因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过程应一样遵循复制到传播的四个过程。在课堂上,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应坚持定位于引导而不是主导,作课堂的管理者,为学生做精确而有效的课堂设计,让学生在任务和情境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起高频次的注意,从而提高语言模因效果,达到英语学习效果。
[1]Heylighten F. 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 [J].In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1998.
[2]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25~34.
[3]何自然,陈新仁.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4]徐昊晟.基于模因论的语际语用课堂教学实验研究[J].外语教学,2015,36(3):55~59.
[5]周一书.模因论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4):9~16.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本文系省级一般项目B类“语用学视角下广西高校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JGB394)”研究成果。
王冠琪(1986-),女,广西融水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梁月俏(1970-),女,广西邕宁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