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的救赎之路
——莫里斯、吉姆佩尔之比较
2017-11-25刘静
刘 静
殊途同归的救赎之路
——莫里斯、吉姆佩尔之比较
刘 静
美国犹太文学在美国文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美国文学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读者大众和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一些著名的美国犹太小说家更是塑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本文试图对马拉默德与辛格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主人公莫里斯与吉姆佩尔就他们的救赎之路进行比较分析。
救赎 受难 命运
作为美国犹太小说家,与其他犹太人作家一样,马拉默德与辛格深受犹太历史背景与《旧约》的影响,对一些历经磨难,命途多舛的小人物有一种深深的关切,并且都在自己的作品中重复再现犹太人受难与救赎的命运。这些小人物的命运隐喻了某些道德思想,寄托了作家们对犹太人的同情与理解,这不仅对犹太人适用,也对非犹太人具有适用性,正如马拉默德所说:“人人都是犹太人”。
莫里斯是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主人公,吉姆佩尔是辛格的短篇小说《傻瓜吉姆佩尔》中的主人公。一个是诚实、守旧、善良、勤勤恳恳的小杂货店店主,一个是愚钝、善良、吃苦耐劳、饱受愚弄的面包师;两个人的身份、背景、经历都不相同,却在践行着同样的使命——救赎他人。莫里斯的小杂货铺因为他的因循守旧和对周围人的施舍濒临破产,但他仍拒绝将店铺转让给不知情的商人从而大赚一笔,弗兰克屡次欺骗他,也得到了他的原谅,最终莫里斯的死警醒了弗拉克,使他改过自新,得到救赎。吉姆佩尔饱受命运的不公却一声不吭地忍受,甚至自嘲、安慰自己:“你怎么办?肩膀是上帝给的,负担也是上帝安排的。”吉姆佩尔以自己的方式方法不自觉得走上了上帝为犹太人安排的救赎之路。
莫里斯的一生是受苦受难、历尽艰辛的一生。他一生穷困潦倒,每天工作16小时, 却还要女儿做文秘工作来补贴生活,他经济困窘,却始终善良诚实。他明知赊给“醉婆娘”的账根本收不回来,但还是赊给她的女儿食物。为了还给一个顾客忘在柜台上的钱,莫里斯冒雪奔过两条马路。给顾客称货品时从不缺斤少两。当莫里斯听到灯泡商巴布特赖特的遭遇,他忍不住哭了起来。因为同情,他每天请巴布特赖特喝柠檬茶。在莫里斯的眼中,“人人都在受苦,他痛苦万分”。但穷困并不是他唯一的不幸,接二连三的噩运不断降临到他的头上。先是病魔夺去了他唯一的儿子的生命,痛失爱子,莫里斯常常独自难过;接着小店遭受抢劫,他自己被打伤,无法营业,致使本来不景气的生意几乎倒闭;而后莫里斯又患上肺炎,生命奄奄一息。虽然他受了很多苦,但是他从来都是无怨无悔地忍受所有的痛苦,他愿意为了其他人,甚至全人类而受苦。他的受苦显示出一种伟大的牺牲和无私精神,他恨不得代替他人受苦。
与莫里斯不同,吉姆佩尔一生饱受他人的凌辱和欺骗。他自幼就是个孤儿,镇上的人都觉得的他软弱可欺,大家合起伙来愚弄他、欺骗他,他对镇上人的欺负、捉弄不知反抗,只是一味地顺从。但他也曾向拉比求救,拉比说:“书上说,当一辈子傻瓜也比做一小时恶人强。所以你不是傻瓜,他们才是傻瓜。凡是令其邻人感到羞耻的人,去不了天堂。”他也想到别的镇上去,可是镇上的人却想方设法把一个坏女人艾尔卡嫁给了他,艾尔卡先后生了六个私生子,而吉姆佩尔毫无怨言并将他们视若己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逆来顺受、善良软弱的吉姆佩尔,艾尔卡却一再哄骗他,就连她的私生子也肆意打骂他。终于,吉姆佩尔忍受够了。他受了魔鬼的诱惑,试图报复那些曾经欺骗他的人。然而上帝指引了他,就连死去的艾尔卡在梦里也警告他不要欺骗别人。本性善良的吉姆佩尔最终听从了上帝的引领,赶走了心中的恶魔,没有报复他人。
由于莫里斯与吉姆佩尔的身份、生活经历与周围环境大不相同,因此,他们对犹太民族传统文化观念的态度、理解与继承也大不相同。诚实善良的莫里斯在生活的重压下依然不改初衷,最终他的死使弗拉克幡然悔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赎自己的罪。吉姆佩尔愚钝、善良,一味忍让顺从,但他的行动感化了艾尔卡,使得她在临终时向他忏悔。在对信仰的追求中,莫里斯与吉姆佩尔都有过迷茫,经历了很多痛苦,然而在背负共同的命运时,他们却都义无反顾,满心希望。尽管两人身份、阅历迥异,对待命运的方式与态度迥异:一个是主动接受,不加反抗;一个被动隐忍、逆来顺受,然而他们最终都走上了一条救赎之路,不管是救赎自己还是救赎他人。
[1]傅惟慈,万紫.辛格短篇小说集[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0.
[2]马拉默德.伙计[M].叶封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3]乔国强.论伯纳德·马拉默德的犹太道德观[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7(1):88~92.
[4]乔国强.辛格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魏啸飞.美国犹太文学与犹太特性[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