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六镇起义原因探析
2017-11-24吴昳丽
吴昳丽
(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5)
北魏六镇起义原因探析
吴昳丽
(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5)
北魏末年爆发的北方六镇起义,是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导致了北魏王朝体系的崩溃。然而它的爆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各种深刻复杂的社会矛盾。面对这些矛盾,统治者又未能采取正确而有效的处理措施,最终酿成了北方六镇起义的爆发。因此,北方六镇起义是当时北魏末期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
北魏;六镇起义;原因;柔然
北魏初年,为防止柔然的进攻,统治者在其北部边境自西向东依次设置了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等六镇。最初,由于这些军镇都是拱卫首都平城的军事要地,所以受到特别重视。但随着柔然的衰落和北魏的迁都,军镇地位逐渐衰落,镇兵和镇将地位下降,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怒火终于在北魏末年迸发。公元522年,柔然对北魏六镇地区发起军事进攻,由于当时军粮短缺,于是怀荒镇镇民请求政府开仓放粮以便应敌。然而这一请求却遭到了镇将于景的无理拒绝,镇将的态度彻底激怒了怀荒镇镇民,于是镇民们首当其冲杀死了镇将于景,发动起义的时机已水到渠成。于是轰轰烈烈的六镇大起义从此揭开了序幕。不久,起义得到了其他镇镇民的响应,沃野镇镇民、匈奴人破六韩拔陵亦聚众起事。之后诸镇汉夷之民纷纷加入到了起义的队伍当中。起初,义军一路势如破竹,六镇尽被其占领。后来,由于北魏朝廷和宿敌柔然的联合镇压,义军连战失利,最终以失败告终。六镇起义坚持了近两年半之久,给予北魏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这一起义的烈火为何会燃起?下面,本文就对六镇起义的原因作一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1 军镇地位的衰落
拓跋鲜卑建立北魏后,初步形成了与柔然南北对峙的局面。而此时的柔然正处于国势上升期,并将进攻北魏作为其军事战略重点。公元5世纪前期,柔然接连发动了数次对北魏的军事进攻。虽然北魏也进行了有力的反击,但还是无法彻底摆脱柔然汗国的军事威胁。强大的柔然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加肆无忌惮。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北魏朝廷不得不将防卫柔然作为其军事防御重点。因此在北魏初年,为了拱卫首都平城和防御柔然,太武帝拓跋焘在北面沿边建立了一些军事据点,称作镇。由西向东,分别为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等六镇。北魏前期,六镇是防御柔然入侵的军事重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镇将都是由鲜卑宗室贵族充任,地位显赫,镇兵也都是高门或强宗子弟。北魏建镇之初,广阳王拓跋嘉之子元深曾说:“昔皇始以移防为重,盛简亲贤,拥麾作镇,配以高门子弟,以死防遏,不但不废仕宦,至乃偏得复除。”[1](卷18,p429)魏兰根也曾说道:“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置,地广人稀,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2](卷56,p2046)沿边诸镇军人的地位由此可见!这些出镇北方的军人多为鲜卑宗室贵族,待遇优厚,地位显赫,并且享有许多特权。
但这一切都在孝文帝太和之后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原属柔然的敕勒部西迁另立高昌政权,摆脱了令人奴役的困境,并斩断了柔然对西域的控制。此后双方便征战不已,柔然开始走下坡路。此时的柔然改变了对魏征伐的策略,意图改善与北魏的外交关系。柔然对北魏政策的转变,减轻了对北魏军镇地区的威胁,北魏的边防也因此松懈。再者,自从孝文帝当政后,对柔然实行的是“以媾和为主”的外交方针。因此,朝廷上逐渐产生了重文轻武的思想,文官受到重视,而传统的军事贵族则被冷落,甚至有人提议:“求锉别选格,排抑武人,不使预在清品”。[3][p506]因此,北魏后期,政府对军事将领则不再器重。广阳王深就此上书肃宗分析说:“自定鼎伊洛,边任益轻,唯底滞凡才,出为镇将,转相模习,专事聚敛。或有诸方奸吏,犯罪配边,为之指踪,过弄官府。政以贿立,莫能自改。”[3](p500)
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柔然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内讧,柔然主阿那瑰被其族兄战败,于是投归北魏南逃至洛阳。北魏朝廷为尽显其宗主国的风度,对阿那瑰的到来表示隆重的欢迎,并授予他“朔方郡公”、“蠕蠕王”[4](p419)的称号。不仅如此,孝明帝还赐予他丰厚的物资:“驼百二十头,牛字牛一百头,羊五千口,朱画盘器十合,粟二十万石”,[5](p28)而这些物资都是由六镇负责提供。六镇的设置本是为了防御柔然,柔然应是他们的宿敌,但此时朝廷却让六镇资助柔然,使六镇陷入一种极其尴尬的境地。北魏对柔然政策的转变,导致六镇鲜卑对洛阳朝廷的不满情绪有增无减。
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形,统治者不仅没有安抚六镇,反而变本加厉,进一步刺激了六镇军民早已千疮百孔的心情。孝明帝于正光五年(524年)下诏:“诸州镇军贯,元非犯配者,悉免为民,镇改为州,依旧立称”。[6](p235)这条诏令的颁布标志着北方镇民自由民身份向府户身份的转变,再一次降低了北镇军户的地位。从此,他们不仅不能享受仕宦、复除的特权,而且将永远被人轻视。边镇军卒中的强宗子弟对北魏朝廷彻底失望了,社会反抗情绪进一步高涨。因此,丙申诏丝毫没有起到平息叛乱的作用,反而是火上浇油。此时边镇地区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终导致了六镇之乱。
2 军镇经济的窘迫
北魏六镇起义的爆发,与当时军镇经济的窘迫密不可分。
北魏初期,支援北镇成为了政府的一件首要任务。刁雍曾任薄骨律镇将时,曾费尽千辛万苦地往沃野镇运送粮食,足见北魏政府对六镇地区的重视程度。但自从孝文帝南迁洛阳以后,北边防御已成为过去,而向南推进、经营中原才是北魏国家的战略重点。为与南朝形成长期的军事对峙,北魏将大批物资南运,必然减少对北镇地区的粮食供应。再者,北魏后期,政府财政破产,官吏贪污腐败,北魏朝廷自己都难以自立,更别谈支援北镇了。由此造成的内地民生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北魏国家已根本无法照顾北镇地区。这使六镇的经济日趋拮据。
另外,六镇地区均田制的破坏也是导致北方镇民穷困潦倒的重要因素。北魏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诏颁布均田令:“今谴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7](p142)不久均田制在六镇地区也得到了推行,但却没有得到太大的成效。由于边镇地区的军镇官吏拥有解释法令、分配土地的权利,因此他们在利益的驱使下将大量土地强行掠夺,导致广大镇民不仅没有从均田制中获得多少土地,反而遭到了军镇官吏的经济欺压。大量贫苦镇民只能依附于有钱的权势豪帅,被迫服从劳役兵役,生活十分窘迫。到六镇暴动前夕,边镇地区土地兼并的现象则更为普遍。所以说,均田制在军镇地区不仅没有得到有力施行,到后期却受到了更大的破坏。边镇人民根本无法享受国家政策的照顾和优惠,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此外,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加重了北镇经济的困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整体气候状况都变得干和冷,而北魏又处于中国历史气候波动的第二个寒冷期,其北部地区又处于半干旱与干旱的过渡区,降水较少,加之频发的雪灾,导致了北魏社会大面积旱灾频发,给农牧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特别影响了北魏粮食的生产和供应。这种状况不管对内地还是边境,都造成了严重的饥民问题。据统计,从北魏太祖登国元年(386年)到北魏出帝太昌元年(532年)的一百多年中,出现旱灾的年份就有69年,占到将近一半的时间。而越到末期灾害发生的次数则越加频繁,范围也越来越广,几乎覆盖了整个北魏。北镇地区的经济因此每况愈下,百姓民不聊生。
在这种困境下,柔然的侵扰,对北镇来讲可谓是雪上加霜。一方面,阿那瑰北返后还贪婪地继续向北魏索要物资,加重了北魏尤其是六镇地区军民的生活负担。另一方面,北魏末年,柔然也遭受到了大饥荒,为了生存,柔然就到农耕区进行抢夺,这无疑加剧了北方镇民的经济压力。
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六镇根本无法维持生计,流民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因此动荡不安,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终于揭竿而起。
3 军镇民族矛盾的尖锐
北魏统一北方的过程,也是血腥征服北方各族的过程。期间,充满了大量的俘虏和杀戮。因此,被征服的各族百姓对鲜卑拓跋氏的统治非常不满,但又无奈自己的力量有限,只能臣服。而北魏对于异族的统治也相当严厉,从此便埋下了民族矛盾的种子。因此,终北魏之世,民族矛盾问题一直存在。
北魏统治下的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是毋庸置疑的。在魏、晋时期,先后入徙内地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以及丁零、卢水胡等族人民,这时已同汉人一样,成为北魏王朝的被统治民族。然而,北魏对这些异族的统治却是非常残酷。他们大都遭受到了相同的压迫与奴役,在此情况下,他们往往会联合起来,共同反抗北魏王朝。北魏前期的盖吴起义就是最好的例证之一。这场起义是西北各族人民的联合大起义。太平真君六年(445年)九月,杂居于今陕西、山西等地的汉、羌、氐、蜀等各族人民在卢水胡人盖吴领导下于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发动起义。诸少数族和汉族受压迫贫民都争相响应,转眼间聚众十余万。义军起初一路势如破竹,杀死了前来镇压起义的魏长安镇副将元纥。面对势力日益壮大的义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迅速调兵遣将前去镇压,起义最终失败。盖吴起义虽然失败,但各少数民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却几乎没有停歇过。北魏民族矛盾的复杂性和深刻性由此可见。
在北方六镇,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同样一直存在。《北齐书·魏兰根传》云:“缘边诸镇,控摄长远。”[8](p11)由此看来,六镇的设置似乎不仅仅是保卫北疆,防御柔然,还有镇压境内少数族的作用。当时六镇基本设置在了少数族聚居的地方,也可说明这一点。六镇镇将都是由鲜卑宗室贵族充任,他们对各少数民族人民实行的是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例如,他们经常对各族人民强迫从军、罚做营户、巧取豪夺、阴谋诱杀等等。因此这里成为了全国民族矛盾问题的核心。
北魏末年,六镇地区的民族矛盾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随着矛盾的不断扩大,六镇起义在所难免。在这场起义中,义军的一些首领都是少数民族:破六韩拔陵是少数民族匈奴人,之后继起的高平王胡琛亦为少数民族敕勒人,鲜于修礼是丁零族人。因此,这场起义是一次各族人民共同反抗北魏黑暗统治的联合行动,是北魏末年六镇地区民族矛盾尖锐化的产物。
综上所述,作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北方六镇的起义是政治、经济、民族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知古鉴今,科学探讨和总结北方六镇起义爆发的原因,对于当前做好边疆和民族问题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1] 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 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南北朝卷)[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5] 颜岸青.关于六镇问题的几点新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1).
[6] 万绳楠.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
[7] 陈雪良,张德文.魏晋南北朝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8] 季维龙.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原因初探[J].历史教学,1963(10).
TheAnalysisontheReasonsfortheSixCitiesUprisingoftheNorthernWeiDynasty
WUYili
(MarxistInstituteofYantaiUniversity,YantaiShandong264005)
The outbreak of the northern six cities uprising in the last years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is a major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led to the collapse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However, it is not without reason ,but from various profound and complex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face of these contradictions, the rulers failed to take the correct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measures, finally led to the outbreak of the uprising in the north. Therefore, the uprising was the historical necessity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late Northern Wei Dynasty.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the Six Cities Uprising;Reasons;Roen
吴昳丽(1992-),女,山西清徐人,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史。
H172
:A
:1672-5832(2017)09-0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