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主播的专业素质培养与提高
2017-11-24李可
李 可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体育主播的专业素质培养与提高
李 可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主持人在节目和各类活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当今体育赛事的直播日益普及,受众人群不断扩大,这时候就更迫切的需要大量专业的体育主播,目前来看,体育主播相比较别的主播专业性更强,现价段在精通体育赛事的专业主播少之又少,那么如何改变现状培养出更为专业和优秀的体育播音员主持人呢?这个专业的课程如何合理设置?这是本文将要进行研究探讨的。
体育主播;专业素质;培养
前言
如今,各国高度重视体育精神,我们迈入了日新月异的体育信息时代,体育的大众传媒传播速度之快、覆盖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在体育事业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体育主播作为体育传播的桥梁,担负起了重要的角色。“主”是主持人的头脑,“持”是主持人的技巧,“人”是主持人的情怀,“体育”则是体育主持人的灵魂,缺一不可。因此,本文把体育和主持人相结合,对体育主播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进行分析,最后对这个专业性极强的主播类型进行了展望。
体育主播同样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声音、外形、语音、表达等,除此之外就是主持人对节目主持的把控,不仅体现在播音功底要扎实,还要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尤其是自己要感兴趣,这是专业类型的主持类别,有相关知识背景会得心应手,所以体育主播要提高自身播音主持的业务水平,在此基础上要对体育项目、赛事等方面做到专业化熟知,两种能力相结合来达到专业化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不断提高体育主播的专业能力?
1 夯实播音主持基本功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升级以上的播音员主持人都要有普通话一级甲等的证书才能上岗,体育主播同样需要夯实普通话的基础,做到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要熟练掌握饱满的吐字归音以及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等播音基本技巧,锻炼口齿、语音语调、情感把控的主持能力,这些都是主持最基本的能力。一开始可以选择字、词、绕口令等练习。然后是提升主持人的理解能力、与受众互动能力、反应能力、口语能力的综合表达。体育主播要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语言,突出自己的独特魅力和感染力,激发受众与之产生共鸣,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2 提高临场应变能力
临场应变能力是所有主持人必须具备的,现代社会不需要见字发声的工具,而是需要一个有灵魂的主持人,随着网络的日益发达,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网络,传播速度更加及时,新闻的时效性更强,现场的体育主持更是一种趋势,直播过程中会发生很多种突发情况,这时候就要考验一个体育主播的临场应变能力了。那么如何在突发状况下急中生智呢?第一,首先要注意积累。肚子里有东西了关键时刻才能倾倒出来选择性的运用,这就需要体育主播平时日积月累的阅读、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语言驾驭功力。第二,学会及时转换话题。体育主播在与受众交谈时,受众难免会根据自己的思维发挥,为了归入正题,主播要学会适时打住转换话题,这并不是不尊重,而是要做好引导作用,适时把交谈的主题拉回来。
3 体育主播要诙谐幽默
体育主播同样需要语言诙谐幽默,很多体育赛事观众看不懂,比赛成绩也是一些具体的数字,尤其对于女性受众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很多家庭会因为看球赛还是看电视剧之间产生分歧,如果体育主播在主持、解说体育节目的时候幽默风趣,专业术语可以简单明了的讲明白,那么这场赛事就是赏心悦目的,会让更不多不懂这种赛事的受众产生兴趣,从而使体育节目更加精彩。
4 客观公正避免自我感情色彩。
体育主播主持体育赛事必须做到客观公正,避免增加过多自己的感情色彩,不能误导受众,竞技体育本身就是公开公平公正的,比如足球解说,体育主播不能因为自己偏爱哪个球队就做过分的渲染,把握好个人的感情色彩,是每位体育播音员主持人的必修课。
5 不断提升体育专业能力。
体育主播首先要简单明了地叙述比赛过程,交代比赛背景,其次要有能力对赛事的比赛技巧作出分析,让受众容易理解和接收这一赛事的基本信息和比赛进度,所以要做到对体育项目的熟知、对体育人物的解读、对体育精神的诠释等内容。对体育项目的熟知。这首先要对自己要解说的体育项目进行了解、熟知、甚至精通,如果体育解说员既能做到对体育项目了如指掌,更能参与到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中去,并从中体会领悟到运动的真谛,那就会有更高层次的精辟诠释。
6 总结
体育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方向伴随着其发展趋势在不断更新,在人才培养上努力呈现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体现本专业的技能。现阶段我国相关教材中对体育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教材很欠缺,导致教学随心所欲,没有统一的标准性。身为体育节目主持人,以及即将步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在互联网时代,在”人人都是记者“的现实面前,更要做到精益求精。体育主持人前进的道路是曲折和艰难的,体育媒体的前景是光明和灿烂的,我们的认识也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创新和包容,迎接未来的每一天。
[1] 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6
[2] 姚喜双.《播音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8.2
[3] 游洁.《电视节目主持人新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2
[4] 王群.《电视体育解说》[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46—150
[5] 吴郁,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65-70
[6] 钟喜婷.新时期我国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4):89
[7] 王沂,夏荣.试论我国电视体育解说员素质的欠缺与培养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04):14-16
[8] 张江南,龚超.体育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科发展理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02):89-92
[9] 寿文华.体育解说员的专业素质及其培养[J].现代传播,2004,(05)127-128
李可(1987-),女,汉族,山西阳泉人,在读研究生,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院,研究方向:体育新闻与传播。
G222
:A
:1672-5832(2017)09-00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