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文化移入中的英汉诗歌翻译对比
2017-11-25奚晓丹李明明
奚晓丹 李明明
探讨文化移入中的英汉诗歌翻译对比
奚晓丹 李明明
本文将从诗歌小句的视角,通过运用主述位理论来试图对英汉诗歌的翻译结果影响进行分析,解读诗歌元语言(source language)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化移入在诗歌翻译过程中的体现,以及在翻译的过程中该如何采取的相应措施。
文化移入 主述位 诗歌小句 翻译
一、前言
翻译往往被看做是两种语言的互动过程,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不同的文化形态会衍生出不同的翻译理论模式,文化交融也会使翻译理论的契合成为可能。”(辜正坤 2002:3-14)“进入20世纪50年代,美国青年中兴起了一场民间文化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逆向文化”(counter-culture)运动。随着两个文化之间的融合日益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层面也需要更健全的理论支撑帮助我们去分析它的小句结构乃至谋篇布局,而主述位理论可以成为帮助我们分析和掌握两种文化诗歌描写艺术和特点的有效依据。
二、文化移入中的英汉诗歌小句翻译
例如:
be glad,/ and your friends are many;
T1 R1
高兴时,所有人都是朋友;
(罗若冰 2004:203)
Be glad,be sad 是 已 知 信 息,and your friend are many, and you lose the all 是新的信息。在有效地划分了主述位之后,新的信息用汉语注重“话题”的方式表达出来。
光阴/消逝似飞箭,比翼双飞/到永远。
主位1 述位1 主位2 述位2
Нere in a moment of time /passing by
T1 R2
You and I / will always be,will always be
T2 R2 (佚名 2005 : 89)
在上面的两句诗文中,充分体现了英语是注重“主语”的一门语言。在前面我们曾经讲过,英语的主位分类。那么,上面的两个诗句分别是英语简单主位当中的副词短语主位和代词短语主位。在元语言诗句的基础上,我们把原诗划分为两个主位,两个述位,主位分别是“光阴”和“比翼双飞”,述位分别是“消逝似飞箭”和 “到永远”。如果按照汉语的翻译习惯,那么可能就是“as time fl ying by,pair off wing to wing forever”。显而易见,这样的英语句不成句,而且根本无法表达诗的美感和意境。我们运用主述位理论翻译诗歌时,要注意文化差异对元语言和目的语所造成的负迁移,所以,要注意主语的添加和删减,从而实现语言的正移入。
在汉语诗词翻译成英文诗歌的时候,很多的时候,汉语的一句诗很多时候是一个从句主位,但表达时,可能是简单主位,或者一个多重主位甚至是从句主位。例如:
野 旷 天 低树
主位1 述位1 主位2 述位2
On boundless plain /trees seem to touch the sky.(许渊冲译)
T R
无疑,上述的例子中汉语诗歌是个从句主位,相应的英文诗歌却变成了介词短语引导的简单主位。
嫩寒 锁梦 因春 冷
主位1 述位1 主位2 述位2
Coolness/wraps her dream, for spring/is chill.
T1 R1 T2 R2 (杨宪益,戴乃迭译)
上面的例句中,两个主位分别是 “嫩寒”“因春”在翻译成英语的过程当中,“因春”翻译成“for spring”。在主述位结构中就是多重主位,其中“for”是多重主位当中的结构成分(T -structural)。
主述位理论反映的是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所以,在翻译汉语诗词歌赋时,如果轻易改变他们的位置,混乱原文信息结构的形式,会失去原文的韵味,也就失去了原文的美感,是十分不可取的。例如:
嫩寒 锁梦 因春 冷, 芳气 /笼人 /是酒香
T1 R1 T2 R 2 T3 R3 R4
译文 1:coolness wraps her dream, for spring is chill
А fragrance assails men, the aroma of wine. (杨宪益,戴乃迭译)
译 文 2:The coldness of spring has imprisoned the soft buds in a wintry dreams;
The fragrance of wine has intoxicated the beholder with imagined fl ower-scents.
(大卫,霍克斯译)
对比以上两种翻译,大卫的翻译虽然符合原文的意思,但改变了原文语序,语言朴实没有表达出来原文的意境美。而杨宪益的翻译,表达到位,忠于原文,语序没有变更,贴切原文。申丹曾经写到 “在标准语言中,人们对表达手段已经习以为常,仅关注所表达的内容。而在文学语言中,通过对标准语言的偏离,作者又重新将注意力吸引于语言表达上”(申丹 2001 : 289)这也和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有关系。
三、文化移入中的英汉诗歌篇章翻译
我们知道英语讲究的是“形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语+谓语”,即“主位+述位 ”的形式。而汉语讲究的是“意合”,也就是“话题+评论”。例如:
Ten thousand birds/ sing in the sunrise,
T1 R1
Ten thousand years/ revolve without change,
T2 R2
Аll this will/ never be again.T3 R3
百鸟 /齐鸣,
主位1 述位1
千年 /更替,
主位2 述位2(这一切) 将/ 永不再现。
主位3 述位3 (自译)
这个英语诗篇的翻译中,共包含有三个主述位结构,分别是T1→R1,T2→R2,T3→R3。这篇汉语的翻译完全是遵照原文的表达方式,以“主语+谓语”的形式出现。让我再看看另一个例子:
I /wander’d lonely as a cloud
T1 R1
That fl 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T2 R2
(我)独自漫步似浮云,
T1 R1
(我)青山翠谷上飘荡,
T2 R2 (罗若冰 2004 : 171-172)
在这个小语篇中,有三处“我“被填充上去了,读者很容易理解整个诗篇的意思。从主述位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句子,这个诗句,分别是一个主位一个述位,对应的汉语翻译亦是如此。
四、结语
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英语重形合、重静态、重物称、重被动、重重合,汉语重意合、重动态、重人称、重主动、重简单。”(杨自俭,李瑞华1990:551)所有在实际的翻译中,我们往往去掉元语言当中的“我”和“这一切”,从而更好地避免了英文诗歌翻译成汉语诗歌时文化负移入对目的语的影响。
[1]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
[2]辜正坤 .Metatranslatology[J].中国翻译,2002(4).
[3]罗若冰.抒情诗精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4]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孙梁.英美名诗一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1.
黑龙江东方学院)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专项项目,项目编号15EDD02。
奚晓丹,黑龙江东方学院,副教授;李明明,黑龙江东方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