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本质 让专业教师成为双创教育的主力军
2017-11-23林景路
林景路
【摘要】自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全国各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搞得如火如荼,手段层出不穷,而各种創新创业学院更是呈现人有我有的态势,但更多的情况是硬件好建软件难以到位,创新创业教育往往不得章法。这种时候反而应该冷静下来思考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立足专业知识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育,更是广大专业教师应该广泛参与的事情。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教育本质 专业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177-01
在总理“创新创业”的号召下,各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基地中心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做的最好的当属各地比较推崇的创新创业学院了。据了解,很多高校创新创业学院是成立了,可由谁来负责管理,人员师资怎么调配,日常的教育活动如何开展这些实质性的内容仍然没有理清头绪,甚至很多承担创新创业指导的老师是一头雾水。也有很多高校采取了一些速成的办法,把就业指导课程稍加修饰就变成创新创业的基础课程,还聘请企业人员来做相关内容的演讲,谈谈创业经历等等,大有号召全体学生都来创业之趋势。为了不把创新创业教育做成尴尬的“素质教育”及“创意产业园”,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这几个问题,首先是为什么要搞创新创业教育,目的何在?其次是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什么条件支撑?最后才是系统的规划如何做的问题。
自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俨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各行各业也形成了“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此后的多个场合及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次号召。现阶段,国际经济呈缓慢增长态势,市场对产品科技含量和使用效能的要求增加,这就势必要求我们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创造出新技术、新产品,从而推动经济良性良好发展。
中国近代对世界的创新贡献不大,中国的青年群体缺乏创新意识也经常被人诟病。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毫无疑问必须把双创工作提到很高的位置上来,毕竟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愿意创业的少之又少。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让他们愿意创新、愿意创业,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创业的成功,促进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似乎是落到了解决青年群体创新素质的问题上。现在很多学校反而一开始就在做创业教育,而没有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这样推出来的人或者项目,大部分都是复制品,满满的都是模仿的套路,即便给出一笔可观的创业基金,恐怕也是没有足够的底气的。就像盖楼房一样,只有打牢地基,楼房才盖得高盖得稳。
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呢?完全放羊式的教育或者由老师直接传授创新的方法可行吗?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就意味着打破和改变,如果创新能够通过一门课程教会的话,那就不是创新了。创新是没有办法直接教会的,它跟任何知识一样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它是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就跟我们解答几何题一样,在知识体系不完整的时候,只会采取最传统复杂的方式按部就班的解答,一旦知识融会贯通了,就会找到很多种更加简便的解答方法,有些方法有可能老师都没有想到。由此可见,创新的前提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专业知识加上惯性的创新思维,何愁创新创业教育不开花出果。
没有创新思维的创业之路是走不远的。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绝对不可能是创业学院的少部分老师,而是全体专业课的老师。高校在如潮的双创教育活动中,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盲目削弱专业课程的主体地位,只单独的突出金融财会、网络开发、时事政策等一些创业知识,一定要回归到教育的本质,把专业课老师全部纳入进来,才是双创教育的根本所在。在此基础上,再注入和强化创新技能。
专业课老师在承担这一重要任务时,必须要加强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培训,同时还要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把创新创业的理念与专业知识有效融合,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一是要转变教育观念。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关键是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时刻以双创教育为核心。要努力让自己早日成为“双创型”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及职业愿景,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在自身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双创型的学生。
二是要选编合适的教材。传统的教材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务必选择适合的教材或者重新编排教材内容,有些高校已经尝试着编撰了新的教材。在选编教材的时候要立足岗位技能,注重实践操作,结合创新创业的核心,打破知识点章节的束缚,找准与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结合点,以专业知识为引领重新整合,切实做好两种教育的融合,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
三是要改革教学方法。既然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做到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在双创的新形式下,对学生的实践及运用能力要求更高,因此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本人觉得项目式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合适的。根据工作岗位涉及项目内容,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进行技能的学习和提升,注重沟通策划能力、创意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实际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再现真实的工作场景,引发同学们对职业思考。与合作企业紧密联系,利用校外实训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是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为了把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就不能仅仅以传统的考试作为评价标准。考试虽然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状况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即便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考试时,我们也应该尽量减少纯死记硬背方面的考题,而增加可自由发挥、更能考察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观题题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有观察有记录,根据学生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实施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实施结果,给予综合性的评价。
五是要多举措组建教师团队。创新创业教育切记脱离岗位实际,一味追求创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要立足于社会现实和职场现状。现阶段很多老师的教学都是纸上谈兵,与社会脱轨严重。因此,就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一方面把一线的企业大师纳入到教学团队,让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资讯;另一方面要派老师深入到企业去学习调研,提升自己的实操业务能力。
因此,站在学校的角度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立足在筑牢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了解创业必备的条件和素质,感悟创业精神,并不一定需要人人去创业,而对于特别突出的有创业自觉和能力的学生就可以作为精英重点培养。这个培养工作也并不一定是由学校少数老师来单独进行,应该倡导“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联合企业或者社会机构来共同完成,相信这样才能让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花结果,真正实现产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Z].2015-03-05.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
[3]国务院研究促进“众创空间”为创客搭建新平台[N].世纪经济,2015-01-29.
[4]李祖超,梁春晓.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 [J].中国高教研究,2012(7):81.
[5]牛金成,陆静.以创业精神培育为主导的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