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与生活

2017-11-25管惠璇

长江丛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长长摇篮曲劳动

管惠璇

音乐与生活

管惠璇

音乐产生于人类的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一切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高、时值、和声、调式等)都是来自人类劳动与生活。同时,人的生活又离不开音乐的陪伴。音乐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

音乐 思想感情 社会生活

在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一些情况:有的人有抄歌的爱好和习惯,凡听到自己喜欢的歌,马上就找来歌谱学唱,抄的歌密密麻麻几大本,中国的、外国的、古典的、现代的、创作的、民间的、可说是品种俱全,琳琅满目。更多的人在经过一天紧张工作、学习、劳动后,一回到家首先是打开电视机、收录机或手机,一边做家务事,一边听几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另外人们对音乐品种的爱好不尽相同。有的人喜欢电影、电视插曲,口头唱的,本子里抄的,去书店买的,向别人借的都是电影、电视歌曲;有的人特别喜欢港台歌曲,只要从歌集里见到港台歌曲,都要抄、要学、要唱,甚至只要是港台歌星唱的歌,他都喜欢;还有的人酷爱外国歌曲,只要是外国歌,不管懂不懂,他都要听,不管唱得对不对,他都要唱。可是,为什么要听?为什么要唱?为什么对音乐有不同爱好?音乐与生活是什么关系?音乐有没有好坏之分?怎样鉴别?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今天从音乐与生活这个问题谈起。

一、音乐源于生活

恩格斯曾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这是大家在《社会发展简史》中曾经学过的。劳动不仅发展了人类祖先的双手和其他肌体,还在劳动交往中发展了他们的喉部、口部的器官,从而产生了语言。也就是说:劳动的进行,人脑的发达,语言的产生,为音乐艺术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类的文明。音乐产生于人类的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音乐的内容从何而来?来自劳动实践;音乐的节奏从何而来?来自劳动的动作;音调从何而来?来自劳动的呼声,各种劳动号子的产生就是生动的例子。总之一句话,一切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高、时值、和声、调式等)都是来自人类劳动、人类生活的。比如:为了表情达意就要有音高、时值的变化,人们不可能用同一高度、同一长短的音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请试着用同音高、同长短读以下几句:“小乖乖小乖乖我们说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卖嘛哪样长长妹跟前”再比较听唱的以下几句:“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卖嘛?哪样长长妹跟前(喽来)?”前一种好还是后一种好?不用讨论,都会说后一种好。好在哪里?仅仅是好听吗?不!主要是好在后一种能把小朋友猜谜语、做游戏天真活泼的神态及俏皮的语言特点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总之,任何音乐都源于生活。

二、人的生活离不开音乐

世界上不接触音乐的人大概是没有的,无论是伟人、名家、还是普通劳动者,都不可能不接触音乐。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常和文艺工作时者一起唱歌,在他弥留之际还低声吟唱《国际歌》,用悲壮的歌声表达了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病魔的无比蔑视;列宁在革命时代还经常聆听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把音乐列为自己成功的“秘诀”之一;许多人常以音乐消除一天的疲劳;农民在山间田埂上劳动时,也不由自主地哼唱山歌、小调。可以说,音乐是伴随人的一生的。当你还是婴幼儿时,妈妈或奶奶、外婆常常一边哼唱一边哄着你睡觉,你在轻柔的摇篮曲声中进入梦乡……如(唱)喔,咧一一咧!幺儿要睡觉觉啰,哟~~哟~~这不是一般的语言,它已经音乐化了,可以说是最原始、最简单的“摇篮曲”、“催眠曲”了。古今中外都有大量摇篮曲,有民间流传的,也有音乐家创作的。如睡吧,睡吧,我可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摇篮摇你快快安睡,夜已安静,被里多温暖。这是由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摇篮曲,是一首世界名曲,可能大家会说,只有外国人才唱摇篮曲,我们中国不唱,其实不是这样的,在我国也有比较完整的摇篮曲。如: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之延窗棂啊,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声哪,琴声儿轻,调儿动听,摇篮轻摆动啊,娘的宝宝闭上眼晴,睡在那个睡在梦中啊。 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儿童时代,人们常常喜欢做游戏,而这也常和音乐分不开。云南民歌《猜调》、四川民歌《数蛤蟆》等等都是做游戏时唱的歌。如歌词唱到: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乒乓乒乓跳下水,蛤蟆不吃水 太平年,蛤蟆不吃水 太平年,荷儿梅子兮 水上飘,荷儿梅子兮 水上飘。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孩子们 到了上学的年龄,神气地唱着歌上学校。如《上学歌》唱到: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又如《我们今天上学啰》里唱到:啰哩啰哩啰,今天学校开学啰,啰哩啰哩啰,我去上学啦,穿上新衣裳,背上新书包哎,啰哩啰哩啰,我们上学喽!

丰富的劳动生活,更是与音乐紧紧联在一起。比如抬石头,有抬工号子;搬运,有搬运号子;打夯,有打夯号子;行船,有船工号子。它们起着统一节奏、协调动作、鼓舞情绪的作用。在生活中反映战士、工人、农民、教师、医务工作者等各种劳动的音乐大量存在,表现劳动生活的音乐多得数不胜数。如《卖豆腐》、《卖汤圆》、《当兵的人》、《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等。就算是人去世了也会放哀乐,波兰爱国音乐家肖邦还创作了《葬礼进行曲》,表达了对波兰民族无比的热爱和崇敬,表达了对华沙起义牺牲者的深切悼念。

以上所有的例子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从出生到逝世,都有音乐伴随着。可以设想,如果哪一天,收音机、电视机、电影院、剧场里没有了音乐,幼儿园里没有歌声,部队里没有军号声,做广播操不用音乐伴奏,苗寨里没有芦笙,蒙古包里听不见马头琴声,新疆见不到手鼓,……不敢想象,这个世界是多么冷寂,多么单调啊!然而,音乐仅仅是伴随人的一生吗?不。

三、音乐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

人类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人们的感情也是复杂细腻的。音乐现能表现诸如“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黄河”、“长江”这样的重大题材,也能表现生活中的小事。有的音乐使我们得到一种宁静、抒情、优美的感受,例如《梁祝》的引子和第一乐算前部分:这段音乐呈现出一幅秀丽江南的美丽图画……好像一个动人的故事就在这一片鸟语花香的田野上展开。有的音乐宏伟壮阔,气势磅礴,具有排山倒海之势,给人以很大的推动力。如《保卫黄河》,从朗诵开始: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然后雄壮地演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没有歌词的音乐仍然能够把丰富的感情表达出来。有的音乐又以它明亮的旋律、跳跃的节奏出现,人们一听到它就站不稳坐不住,就要手舞足蹈,随着音乐跳起来。如《单簧管波尔卡》。还有笛子独奏曲《阴中鸟》,这是由笛子演奏的乐曲,一件简单乐器的演奏,把我们带进了深山老林,一群小鸟在那里蹦跳。即使是一首短小的儿童歌曲,也能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一分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这首预语言简洁,曲调也不复杂,但在小朋友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拾金不昧的种子。可见音乐是多么丰富啊!优美、宏伟、悲痛、活泼、森严、诙谐、描绘、模拟……什么都有。从这里看,音乐仅仅是娱乐的工具吗?音乐只能简单地模仿流水、鸟叫吗?当然不是。音乐不仅能表现人们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它还能对人的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音乐不仅给人以娱乐,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启发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劳动,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正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所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让我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遗产,吸收外来音乐文化的精华,加强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培养和提商鉴赏音乐的能为。让音乐伴随我们、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好的生活吧!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长长摇篮曲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乡路弯弯 乡路长长
摇篮曲
热爱劳动
路上的风景真可怕
摇篮曲
忽然听到《摇篮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神奇探长道尔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