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GPA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7-11-25郭丹妹

长江丛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培训师母语参与者

郭丹妹

浅析GPA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郭丹妹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学习的热潮也在不断地升温,各种教学方法也被广泛地应用到汉语教学中,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笔者在实习时接触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GPA教学法,浅析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启示。

GPA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 应用与启示

GPA的全称是The Growing Participator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中文翻译是成长参与法。该教学法由加拿大语言博士Greg Thomson与2007年提出,在这一教学法中,教师被称为培育师,学生被称为参与者。他的教学理念是以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为主要模式;主要为了培养参与者对目的语的听说理解能力;它要求培育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直观首段,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尽量给参与者提供一个较好的目的语学习的环境。

一、GPA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GPA教学法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为The Here and Now Phase 称作此时此地阶段。在这一阶段参与者由学习拼音的声母和韵母开始,培训师要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听力输入,帮助建立参与者对目的语的初步感知和理解能力。这个阶段参与者大概要掌握800个词条及简单的语法指示。第一阶段也称为沉默阶段,就是参与者并不说话,他们只是根据培育师的指示做出非语音的回应。

第二阶段为The Story-building phase称为语篇建立阶段,这一阶段参与者从最初的沉默阶段开始努力张口说话,培训师需要借助没有文字的故事书,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新,编造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培训师需要在此阶段对参与者讲故事的时候所遇到的重要单词、词组以及语法进行讲解。第一和第二阶段都要求培育师在每次上完一节课后进行录音,以方便参与者课下的自主复习。

第三阶段为为The Shared Story phase称为故事共享阶段。经历第一、第二阶段的学习,参与者在这一阶段就可以分享一下他的日常生活,自己的经历或者故事。比如最近去超市购物的过程,去景点旅游的经历,和朋友聚餐的快乐等这些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看法和想法。

第四阶段为Deep-life-sharing Phase称为深入生活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参与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参与者需要自己亲身去了解目的语社会的历史与文化,了解他们的观念,并与自己国家的做出对比,进行思考,内化和提高。

第五阶段和第六阶段分别为Native to Native Discourse Phase和Self-Sustaining Growth,我们称为自然融入和自我提升阶段。由于这两个阶段属于高级阶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怎么涉及到。

二、GPA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应用

首先,这一教学法以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为主要模式,初级阶段使用的教学手段是“马虎一打”。主要目的在于要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日常生活的常用词汇能力,通常会以动词和名词为主。这一阶段并不要求参与者开口说话,他们只需要通过非口头形式的方式对所听到的词汇做出反应,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建立在可理解输入的原则之上的。培育师每次的教学都从两个单词开始,然后根据参与者学习的实际情况依次增加。

同时在初级阶段的学习中所使用的原则是“冰山原则”,即先将大量的词汇输入“冰山底层”,从参与者的听力理解开始练起,先培养参与者对目的语的理解能力,不久之后他们便开始有一部分词汇可以浮出“水面”,进行简单的交际,但是还有一大部分的词汇等待慢慢提升。它不同于传统的教科书,书上的知识点具有滞后性或者又于社会脱节很难用与社会生活中进行交际。GPA教学法在一开始授课的时候对与所学的单词进行了分类,初级阶段的词汇表分为了人称代词、家庭成员、身体部位、方位词、颜色类、动物类、餐具类、家电类、动词类、主食类、工具类、心情类等30类词语。培育师在授课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酌情删减或增加相应单词。这些单词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联系、复习、巩固与提高。例如颜色类和蔬果类。在学习完颜色后,就可以对蔬果的颜色进行判断。培训师在复习时就可以提问:香蕉是黄色吗?葡萄是紫色吗?黄瓜是绿色吗?当然培训师也可以进行错误的搭配让参与者进行判断。这一教学法在教学过程里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对于参与者学习的提高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做了很好的铺垫与准备。

其次,教学手段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我们称之为全身反应法的应用。全身反应法本来是由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教授詹姆士·阿瑟尔(James Asher)提出来的。这种方法主要强调学习者通过身体动作对语言的反应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理解能力,不做口头回应。倡导的是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这一方法可以很好的教授目的语中的常用动词。此外,也可以把所学动词和相关名词结合起来复习。例如学完身体部位和学习相关动词的指令性动作时就可以进行复习、巩固。相关动词有:站、坐、捏、捶、扭、揉,伸。在学习这些动词练习的时候就可以跟身体部位的单词联系起来。例如可以让参与者站起来,坐下去,扭扭腰,揉揉眼睛,参与者A给B捶捶背,捏捏肩。参与者根据培育师的指令,需要作出身体动作的正确回应。在难一点的复习,还可以加入相关的方位词,比如请站在门的后面,扭扭腰;请站在窗户的旁边伸伸胳膊;请站在黑板的左边揉揉眼睛。这一教学手段也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不那么死板。

第三其教材Lexicary纯图画集和成套的无字故事书,有利于激发参与者的学习积极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并且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创新力和想象力。第二阶段参与者开始努力张口说话,他们的教材没有文字,在书的背后配有简单的故事梗概。这些图片性的故事书对于激发参与者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帮助,他们在说故事的时候也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想象编造,使课堂内容更加有趣。例如在讲无字故事书《狐狸和小鸡》一书时,我们在练习sb.在sp.do sth.这一句型,图片的内容是狐狸和小鸡在山洞里烤火、喝茶。参与者造句给出的例子是:我在月亮上跳舞。小鸟在树上唱歌。参与者的这些想象不仅使上课不仅增加了课堂的乐趣,也很好的培养了参与者的创造力。

最后,GPA教学法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参与者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有利于减少对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成人在学习外语的时候由于已经学习了很多年的母语,所以很容易受到母语固定思维定势的影响。GPA教学法采用图片和实物教学,让参与者在学习时直接由“目的语—实物”或者“实物—目的语”,这样就避免了参与者在学习时用母语进行翻译后才对照实物。当然GPA也并不排除在遇到难的语法点时直接用中介语进行翻译和解释的原则。但是我们还是强调要尽量给参与者真正的提供目的语使用的环境。例如在刚开始让参与者描述故事的时候,参与者不明白“描述”是什么意思,那么我们在上课时并不反对你说describe,只是更提倡的方法是:“描述”就是我可以说这部手机多少钱,我在哪里买的,它是什么颜色,大小,我可以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听音乐,看电视等等。参与者就会明白“描述”是这个意思。

三、结语

GPA教学法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传统教材没有的优势与好处。但是没有哪一种教学法是完 美的,没有缺点的,GPA教学法也不例外。

首先,对培育师的要求和对目的语社团的要求过高。无字故事书虽然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但是对于培育师的要求是特别高的,因为培育师无法掌控故事内容的发展,对于所出现的语法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的备课,准备,又需要在课堂上随时解答学生疑问。因此,对培育师专业知识的储备量要求很大。此外,参与者还需要在目的语国家的社团进行真实的情景交际训练。所以要求参与者在所学目的语的国家才会有这种机会,如果是海外的学习者,在自己的国家进行学习,那么就算有目的语国家的培训师,也不会有真实的交际情景进行练习。

其次,强调听说教学,忽略写作、汉字能力的教学。GPA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拼音教学为基础,汉字教学与拼音教学脱节。参与者的汉字拼写能力更是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锻炼与培养。强调培养与锻炼参与者的汉语交际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却忽略了参与者的应试能力。有些来华的学生是为了通过HSK考试,就不适合用GPA教学法进行培训与学习。因此,GPA教学法也应该在未来的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学习借鉴像语法翻译法等适合学生考试的教学方法。

最后,对于成人学习的自觉性估计不足,过于强调幼儿习得的模式。GPA教学法以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幼儿在习得母语时善于模仿,喜欢表现自己,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因此习得外语具有先天的优势。但是,成人已经学习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接受新鲜事物方面,容易受到限制。记忆力也有所衰退。所以这就需要成人在课下及时复习巩固,但是成人的自觉性不一定那么好,他们在课下也会忙于自己的事情或者其他原因,而不能或没有及时复习,这就不利于学习的进行。

GPA教学法虽然有自己的不足之处,但是在实习的半年里对GPA教学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它不同于传统教材的优势与长处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想要称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就必须多去学习和借鉴不同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完善和提升自己。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2]李盈.情境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昆明:云南大学,2012.

[3]Gerg Thomson.The Growing Participator Approach(GPA):A Brief State of the Art and Some Piratical Illustrations[OL].http://growingparticipatorapproach.wordpress.com,2012.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郭丹妹(1991-),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研究生,四川大学,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培训师母语参与者
还剩几只
移动群智感知中基于群组的参与者招募机制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母语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重新培养培训师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如何打造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