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小语种人才培养研究

2017-11-23黄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42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策略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加快推进,小语种人才需求在日益凸显。合理规划小语种人才培养布局,制定相应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研究基础,结合当前“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小语种人才培养现状,以山东省小语种人才培养为例,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我国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针对性的小语种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 小语种人才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032-02

一、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这一词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概念,目前还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中。最早以书面形式出现这一概念是在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计划和纲要中提到,当前学校教育要改变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从此以后,“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教育改革进程当中。经过十多年研究,不少学者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进行了解释,出现了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和社会认可度较高的定义。1998年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同志曾对这一概念作出过阐述,他认为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龚怡祖(1999)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它包含多方面的要素,这些要素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育部门采用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这些构造样式和运营方式一般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具有系统性与示范性的特征”。刘国欣(2007)认为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组织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学校教育活动的结构样式和运行方式,即通常所说的“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的问题。综合上述研究观点,人才培养模式即受教育指导思想影响,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人才培养的制度、人才培养的手段、人才培养的内容等要素,如何协调好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二、我国的小语种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我国对英语以外非通用语,即小语种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国内很多高校在原有的英语专业基础上增加了小语种专业,并逐渐扩大了招生量。尽管一些高校近年来已增设了一些小语种专业,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目前小语种专业人才仍数量不足,而且出现招生分布不均的问题。

教育部(2010-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外语专业招生的20个“丝路”小语种中,11个语种每个语种的在读学生不足100人。其中波斯语、土耳其语和斯瓦希里语3个重要语种,学生在50-100人之间。而希腊语、希伯来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普什图语、僧伽罗语和菲律宾语等8个小语种招生人数均不足 50人。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如果把英语、俄语、阿拉伯语计算在内,目前上外已经开设了13个“一带一路”所覆盖国家的语种专业。其中,非通语种有10个,在校生一共不到150人。像希腊语、越南语、希伯来语、土耳其语、印地语专业这五个专业每四年才招一届,每届只招12人。根据笔者2014-2016年在山东高校所做的小语种人才培养调查结果分析显示,一方面,山东省整体小语种专业设置数量不足,以山东大学为例,其开设的小语种专业有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及朝鲜语;青岛科技大学只开设了俄语,德语和朝鲜语;山东师范大学在以上小语种专业俄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和朝鲜语基础上分别于2011年和2016年增设了阿拉伯语和葡萄牙语。尽管一些高校近年来已增设了一些小语种专业,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目前小语种专业人才仍数量不足,而且出现招生分布不均的问题。此外,很多高校开设的小语种课程仅作为第二选修学科,因此学生学习深度不足,课程建设标准偏低,仍不能满足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小于总外语专业人才的根本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对小语种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所作的调查显示,根据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数据,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就业率100%,多流于政府机关和国际组织,在小语种就业中排名前十位,并且与同年所有毕业生薪金相比,小语种毕业生处于毕业生薪资结构的塔尖。因此,为保证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实施,多元化的外语人才培养是一个必要条件,这使得小语种人才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我国小语种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小语种人才培养过程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语种各专业招生分布不均;学生们更加热衷于报考日语、德语、法语等热门小语种专业,而对于像蒙古语、葡萄牙语和老挝语等则乏人问津,出现招生不足的现象。因此,冷门小语种专业学生的稀缺也导致“一带一路”战略人才储备远远不足;2.小語种语言教学过分注重语言学习,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很多高校出现的问题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出色,但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对其它专业领域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因此无法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既懂语言,又了解国际经贸和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3.师资配置不足。师资短缺是制约小语种人才培养的最大障碍,目前很多高校小语种教师只有一名,有些高校甚至没有师资也在开设小语种专业,因此出现小语种教师在其它院校兼职授课的现象。因此师资短缺也严重制约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小语种人才培养的策略

1.制定合理的小语种学科专业布局。重视小语种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活动,一方面,需要对“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另一方面,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语言风俗和生活状况等进行调研,最终形成系统性、科学性的研究成果,并将其作为小语种语言能力标准建设的相关依据,促进小语种人才培养的高效有序开展。2.鼓励国内高校与小语种国家开展合作办学。合作办学是指通过多种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把小语种专业学生送往语言对象国,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可以发挥来华留学生的作用,让他们以不同的形式给小语种学生授课或进行语言交流。此外,在业余时间可以使小语种学生有机会了解语言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俗等课本上少见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使学习内容更加充实有效。3.开展“英语+小语种”复语教学改革。对于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在保证小语种教学质量的同时,增设英语课程教学,按照四年教学大纲和要求组织学习,两种外语有主次之分。这样可以增加小语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了多渠道的就业方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小语种人才的就业压力。4.优化小语种人才培养的师资配置。各高校应多渠道支持小语种任课教师赴对象国及对象区域进修学习,教师在国内生活和学习的精力将不仅有助于他们拓宽国际视野,开拓教学思路,掌握前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同时还将促进我国小语种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云升. “一带一路” 建设与外语人才培养[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5(9).

[2]邓万学. 云南省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海外英语, 2014(10).

[3]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10).

[4]魏文展.地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徐飞. “一带一路” 背景下外语高等教育改革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

作者简介:

黄芳(1983.06-),任教于济南大学泉城学院;职称:讲师;学位:硕士(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