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育的课程改革及意义研究

2017-11-25王忠良

长江丛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探究性人文小学生

王忠良

小学语文教育的课程改革及意义研究

王忠良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小学语文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本文从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意义,并指出了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小学 语文教育 课程改革 途径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小学语文教育将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由于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上的各种问题阻碍了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各所学校目前的重点工作。

一、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探究性学习有名无实

在我国的不少小学中,在语言教育的探究性学习上有过程无实质或是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较为突出。一些教师对于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存在偏颇,以为探究性学习就是设计问题,于是在课堂上通过设计的问题来营造出热烈的学习氛围,但是并没有真正引导学生去深度思考,学生也无从体验探究性学习带来的愉悦。还有的教师在课程设计上没有注重方式方法,把探究性学习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探究,答案都是预设,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安排来回答问题就行了,缺乏自主性和投入感,师生思维没有发生碰撞。

(二)课程中的人文性内容流失严重

课程中人文性内容流失严重是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很多教师缺乏对语文教育中情感体验的深度挖掘,将其中的人文性内容模式化,导致这部分内容流失。例如,在《去年的树》一课中,课文作为人文内涵非常丰富的文字作品,以极简练的文字,表达出温馨感人的情感,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得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来体验到作品中的情感,从而使精神得到升华。但是,很多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到了课文的分段,以及课文中所描述对象的变化上面,对学生的整体阅读感受缺乏引导和指导,最后只是让学生模式化的回答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完全忽略了其中的人文性体验。

二、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小学语文新课标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标志着,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和提升,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新目标。在对小学语文教育课程进行改革,能够使小学生在掌握语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深刻的人文体验,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

(二)利于学生探究和创新精神培养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养成探究精神入手,对小学语文教育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精神和品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对于新事物的关注度高、接受能力强,在这一阶段通过语文教育课程改革来加强其探究精神培养,对小学生的成长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同时通过探究式学习,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可以得到同步锻炼和培养。

三、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课程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主导者和实施者,小学语文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为了适应语文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从三个方面加强培训,以切实提升小学教师的素质:第一,关于角色定位的培训,要帮助教师转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观念,使其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成功担任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和欣赏者;第二,探究性课程的案例实践培训,通过名师教学案例和风格观摩学习,逐步掌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技能;第三,加强文学作品鉴赏方面的培训,使教师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利于在教学中挖掘和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功能。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小学语文教育课程改革,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满足小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为根本。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年龄特点、理解差异,真正做到“把课堂教学的舞交台还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对于学习难点要耐心启发,在教学中要融入教师的真情实感,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受到感染,自觉去践行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要把小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充分尊重其个性的成长,不以权威来压制学生的不同意见和想法,从整个面上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权,帮助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去探究新的知识和学习方法。

(三)构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核心课程

应从五个方面来构建小学语文课程:第一是拼音和识字,识用结合,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创建教学情境,注重趣味性和科学性;第二是阅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能力,让学生在积极的阅读和思考中加深情感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第三是写作,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鼓励学生通过文字自由表达想法和观点,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来练习写作,充分发挥想象,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第四是口语,鼓励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日常生活中大胆与人交往,充分锻炼其口语交际能力;第五是综合性学习,突出自主性,让学生自行设计并组织学习活动,跨界到其他课目,将语文与其它课程,书本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四、结语

基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构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核心课程等办法来进行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1]徐进花.小学语文教育课程的改革及其意义[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7):20.

[2]张振奋.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2(3):9.

(作者单位:辽宁省盖州市归州学校)

猜你喜欢

探究性人文小学生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方法的研究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人文社科
我是小学生
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