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研究与思考
2017-11-25李舒韩亮
李 舒 韩 亮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研究与思考
李 舒 韩 亮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设计也相应地有了新的要求,很多高校的这一专业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时代发展相适应,进一步培养出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环境设计人才。文章从多个角度探究现在环境设计专业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为设计教学工作提出参考。
环境设计 教学实践 设计人才
一、创新思维的培养
设计专业和其他专业不同,创新是开展工作的重要灵魂,但是在实际的环境设计教学里,创新思维的培养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和教师没有充分理解环境设计的概念,只是认为环境设计就是家居设计,这些思想极大地阻碍了教学设计拓宽领域。其次,教学过程里很多学生很早接触实际工程,容易造成思想僵化,导致一些局限性。一些刚接触设计的学生没有对概念的整体认知,这时就要对其展开概念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概念设计可以颠覆现实,超越现实,可以预想和设计未来,培养创新性思维。在环境设计里,概念设计表现在多个方面上,所以概念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进行训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概念设计的基础上丰富学生创新意识,在这一过程里养成良好的习惯。概念设计训练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对于环境设计学者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二、建筑空间概念的引入
在环境设计专业里,它涉及到两个专业,一个是室内设计,一个是室外设计。不管哪一个专业方向,都和建筑设计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对建筑设计的第二次设计。我国很多高校将环境设计隶属于建筑学院,实现了两者的有机融合,到现在大部分学校依然将这一专业放在艺术设计上,在课程学习上没有涉及建筑设计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理解的偏差。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融入一些建筑设计理念。在进行环境设计教学时,尽管其中有关于住宅设计和商业空间设计等课程,但是学生们的理解局限于概念上,难以上升到空间思维上,所以要在教学过程里增加一些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设计和建筑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同时还要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过程里,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三、“学”与“习”的方法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急于创作,迫切想要创造出成果,但是通常是闭门造车,没有优秀的成果,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实现“学”和“习”两者的有机统一。学的过程就是模仿的过程,习的过程就是练习的过程,要先模仿别人,加以练习后才能创作优秀作品。不过,怎样才可以实现“学”和“习”的有机结合呢?要去模仿大师的作品,这是一个最有效果的方法。第一,要选择一些有高度的作品进行模仿,选择一些在国际比赛获得大奖的作品是最好的。第二,在进行学习时,要阅读一些建筑大师的设计理论,了解其设计思想和设计背景,通过计算机模拟不同部位模型,对作品的设计主题和材料运用等多个方面有整体把握。通过这样的方法练习可以大大提高设计能力。
四、课程设置的调整
从现在来看,国内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基本上是这样安排的一二年级学生主要学习设计基础和专业基础,三年级学生主要学习设计专业课,四年级的学生要进行毕业设计和实习设计,总的来看,学生只有在三年级可以真正接触设计课程。这里我们可以参考东南大学建筑系的课程设置,它主要分为三条主线,第一条是主干课,也就是建筑设计课,这一门课程从一到四年级都会涉及。在这一课程开始是进行简单的空间设计练习,学习相关建筑理论后在进行设计实践。本科一年级即开设设计基础课,如设计程序及方法。二年级开始环境设计专题训练。每学期开设两个专题的训练课程,每专题课时为八周,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学习和思考。二、三年级两年期间就可以完成八个专题的学习和训练,四年级便可以做综合性课题设计。除此之外,伴随着设计课程不断深化,通过和其他课程相结合,可以为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五、教学模式的丰富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来说,其专业课程主要是先开展专题设计,然后上交设计作品,教师进行打分。不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僵化,实际效果不佳。在进行教学和评价时要针对专业特征丰富教学模式。首先,专业课程要选择课程答辩制,在课程结束以后,答辩组教师要提问学生的设计作品,在这一基础上给出综合评价。答辩组成员可以是企业的设计人员,也可以是外教教师,使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同时也可以加强交流,使学生和教师可以共同进步。其次,要实现学校和学校之间的联合,通过学校之间的竞赛,评出奖项和成绩,在比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实现共同提高。最后,要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使一些高年级学生参与公司设计,提高课程的实战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可以过渡到设计实践上。
六、结语
总的来说,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设计专业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才可以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文章通过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不足,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提高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水平的措施,为相关的环境教育学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崔鹏飞.直接发生:空间训练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李朝阳.室内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朱敏.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J].江西教育,2012(7).
(作者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艺术学院)
李舒(1983-),汉族,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