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声乐表演中处理好声与情的关系
2017-11-24杨昕
杨 昕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浅析如何在声乐表演中处理好声与情的关系
杨 昕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声乐表演中的“声”是指歌唱的发声技巧,是歌者将作品的情感内涵诉诸于听众的技术手段,其中包括:歌唱的呼吸、发声、吐字、共鸣以及声音的强弱,音色明暗,节奏的张弛,速度的快慢,旋律的高低起伏,声音的抑扬顿挫等等。而“情”的含义则包括以下几层意思:一是词曲作者的主观情感,即词作者在一度创作中赋予作品的原始情感;二是歌者对作品意蕴的直接反应,即歌者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对作品原始情感的表现和发挥;三是歌者的真实情感。歌者综合了以上三个因素的“情”反过来作用于“声”的艺术感染力。
在“声”与“情”这一组矛盾中,哪个是矛盾的主导方面?从总体上来说,情应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情”根源于歌唱的内容。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是感情表达的依据。无论是词曲还是旋律,都来源于作词家被生活实践激发的情感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歌者对词曲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弄清楚词曲新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感情表达的依据,才会懂得如何借助音乐的旋律去表达情感,也只有这样,所抒发的情感才比较贴切,塑造的音乐形象才能栩栩如生,富有感染力。
1 以情带声
情是人的思想与人交流沟通的高级表达形式,只有把声音与情感结合起来才能完整的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进而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著名的声乐大师兰培尔蒂曾经说过:“你必须在发出声音以前就开始歌唱了。”也就是说,连续贯穿的意念,要在乐句开始之前,以及到它完结时,都一直存在着的。我国古代诗人白居易也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他对当时歌者演唱的深情备加赞颂:“声肠一断,能有几多肠。”“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这都说明只有歌者动声之前先有情,才有能唱出沁人肺腑的歌声,只有情真意切,才能做到腔调婉转优美动人。在演唱一首歌曲时,思维的活动不应是停滞静止的,它不是在进行歌唱,就是在准备歌唱。歌唱者在歌唱时,必须真诚地用心去体会他所唱歌曲的情感,并且必须把他的真实感传达给他的听众。所以思维活动对于形成一系列流动着的,有意义的音响,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读字和解释不应对歌调的顺畅进行造成影响,相反要作为构成完整歌调的有机成分。俗话说,心里有的嘴上才能有,要“未曾开口先有情”。欣赏者在听好的歌唱时,是在感受一种有个性,有创造性的音乐倾诉,听那些著名的歌唱家唱那些经典的歌曲,一遍两遍乃至多遍也总听不腻。这是因为,歌唱者已经把他从歌曲中感受到的东西,忠实的用心诉说给观众了。一些著名的声乐教师也认为“真正的艺术家总是首先用心去体会作品,在思想上把歌曲唱起来,”并“预先知道要唱的那一句声音该是怎样的。”一个歌唱者由于对一首歌曲的内容和价值方面的领会,形成对这一艺术品的兴趣和认识。这样就引起他在思想感情上的激动,从而自然地产生了自我表演的激情。
2 情中孕声
在表演时必须把握住每种歌曲的真正意义。这就需要我们思想集中,去造成歌曲的意境,并要保持这种气氛,使它聚合不散,听众随着你的想象力,渐渐的被带到故事里。揣摩想象是指歌唱者使所歌唱的情景和事物,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具体意境的能力(这情景和事物并不是真实的被感觉到)。这与我们传统中所谓:景出所睹、情发欲言、情自中生、景又外得。景众人之景、情乃一人之情,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说张三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道李四要如李四,难混淆于张三。例如古曲《阳关三叠》,它是作曲家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又称《渭城曲》)而谱写的一首琴歌。这首歌的原词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但要真正理解它的含意,就必须逐字逐句的进行分析。这是一首作者送友人去边关服役的送别诗――清晨细雨蒙蒙,四围杨柳青青,景的渲染增添了“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的深情。“更尽一杯”把对友人祝愿、关怀、嘱托、留恋,尽心倾注而出,待你出关之后没有故交挚友相随相伴了……这首诗在谱曲时,作曲家为了加深情感的抒发,除了增添一些语句外,又把全诗反复叠唱了三次。“三叠”曲调的变化、反复连续陈述,使送别之情更加沉郁而深切,充分表达了送别远行人依依惜别的友情。美国的艾伦·科普兰曾经说过:“我愈是参与音乐生活,就愈是确信:自由想象的思维能深入到所有的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之中……”在揣摩想象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运用幻想力,歌者的情绪、作者的本意和这首歌曲的环境合并成为歌者的幻想。一个歌者要有一定的想象力,然后将歌词和曲调导入,充分发挥演唱者的二度创作,用真情去演绎作品。再以他的精湛技术与天赋美妙的声音,及自己的吸引力把它传达到广大听众中去,把听众带入到歌者的想象中去,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想象不是单纯的、肤浅的,而必须是多面的、深入的。有些歌曲的开始已经启示了某种情绪与想象,文字也立刻能把意见表达清楚,歌者当然是极容易的,例如舒伯特的《百灵鸟》,歌中的文字与伴奏极容易启发歌者的幻想力,把春天的莺鸣鸟叫情景活现在人前。歌者务必以轻松愉快的情绪,自然清秀的歌声来唱,就能得体。
总之歌曲是人们用来抒发、表达和交流感情的一种形式。歌唱艺术是歌唱者以人声作为“乐器”来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于情感的表演艺术。在声音技术上不断的提高的基础上,更准确、更完善的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充分的展现歌唱艺术的魅力。
[1] 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4.
[2] 刘朗主.声乐教育手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5.
[3] 杨霰.情感体验――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J].青海教育,2007,(Z1).
[4] 马棠华.情感体验中的诗、乐、舞[J].中国音乐教育,2005,(07).
J616
:A
:1672-5832(2017)09-01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