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装饰绘画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7-11-25张和飞
张和飞
浅谈高校装饰绘画课程的教学改革
张和飞
装饰绘画是一种注重形式美的艺术,出现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在教学中具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想象和创造的能力,但是一直以来,高校装饰绘画教学成效并不高,加快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装饰绘画 现状 教学改革
在装饰画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造型能力与社会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形态、表现语言入手,以装饰的本质为出发点,进而探索、发现装饰绘画之美。高校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提装饰绘画教学成效。本文主要围绕高校装饰绘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改革策略:
一、装饰绘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大部分装饰绘画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向学生们传授专业的绘画技能,将教学重心投放在绘画技能上,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忽视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和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钩,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时,装饰绘画教学的教材更新速度很慢,教材中的内容比较陈旧,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在装饰绘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装饰绘画教学而言,最主要的目标并非为了培养专业的画家,而是向学生们传授一些绘画知识,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形式多样性、培养造型及审美能力,绘画内容有新意富有趣味性,让学生掌握宽广的、深刻的、多层次的知识体系,释放学生的创造力,在更高层次上追求对于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二、装饰绘画课程改革方案
(一)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形成装饰绘画教学特色
在装饰绘画的教学中,可适当安排学生临摹装饰绘画的优秀作品,通过临摹让他们逐渐进入装饰绘画材料技法的学习和研究中。装饰绘画教学除了让学生关注装饰绘画的材质, 注重表现装饰绘画的材质美感,不断鼓励学生作各种装饰技法的尝试探索。通过装饰绘画课程的教学,学生均能掌握以下一些基本技法:
1、培养学生画形转变
在装饰绘画教学中,装饰绘画的造型语言特征为:夸张变形、简化、归纳概括、色彩新意等。夸张变形是装饰绘画造型表现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实事物通过创作者的个人需求对其进行夸张变形从而变成自己的造型语言,夸张变形能更充分的表达创作者的思想使作品更有趣味性,富有哲理又不失原型特征,归纳概括是造型的基础,归纳概括可以分为造型和色彩两部分,在造型上提取主要部分,其次要把一个具体的物体可以归纳成几根线或者几个面,在场景中就要归纳出所需的元素对其进行总结再进行统一安排概括,一幅好的作品在装饰绘画中色彩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色彩的归纳概括就要了解色彩的规律与冷暖之间的关系。简化是装饰绘画的一个鲜明特色,简洁大方、明快亮丽充满激情而又不失丰富多彩。
2、画面美感的把握
装饰绘画注重形象的平面化处理,在平面中追求章法布局、虚实节奏,加之线条的形态组织以及块面的大小形状等,成了浓郁的平面之美。装饰绘画是由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点、线、面所构成的。造型上追求轮廓美,强调现象的外轮廓,减弱明暗光影,使其更明确、概括这种处理保持了形的平面化特征,增加了形的表现力度。装饰绘画造型以结构为核心,以轮廓线为首位。经过夸张概括,造型上推崇抽象美,对客观物象的形体、色彩、明暗、空间进行简化与平面归纳。
3、情感的色彩表现
色彩的平面化所体现出的形式美感装饰绘画的色彩大都采用平涂的表现手法,因而平面化是装饰绘画色彩的基本特征。在装饰绘画中色彩的平面化具有丰富的内涵。物体形象的平涂,意味着需要高度概括物象的造型,消弱光影和去掉复杂的线面,以剪影式的造型手法表现物象的外轮廓。采用平行透视法,把各种空间位置不同、体积不同的物象进行平视观察,做平面化处理。装饰绘画色彩的平面化可以自由地发挥色彩内在的感染力和视觉美。色彩的运用更加注重色块与色块之间的组组合所带来的千变万化的独特的视觉效果。不受真实物象色彩固有色的限制,更不受光源色和环境色的限制,更加注重个人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表达,运用装饰色彩形式美的规律将自然色彩与精神色彩完美的融合起来。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在现代装饰绘画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都找到自己个性发展的独特领域,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师是实施个性化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教师应在承认学生的社会背景、智能结构、情感天赋、个性素养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做到因材施教。塑造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开拓精神,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手段去尝试材料、重彩、油画、漆画、沥粉等,借助敏感的艺术直觉表达客观物象;要求学生发挥自己所长,从材料技法、题材等方面进行多方尝试而尽量避免雷同,这样对体现个性、提升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在进行装饰绘画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遵循装饰绘画教学规律,分析装饰绘画教学的特点,坚持以创新思维为基础内容,拓展教学渠道,从而促进装饰绘画教学的发展,最终不断提高装饰绘画教学的艺术性和时效性。
[1]刘悦笛.视觉美学史——从前现代、现代到后现代[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
[2][俄]瓦·康定斯基.查立译.论艺术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