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门罗《逃离》中的叙事时间策略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逃离门罗克拉克

刘 佳

浅析门罗《逃离》中的叙事时间策略

刘 佳

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常常以安大略省中的各类小乡镇作为故事背景,用冷静、精准、甚至无情的纸笔,撕开小镇生活中琐碎沉闷的外表,将人们心中难以面对的情绪:困惑、无奈、脆弱、虚伪、妒忌、残酷、决绝和对与命运的反抗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在门罗的著名作品《逃离》中,通过利用切换性的叙事结构和时间顺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中所蕴含的复杂内涵。

《逃离》 叙事节奏 叙事时间

一、《逃离》的简单解析

《逃离》是一本非常针对女性视角的书。如果男人的命运是有篇章感的,而女人似乎就只有一两个重要支点撑起大部分的人生面貌。命运早已由那几个决定性瞬间设置好,那个跳脱当下的开关一旦按下、失控的张力拉扯着你,生活按下快进键,你无法停止,按照它的程序而来,不回头并不复原。

卡拉的女性身份使这一逃离主题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卡拉代表着某一类女性,她们具有一定的思考和感受能力,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易萌生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反抗的勇气。但由于自身脆弱和依附性,她们在男权主义环境下难以实现精神或经济的独立,往往陷入两难的挣扎之中。她们不像有的人愚昧不化,从未意识到自身的处境和存在价值;也不如有的人成熟,有坚定的精神支撑和掌控自身命运的能力,因此也往往比他人承受更深重的痛苦。

卡拉的逃离始终是源于感性上对现实难以忍受的痛苦,第一次出走是逃离乏味的中产阶级家庭,第二次是逃离不愉快的婚姻生活,而非理性上有关价值判断的抉择,因此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这种意识瞬息万变、难以捉摸,轻易就能被更改和扼杀,甚至是她坐在大巴上的触景生情,看到富有生机的乡村景象便幻想她与克拉克的婚姻是否还有新的可能。“她现在逐渐看出,那个逐渐逼近的未来世界的奇特之处与可怕之处,就在于,她并不能融入其间。她只能在它周边走走,张嘴,说话,干这,干那,却不能真正进入里面。”对于未知世界的恐惧和漂泊无依之感就足以让她心生退意。“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更像是一个漂亮的借口,事实可能正如卡拉母亲所说,她“并不知道自己抛弃的是什么”,也从不知道自己要追寻的是什么。卡拉的逃离并非为了追寻某种意义,而是她因对生活无力掌控而被迫做出的唯一选择,是为了逃离而逃离,为了逃离而追寻。

卡拉所追寻的一切,无论是吉普赛情郎还是多伦多的自由生活,都是被她美化的想象,是一种缥缈的幻影,令人激动、沉醉,而一旦真正碰触就会消失殆尽。她将自己的命运完全交托于克拉克无疑是危险的,因为克拉克以及他所给的未来不可能完全符合卡拉的想象,美梦终有幻灭的一天,而生活的矛盾与困境无处不在。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就是秃鹫只食腐肉,就是说小白羊是先死了,尸体才被秃鹫吞噬。而凶手是谁? 克拉克的控制欲?卡拉的懦弱?还是西尔维亚的虚荣?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是凶手。

二、《逃离》中的叙事的进程和节奏

门罗在这部作品中叙事的进程在两条时间和线索中不停地交错,在文章叙述的对象之间不停地变换,叙事时间也往返于过去和现在,但情节和思想却丝毫没有混乱。在故事中门罗悄悄地将读者引入故事的情节,而后突然间的一个段落,将读者甩到其他的位置,因此读者在不同的方向和未知中看到了全新的东西[1]。这也印证了门罗的美学思想:“小说不像一条道路,更像一座房子,在屋子里面待上一会,走走转转,看看房间内部的关联,然后再望向窗外,在这个角度上,外面的世界又有什么不同。”

三、时间差距中的叙事结构

《逃离》的小说中叙事的节奏多由时间差距的变化而引起,故事中的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关联,构成的时间差距在卡拉的平凡故事中刻画了耐人深思的韵味[2]。在叙事的过程中不能通过对不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变化来定义时间的差距,因为在小说中没有一个恒定的时间点,即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交叉点。但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可以突破时间线或时间轴的机制,形成网状时间,通过叙事的快慢和故事情节发展的停顿相互结合,恒定故事时间的网络结构,灵活运用场景、概要、省略和停顿,推动故事情节和许是过程的发展,使故事张弛有度,从而彰显出不同时间中小说思想的发展和改变。

《逃离》就是利用上述写作手法,没有按照时间的发展描述故事情节。表面上看故事时间杂乱无章相互纠缠,但在这种混乱的时间顺序当中故事的发展却可以自由的穿梭于叙述的空间当中,进而达到从过去到未来之间的自由切换。通过作者独特的时间发展逻辑和叙事结构的组成,进而深化小说中“现在”流失于麻木和琐碎的生活,在真实与虚幻的矛盾中逐渐衰老的逻辑思想。

四、结语

《逃离》虽然是短片和中篇小说,读起来却要花上很大的心思去理解,反思。《逃离》中每一个角色都不是完美的主人公,都有着人性的弱点,她们的弱点、优点有最终导致了她们命运的走向。小人物的命运也是大多数人的人生折射。爱丽丝·门罗的作品,不注重描写人物心理,但是图让读者跟随着她独特的叙事时间策略,从外部去了解人物内心,揣摩他们的起伏变化。

[1]赵军涛.门罗《逃离》中的叙事时间策略[J].外国文学,2016(04):69~76.

[2]林小群.对艾丽丝·门罗《逃离》的后现代主义的解读[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75~90.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刘佳(1983-),女,大学本科,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

猜你喜欢

逃离门罗克拉克
享受烹饪的快乐
享受烹饪的快乐
魔法小女巫
彼岸与此岸:门罗《好女人的爱》中的加拿大相对主义伦理观
艾丽丝·门罗小说《忘情》中的图书馆意象
高房价逼韩国人“逃离”首尔
中国商人正在“逃离”迪拜(海外日记)
年轻人“逃离”心态值得关注
“龙母”开启征战之路 艾米莉亚·克拉克
门罗,一个家庭主妇的完美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