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精神之殇

2017-11-23王侃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2期
关键词:大学精神制度创新高等教育

【摘要】在激烈的国内外高等教育和人才市场竞争环境下,政策制定者和高校管理者们通常强调“以改革驱动内生发展动力”,通过大力推行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组织创新,调整“指挥棒”走向,来规范和优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以求实现促进学术繁荣和学科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精神 高等教育 制度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项目“高科技企业战略学习能力、双元创新困境与长短期竞争优势:基于环境动态性的视角”(批准号:71602060)、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重点项目“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类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基于商学院国际认证的视角”(批准号:gj2014002) 、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类(教育科研)项目“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优异性的特征、评价与反思性实践——以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为例”(2015GXJK005)和 2016年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技术创新与创业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项目(ykc201603)资助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025-01

当我们细心留意观察世界范围内的大学和大学精神,不难发现长期存在的普遍差异性。实际上,每所大学都是独特的,正如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特征。大学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大学精神上。可能很少有人去认真凝练每所大学的大学精神,它们往往超越了几字箴言的大学校训(中国大学校训基本都差不多)。看起来,在快节奏、功利化的现代社会,每个人,亦如大学学者,都面临着来自制度和世俗的压力,在长期和短期、理想与现实之间进行着无休止的权衡取舍。然而,当我们拨开繁冗的规制文件和层层行政管制的现象,会发现实际上在每个时代中,真正推动和促进大学职能发挥与发展的理由,却与那些看起来虚无缥缈但无所不在的大学精神息息相关。

我曾思考为什么要读大学,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们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要经历长达十几年的严肃的教育,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挤进某一所大学的门槛。我观察到从同一所大学走出来的毕业生,往往具有一些非常一致的特征,这些特征远远不止于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他们身上共同的思维习惯、模式、风格,以及建立在这些软实力上的长期的愿景和价值诉求。是什么实现了这种普遍意义上的惊人的教育结果?是每所学校独特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一种厚重的历史文化的沉淀,是一代又一代开拓者和耕耘者的薪火相传,是学科传统的绵延,更应该是学术前沿阵地的激烈争辩、质疑、批判与创新。

大学精神是一个相比于政策、制度变迁更为缓慢的慢变量,我更相信它的存在是一种形成的过程,原因可能很复杂,已有文献中提到了地域因素、民族文化、制度创新、时代因素、传统文化与中西方交融等等。然而,尽管缓慢,每所大学的大学精神又的确是在发展和变化的,它们在时代的激流中、科学史的进程中,慢慢的发生着演化。

在普遍共识的三种大学功能中(人才培养、知识创造、服务社会),大学精神贯穿始终,但我设想对于大学精神本身的更新和活力的激发,则更多地起始于学术思想的创新。这种创新,离不开学术自由和学术争鸣。因为只有当授课的教授们自身对于已存知识体系怀有极大的热情和新颖的见解,才能够在课堂上将这些科学、民主、进步的正能量,包括指向新知识创造的科学方法,传递给学生。而从这样的课堂走出的学生,将进一步扩散这些追求和逼近真理的愿望、能力和努力,进而在各行各业的一线工作中创造卓越的价值。

所以,大学精神有多重要?它就像象牙塔里的“看不见的手”,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塑造着、重构着学生以及教师们的价值观。而基于这些独特的人文精神、关怀和信仰,大学的学人们才得以开发出自身的潜在能力,并使这些能力收敛地指向于某一种更高层次的使命、追求,而不仅仅是疲于奔命地淹没在日常生活事务中。因此,或许,对于高校的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与其忙于对比国内外兄弟院校的改革创新举措进而忙于更新和追赶管理办法,不如,也有十足的必要,静下心来去感受、走访、调查和提炼总结,什么是所在大学的大学精神内涵,它的独特人格特征在哪里,比较优势在哪里,差异性在哪里,然后基于和顺应这样的历史脉络,去伪存真,引领学科发展和促进学术繁荣,而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的“改革”和“制度创新”也仅仅是一种手段罢了。

在汉语词典中,“殇”有两个释义,一个是年幼夭折,另一个是为国捐躯,我试图妄谈大学精神之殇,其实是想说,大学精神不能死,因为它要为国而死,因此,需要低下头来认真想想要如何作为才能保存和发扬我们的大学精神。此书写作的动因皆出于以创新教育延續大学精神为己任,涓涓细流可以汇聚成江海,筚路蓝缕意在以启山林,唯愿中国大学能够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指引下展翅高飞。

作者简介:

王侃(1983-),女,黑龙江省佳木斯人,管理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创新战略管理。

猜你喜欢

大学精神制度创新高等教育
关于大学和大学精神的思考
大学精神的培育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精神培育是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的必要途径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电子政务: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