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戏曲文化生态及其更新
2017-11-25吴莉
吴 莉
当下中国戏曲文化生态及其更新
吴 莉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人类遗产和文化艺术瑰宝,不仅不可复制,而且不可再生,极具文化价值。现实又是市场急剧萎缩。而为了得到其良好的推进,就必须对当下的中国戏曲文化生态进行分析,并致力于对其的更新,推动我国戏曲生态的平衡,而这正是本文所要论述的要点所在。
中国戏曲 文化生态 更新
目前,我国传统戏曲在生态环境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促进文化生态的平衡,就需要切实注重对其的更新和优化。应从多个方面加强对其的分析和研究,推动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
一、当下中国戏曲文化生态
近年来,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戏曲自身在创新性上严重不足,导致生存中面临的困境较多。新媒体出现,使得戏曲传统的生态被彻底的改变,戏曲面临困境也是就在所难免。时代审美潮流的发展和民众口味的多元化,使得戏曲受众正在不断的减少。当下戏曲同样具有较高的价值,其不仅是整个民间社会实施文化活动的主体,能有效的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而且还是国宝类的艺术形式,为国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食粮,并存在一定的民间需求,还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
二、促进中国戏曲文化生态更新的几点对策
(一)戏曲市场方面
目前很多剧团都是经营型演出单位,兼具一定的社会公益职能,在促进中华民族艺术传承和地区文化生态的维系以及群众精神需求的满足等具有一定准公益性。且其市场价值不能完全以市场价值来衡量。其属于人类非遗产品,国家在这方面的惠民工程在推动戏曲发展上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为民众送去很多文化产品。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存在诸多文化贫困的群体,其在戏曲欣赏方面的意愿又得不到满足。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戏曲自身的本质,切实注重戏曲院团的改制,建立与艺术生产规律相符和与市场规律要求相符的运行机制、用人体制和经营与分配机制,通过创新体制将戏曲的活力和生机焕发出来。这就需要培育戏曲的良性生态,尽可能地符合受众观赏的需要。
(二)政府责任方面
一是适当增加国营院团的财政支持总量,结合财政收入上升幅度并给予适当的上调,从而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在具体的支持过程中,应注重投入结构的改变与优化,强化对其的分类指导,注重资金支持,注重对其人才的引进、培育和创新提供支持。二是政府应结合国营院团实际,以及文化生态的需要,对其支持的方式和力度进行调整,不能按照剧团的类型进行划分,并引导其在体制和机制上的改革与创新,应建立相应的财政辅助政策,尽可能地极大对其的培育,致力于良性演出市场的打造。既要艰苦细致,又不能对演出市场带来破坏,应采取调整和合并以及改制等,对文化艺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尽可能地将自身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和区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出来。三是制定相应的税收保障政策,设立相应的文化资助减税制度,确保剧目的知识产权与人员的使用权得到有效的维护,促进演出生态的维护。四是注意克服和避免形象工程,确保演出市场得到规范,进而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确保改革得以顺利实施[2]。
(三)戏曲院团自身方面
多年来,我国注重的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更多的只是注重创新,而忽视了传统剧目的传承。很多现代演员对于传统戏曲一无所知。必须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应在传承的基础上注重对其的创新,将戏曲作为审美中介将只是一厢情愿,必须时刻具有强烈的危机感,为戏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此基础上,具有较强的人才危机,因为目前要想培养一个戏曲演员本身中面临巨大的困难,而目前很多院校在戏曲演员培养方面由和戏曲的生态相互矛盾,一般都是20多岁才能毕业,此时又过了演出的盛期,待遇的问题,使得很多戏曲演员轻易流失,这无疑是对综合艺术戏曲带来的伤害。甚至面临着表演这一行当的消亡。必须抓住自身的薄弱点,结合这些危机和自身的现状,需要在政府大力支持的,自身也需要不断的转型和发展。一是应忘掉过去的辉煌,重振旗鼓,需要认清目前面临的危机和现状,借助新媒体时代的技术和发展契机。在软件和硬件方面加大力度传承和创新。二是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利用诸多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视频Аpp和网站等加强对戏曲的传播,让社会大众和年轻群体更好地认识戏曲,在注重传统戏曲发扬光大的,加强对其的创新。这就需要结合受众的需求,对其多元化的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将戏曲中所包含的艺术元素提升的,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达到创新戏曲的目的。三是采取走出去战略,深入基层与受众互动,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争取取得相关支持,在场地和资金上得到支持的,加强对这些有限资金的应用,为民众提供更多的戏曲服务,不断提升受众对其的认识。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其在戏曲方面的需求还是较为旺盛的,可以邀请一些戏迷加强对戏曲文化的宣传,并争取得到互动。因为现在在农村要想看一场传统的戏曲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就需要注重这些发展机遇,促进戏曲生态的发展[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诸多的戏曲危机下,应变被动为主动,结合民众对这方面的需求,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演出水平,与群众进行真诚的互动,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1]赵毅.河南戏曲文化的传承及产业化路径[J].四川戏剧,2016(02):85~87.
[2]廖奔.当下中国戏曲文化生态及其更新[J].艺术百家,2015,31(01):11~17.
[3]王磊.戏曲文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大舞台,2013(10):13~14.
甘肃省兰州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