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自己的博物馆
2017-11-23PaulSullivan
Paul+Sullivan
如果你有收藏天赋,绘画、雕塑、宝石、汽车……这些由单一工匠创造出的完美物件都属于必须收藏的宝物。如果你手头宽裕,还有可能扩大收藏规模。但接下来该拿它们怎么办呢?
如果你不忍心把一生的藏品都抛售出去—乐观情况下,它们或许偶尔会在博物馆亮相—最好的办法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博物馆。
想象一下:你的大名醒目地镌刻在外墙上,展品的陈列全都如你所愿,将你的品位展现得淋漓尽致。已经这样做的人不少:阿尔伯特·伯恩斯(Albert Barnes)、亨利·克莱·弗里克(Henry Clay Frick)、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Isabella Stewart Gardner),他们全都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博物馆,为自己心爱的艺术品创建了一个家。
卡梅尔·哈利姆(Cameel Halim)在芝加哥做房地产生意,去年在伊利诺伊州的埃文斯顿开了自己的Halim Time & Glass Museum,跻身私人馆藏家之列。博物馆凝练了哈利姆对时间的痴迷,成为他呈现30多年来所购钟表和彩色玻璃的一种方式。
在许多方面,哈利姆的博物馆都力求通过1000多件时间性物件和150件彩色玻璃书写出一部展现300年历史的恢弘巨著。这已经成了哈利姆的家族事业。
“我们聘请了建筑设计师,竣工之后,又见了许多专家和咨询师,才把我们自身的经验融入博物馆建设当中,我们的家业是管理公寓楼,手下有5000处房产。我们相信,如果你能管理我们的企业,你就什么都能干成。”74岁的哈利姆表示。
这种自信激励了许多当代收藏家,让他们以上一辈有钱商人不曾拥有的气魄来保存和推广自己的藏品。
“随着人们整体上对艺术的兴趣有所提升,建造私人博物馆也让人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极小规模到极大规模,应有尽有。”Northern Trust Wealth Management中心区总裁麦克·麦克利兰(Mac MacLellan)说。
人们既能通过建立博物馆减免税收,还能让自己的藏品置身其中。要通过给自己的博物馆捐赠藏品来获得公益性减免税收,创始人必须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公共机构。
麦克利兰表示:“免税私人博物馆有义务为公众造福,这不仅是刻上名字,开一家自己的博物馆就可以,你还需要提供教育性项目和渠道。国家税务局和公众都会对此严格监督。”
马克·沃哈默(Mark Walhimer)是一位博物馆规划咨询师,他也帮助美国博物馆联盟做机构认证。沃哈默表示,家“藏”万贯的企业家有时很难跨过精神这道坎,把藏品馈赠给公众。
“讓它们成为社区的藏品,这一点让某些创始人很难接受。‘它不再是我的了,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变成公众的了?你可以把名字刻在博物馆墙身,也能从中获得名誉,但它是属于公众的。”他说。
当然,要建博物馆就要盖楼。建筑有助于阐释博物馆的性格,但同时造价高昂。
文化规划公司Lord Cultural Resources创始人盖尔·洛尔德(Gail Lord)表示:“收藏家也许会说,‘我要让这个宝贝永存于世,但他们意识不到,这样的花费比把它们藏在家里可高多了。”
同时担任总裁的洛尔德表示:“占地成本包括供热、供电、供冷和安保,保险也是一笔大开支,‘向公众开放意味着必须有员工负责开门,管理出入访客。还需要人来提供信息,满足教育需求。”
弗雷德·比德韦尔(Fred Bidwell)2010年把广告公司卖给了英国广告公关服务公司WPP,之后便开始严肃考虑起建立一家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问题,来收藏他和妻子劳拉(Laura)的藏品。最终,比德韦尔一家在克利夫兰买下了1920年代的一家电厂,对其翻新和扩大后推出了现在的“变电站”博物馆(Transformer Station)。
65岁的比德韦尔表示,2013年的初期成本是250万到300万美元—其中不包括夫妇俩为艺术品花的钱—此后每年成本是25万美元。他表示,自己知道运营建筑、管理博物馆和馆藏具有很大挑战,于是和自己参股的克利夫兰艺术馆达成了合作。比德韦尔一家的馆藏空间有半年都交给博物馆使用。
“我们当时对这件事表现得有点天真,我们把馆藏空间租给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时,就敦促他们要做一些比往常更大胆的展览。”比德韦尔表示。
有专家表示,收购和维护建筑还算简单。但积极让公众参与其中,就有挑战了。
沃哈默表示:“我碰到过许多失败或正在走下坡路的博物馆,大部分都是因为社区不买单关停了。募集资金、吸引会员、推广展览都十分困难。”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点是,创始人去世后,博物馆该何去何从。比德韦尔表示,15年后“变电站”及其展品将归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所有。
他还补充道:“再过十年,我们就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了,它则会成为一个永久性机构。我们这么做,是因为我们愿意和艺术家合作,但我们不能永生。”
哈利姆则另辟蹊径。他相信,他的3个孩子会继续参与到博物馆事务当中。他也试图保证,他们有这样的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