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分析与课标解读

2017-11-25牛会娟

长江丛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新授图文课标

牛会娟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分析与课标解读

牛会娟

本文将从6个方面结合课标来解读教材,分别是教材板块设计、语言技能达成、语言知识呈现、语言点、综合语言运用、图文关系。

小学英语 教材 课标 解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按单元和话题设计编写,前七册教材每册共六个新授单元和两个复习单元;六年级下册将六个新授单元凝缩为四个新授单元,并将两个阶段复习单元合并、扩展为综合复习单元,旨在为小学毕业前的全面和系统复习留足时间。

一、在教材的版块设计方面

教材从简单的听、说逐步发展到听、说、读、写,在要求上逐级推进、稳步提高,注重了语言技能的分段培养和落实。这种将教学目标先分散后集中的教材编排特点,使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明晰,重点突出,教师易于把握和操作,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语言学习规律,能够顺利地达到预期的整体教学目标。

二、在语言技能的达成上

教材遵循先听说,后读写的原则。在起始年级(三年级)重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简单的听说认读词汇和会话的能力,教学的主要内容为Let’s learn和Let’s talk;中段(四、五年级)在强化听说能力的基础上,侧重学生语言学习习惯和读写能力的养成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为Let’s learn、Let’s talk和Read and write;高段(六年级)提高了目标要求,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单词、句型的综合运用和读写能力的提高上,教学主要内容为Let’s learn、Let’s talk和Let’s read。

三、在语言知识的呈现上

(一)层层铺垫,以旧引新

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1)在字母教学中隐含语音学习的暗线。如三年级上册的Letters and sounds环节要求听、说、唱相结合;(2)利用趣味活动铺垫新词汇和句型。如:三年级上册Unit 1 Hello中Section B的Let’s chant环节,在巩固复习学习用品类词汇的同时,铺垫句型I have a...

(二)滚动复现,螺旋上升

这也表现在两个方面:(1)单元内部:每个新授单元分为A、B、C三部分,其中A、B部分是基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B部分是A部分语言的扩展。C部分供选学,是A、B部分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每个部分的版块之间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这一点在五、六年级的教材中体现最明显。(2)单元之间:各册教材单元之间衔接紧密,平稳过渡,在深度与广度上逐级提升,将课标中,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所涉及各个话题和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网。

(三)由易到难,由简入繁

先从最基础的、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的话题入手,在起始年级安排简单的、学生感兴趣且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词汇、短句和趣味会话教学,然后逐步过渡到短语、较长的句子和对话以及综合性很强的语篇阅读和简单写作,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经历和体验语言获得的渐进过程,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四)合理搭配,重心明确

考虑到不同学段的教学实际,在教学任务的分配上两头轻中间重,体现由少及多再由多及少的动态走势。低段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要经历一个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而高段学生面临毕业,要给他们预留足够的复习时间,因此这两个学段的教学任务相对较轻;中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黄金时段,学生已逐步适应了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学时间相对充裕,因而教学任务也相应较重。

四、在对语言点的处理上

教材采取分步推进,集中强化的策略。三、四年级侧重于基本词汇、句型的积累和运用,在趣味活动中渗透铺垫,在单词教学中引出感知,在对话教学中操练运用,在读写活动中巩固拓展。句型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句型结构,即语法的过程。五、六年级强化了语法意识的培养,安排了形容词、情态动词can、介词、动名词、There be/be going to结构以及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等时态的基本用法教学,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并能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以致用,语言点呈现相对集中,活动形式多样。

五、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

教材结合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整个学段都贯穿大量信息输入和适量语言输出的思想,在教材中穿插了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语言输入(听、读)活动,如Let’s learn等的阅读材料、Let’s draw、Let’s do、Let’s chant、Let’s sing等,同时还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语言输出活动,如:Let’s say及Read and write的后续练习、Pair work、Group work等。

六、在图文关系方面

三年级上至四年级上图文完全融合,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还较低,英语词汇非常有限,图片替代言语中的部分成分,与文字共同构建意义,这能有效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从四年级下开始,图文开始分离,图置于文上,图中的参加者在文本中予以标注,用冒号引出其相应的言辞,交谈内容开始递增。四年级下至六年级上图文独立处于主导地位,但呈现下降趋势,四、五年级作为小学英语学习的过渡阶段,图文提供的信息处于平等独立状态,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词汇量的扩大,对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文字从属于图片,随年级的增长而逐渐回落,图片从属于文字随年级递增而不断升高,到六年级下册图片完全从属于文字。如六年级下册36页,图像展示参与者及其交谈场所在“教室”,而他们交谈的内容完全从属于文本。这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对图像的依赖度越来越低,图像的解读更多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

[1]王容花,江桂英.多模态外语教学:图文资源的整合[J].基础教育,2015(12).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牛会娟(1992-),女,汉族,河南人,硕士研究生,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新授图文课标
画与理
《5B Unit7 Chinese festivals》(Story time)教学设计及意图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刍议初中英语常态高效课堂之门径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图文配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