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运动
2017-11-25刘瑾
刘 瑾
浅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运动
刘 瑾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以改革婚俗制度、推动妇女参加劳动生产、实施妇女文化教育和引导妇女参政议政等为主要内容的妇女解放运动。探析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解放运动,对推动当代妇女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陕甘宁边区 妇女解放
一、陕甘宁边区开展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进程
(一)改革婚俗制度
陕甘宁边区成立以前,当地一直存在着较内地更为严重的男尊女卑观念,妇女在家庭毫无地位可言,包办婚、买卖婚、童养媳等丑陋的婚姻形式比比皆是。因此,妇女思想解放,首先从改革婚俗制度入手。1939年4月,陕甘宁边区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它规定:“男女婚姻以自由为原则”、“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纳妾”、“禁止包办强迫及买卖婚姻,禁止童养媳及童养婚[1]”等,体现了边区政府倡导的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新婚姻观。1942年后又相继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抗属离婚处理办法》、《陕甘宁边区婚姻暂行条例》等,这些不断颁布与修正的婚姻法规反映了边区政府始终致力于在结婚、离婚、财产等方面对广大妇女权益的维护,冲击了封建的婚姻观念,迸发了妇女的自然属性,使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新婚姻观念深入边区妇女心中,为以后的妇女解放运动高潮提供了思想准备。
(二)提倡边区妇女参加劳动生产
妇女要获得与男子平等的家庭、社会地位,首先要实现经济独立,而参加劳动生产是实现经济独立的前提。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为促进妇女独立和支援抗日战争,大力提倡当地妇女开展生产劳动。在边区政府和妇联的发动与组织下,妇女突破传统观念,投入到边区大生产运动中。在参与劳动生产过程中,边区妇女获得了劳动收入,改善了家庭生活,也逐渐摆脱了受压迫状况,初步获得了同男子的平等地位。与此同时,边区妇女通过劳动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支援了抗战前线。
(三)开展边区妇女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是提高人类知识水平、解放思想的重要途径。陕甘宁边区妇女普遍受教育程度低,这是边区妇女思想禁锢的主要原因。针对现实特殊状况,边区政府为提高妇女文化知识水平,谋求妇女自由解放,组织了颇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活动。如在边区开展妇女冬学运动、推行适龄女子义务教育、创办“中国女子大学”等特殊学校,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妇女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边区政府和妇联还通过创作歌谣、故事等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边区妇女传授知识。陕甘宁边区文化教育的广泛开展,提高了妇女的自身文化素质,使妇女逐渐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获得自由,也为边区开展经济建设和支持抗日战争提供了人力基础。
(四)提倡边区妇女参政议政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明确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从法律的高度确立了边区妇女的政治权利,在政治上首次实现了男女平等。为了鼓励妇女积极参加政治生活,边区政府和妇联通过举办选举工作训练班、指导妇女选举工作等方式推进妇女积极、正确的行使政治权利,有效保护妇女权益,实现妇女当家做主,也为边区培养了优秀的妇女工作者。
二、陕甘宁边区开展妇女解放运动的现实意义
(一)继续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陕甘宁边区建立以来,边区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保障了边区妇女的合法权利,促进了妇女解放。改革开放以来,妇女解放仍在继续发展中,男女不平等以更加复杂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男女同工不同酬、女子升学就业歧视等,这些都表明妇女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在社会愈益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借鉴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的经验,注重从法律、制度等方面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真正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继续加大支持妇女工作的力度,在法律政策、规划部署时充分考虑两性的现实差异和妇女的特殊利益,切实促进妇女发展。
(二)提升当代妇女自身素质
陕甘宁边区开展妇女文化教育活动,对提高妇女文化知识、推动边区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文化知识的学习变得更为重要。政府要更加重视妇女教育,培养新时代的知识女性,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同时,广大妇女同胞不仅要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也需要加强自身的精神文化修养。妇女只有不断扩展自身的科学人文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提升人格魅力,发挥妇女在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三)发扬妇女“半边天”的巾帼力量
陕甘宁边区时期,政府通过颁布法规、举办选举工作等来提升妇女参政议政的能力,有效推进边区政权建设。当前,要切实把妇女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规划,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带领广大妇女跟党走,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巾帼力量!
[1]崔志萍.陕甘宁边区婚姻制度改革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96~99.
[2]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一辑)[Z].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193.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