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e小调奏鸣曲op.90》分析与演奏

2017-11-23孟慧心

黄河之声 2017年17期
关键词:奏鸣曲贝多芬乐章

孟慧心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贝多芬《e小调奏鸣曲op.90》分析与演奏

孟慧心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对于贝多芬的而言,其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领域贡献卓越,尤其是创作的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彰显其创作风格的丰富性。本文首先对贝多芬这位音乐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详细介绍了贝多芬奏鸣曲的三个时期,对第二十七奏鸣曲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系统介绍了各章特点,在根本上为整章的理解奠定坚实的基础。

贝多芬;e小调奏鸣曲;分析

贝多芬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体现了他许多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形式,出现了一些富于独创性的乐段,与他前期的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对立主题之间的戏剧性冲突被主题内部的矛盾冲突所代替;抒情的、沉思的性格代替了英雄的行动的性格。在形式结构方面,复调因素的变奏的占据其创作主要的地位。通过奏鸣曲的创作贝多芬巩固发展了古典的奏鸣形式,他自己又在此基础上力求探索更新的创作形式。它的旋律是动机似得旋律,质朴简洁,具有紧张的冲击力,节奏鲜明突出。贝多芬丰富和提高了器乐体裁的社会意义,同时也发展了器乐的标题性原则,给后来十九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作者生平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ng van Beethoven 1770-1827)一位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和指挥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典型代表之一。贝多芬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开浪漫主义的先河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这一生总共创造了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32首是带有编号的奏鸣曲、9首有编号的交响曲、16首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奏鸣曲另外还包括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大量艺术歌曲、舞曲、室内乐等等艺术体裁。这些作品对后来的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贝多芬奏鸣曲的三个时期

贝多芬奏鸣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794—1800年。在这一时期贝多芬延续并吸收了了莫扎特,海顿的古典音乐传统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特色。其中贝多芬音乐风格中最有代表“英雄性”意义的作品在这一时期有了初步的体现。诞生于该时期的《悲怆》则是他受到耳聋威胁时的痛苦内心的表白。第二个时期是1801—1814年。这一时期受启蒙运的影响音乐作品的主题开始出现对真、善、美的呼唤和歌颂,对假、恶、丑的斥责。从《暴风雨》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贝多芬用最平凡的素材和最朴素的音乐语言表达了他那最丰富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想。第三个时期是1816—1822年。这一时期的欧洲大陆非常黑暗,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上表现出他的痛苦与希望、动摇与坚定等复杂的内心情感,这一时期的钢琴奏鸣曲不再像早期和中期的作品那样感情激烈、充满矛盾,而给人沉着宁静的感觉。开始突出了浪漫主义艺术思维。

三、创作背景

第二十七奏鸣曲(op.90)算得上是贝多芬晚期奏鸣曲的引子,在这首奏鸣曲中,贝多芬一脚留在过去而另一只脚已经开始踏向了未来。在贝多芬三十二首奏鸣曲中共有四首两个乐章的奏鸣曲第二十二、第二十四奏鸣曲以及这首曲子之后的第三十二奏鸣曲。

第二十七奏鸣曲写于1814,中间贝多芬有五年的时间没有创作钢琴奏鸣曲,一方面是因为他暂时觉得在钢琴奏鸣曲已经没什么新的内容去创作,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家庭、健康、经济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再加上他忙于歌剧的创作,所以出现了五年的真空。但在五年中,他也没有停止自己对奏鸣曲想法及见解的收集收。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是头脑和心灵的战争,第二乐章是爱人之间的交谈。两个乐章都是快速,在这首奏鸣曲中已经含有了与贝多芬之前奏鸣曲风格相差甚远的充满感情的音响色彩,也可以听到对于未来憧憬的旋律。

四、乐曲分析

(一)第一乐章

贝多芬在这首曲子的乐谱前写了一行德语指示:活泼的,有感觉的,有表现力的。这个时候的贝多芬可能觉得自己身体和精力已无法完成舞台上的钢琴演奏,所以他尽可能详细地给其他演奏者做出了指示。

第一乐章前两个小节是理智是发问,很强势,从音响角度来讲是具有交响乐性质的,第二小节是个三度的间隔,三四小节就是回答,具有弦乐四重奏性质。在演奏的时候要体现f与p的交替形式,而且每个句子都要有收尾的感觉,注意前四小节柱式和弦的整齐和上方音的旋律性。第二个八小节与第一个八小节完全不同,是很有旋律性的,演奏时要注意音色的控制和弱结尾。主要主题的第二部分每个动机仍是以弱拍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线条,弹奏时要很好的把连线表现出来。这条柔和的旋律宛如乐队中长笛的独奏,在演奏中注意音乐音色的控制。前三句构成了第一乐章的主题。连接部开始只有主音和属音,节奏简单,力度变化比较极端。下行音阶后的两个和弦像弦乐器演奏的下弓,给人非常坚定的感觉,所以要求我们的指尖弹奏非常干净。连接部的后半部分左手的和弦弹奏时要注意和声应当整齐而稳定,手腕应当放松,弹奏这些和弦时应当注意贴键。副主题是主题加一段变奏,整体来说是很热情的,但是前半部分比较安静,要注意右手旋律线条的走向,连接部中的和弦要弹得整齐有力,响亮,结束时渐慢渐弱。结束主题是重复乐句,左手是f的性质,这里开始了力量的爆发,有坚定的感觉。这一段在弹奏时和弦要丰满,弹奏时不能以敲和拍的方式弹奏,不管是的大和弦还是柔弱的双音,都必须强调它的旋律音线条而不能孤立的弹奏和弦。副主题在热情中包含着悲壮,如歌如泣,要连着心里和他一同呼吸一同歌唱。副主题中左手的低声部十度的分解和弦在演奏上面是个难点,此时这个地方的演奏应当使左手处于最放松的状态,另外左手在演奏的时候不能有多余的动作,要把每一个音都弹得清晰不能模糊,稍微突出每一拍的第一个音,而且要控制左手的音量突出右手八度的旋律,同时节奏也要十分准确。我认为这一部分是呈示部中的高潮部分。(见谱例1)

谱例1

展开部是和之前完全不同的语言,以主要主题材料为基础,通过大小调的交替的方式,每个音区的音型变换,带有歌唱性感情的音乐,产生了一种感情斗争的画面感。这部分的开始是弱奏,多次重复呈示部的主和弦,主题材料的发展以中间声部的八分音符为主。演奏出一种孤独的感觉,要注意对音色和音量的控制,注意上方音的旋律性,弹奏时大指应当放松。随着感情的逐渐加强,第120小节处以后达到最高点sf,此时左手的伴奏应该平稳、深沉。接着到达C大调属和弦,左右手应当相互呼应,音乐节奏应逐渐丰富起来。同时也要注意音色要有好的控制。此时的右手是一个难点,密集的音符以及较快的速度,要求我们要把音群里的所有音弹得均匀、清晰、流畅,指尖要有弹性,再练习时这一部分的右手需要单挑出来练习,而且可以采用轻练和重练两种方法交替练习。因为主要旋律在左手,左手旋律一直向上走的的趋势,所以要严格控制右手声部的音量,右手的整个装饰性音群看似次要,但是在末尾处渐渐的拉长连接到了再现部。

再现部根据主要主题做成的简洁尾声,最后一小节和主要主题当中的一处(第三个8小节)的最后是一样的,但是没了渐慢,音乐像是瞬间蒸发了。给人一种奇妙的色彩感,以其简练的手法,优美而充满诗意地结束,这一部分应该注意力度的控制。似乎是一段语言的悲叹诉说,富含着一种诗意抒情,应当注意每个层次音色的对比与控制。总之,这一乐章采用了“歌曲式快板”的模式,尽量避免了激烈鲜明的对比,是贝多芬最高创作成就的写照,具有形象的感染力,同时也对尖锐的心理矛盾和感情冲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十分出色形象的表达了人的感情,丰富多彩。

(二)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与第一乐章不同的是没有了那么尖锐的矛盾对比,是一个充满温柔知情的美丽乐章,主要给人安静、清新、愉快的感情,属于无穷动的类型,乐章歌曲因素占主要地位,音乐富有诗情画意和浪漫主义气息。

第二章乐谱前标记指示是不要太快,歌唱似的。整个乐章是充满柔和幽静的对话。这一乐章对于手的控制力要求极高,而且手腕的运用非常重要,在钢琴演奏中手腕就像是整个演奏器官的“弹簧”。它在钢琴弹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要具有灵活性和弹性,手腕应当能灵巧的上下、左右运动,在弹奏这一乐章时手腕应处于最放松的状态,处理的灵活、自如并要能与手臂和手指很好的结合起来,要起到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弹好乐句把声音处理的更加优美丰满。如果手腕的问题处理不好,则会是整个乐章听起来会很僵硬、不连贯,就没有了曲子要求的歌唱似的、幽静的、像情人间对话的感觉。

这一乐章是奏鸣回旋曲性质的,主要主题出现了5次,但是每次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主要的主题就像是一首抚慰人心灵的歌,带着一份温暖人心的感染力,他始终贯穿着整首乐章的基本乐思。乐章的一开始的三个音是第一乐章在大调上的倒置,一开头是弱起,主要主题第一部分的出现十六分音符要控制的十分平稳、轻盈、均匀,上方声部的主要旋律要清晰而且要分的清句子的连接与呼吸,当主要主题成为八度时要使整个句子尽量连贯。主要主题的第二部分是八个小节变奏的乐句重复,在后面出现的八度主旋律我们弹奏时应当比第一部分稍微强一些。在短暂经过部时,力量的强弱频繁的交替,这一部分我们应当弹得精神抖擞一些,左手声部应当弹得富有动力。(见谱例2)

谱例2

副主题是一个很新的音响,就像是一幅描绘自然的画卷,音乐仿佛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这一部分的音乐是非常安静的,副主题进入时左右手的声部都要注意清晰、均匀,弹奏右手的六度时音乐听起来是非常柔和的,而且连奏要做的十分细致。最上方的旋律声部,要注意小指的弹奏,小指要有独立性,其他三个声部都要轻,手指弹奏时都要很放松,而且要注意句子的走向,渐强渐弱要处理的得当,突出高声部的线条。左右手的配合要默契、平稳,能让人听出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强弱关系,中间的颤音声部轻而且弱,一定不可以与上下的声部混淆在一起。(见谱例3)

谱例3

一个短暂的过渡后进入了如同圣咏般的段落,此时要突出高声部旋律的歌唱性,右手在演奏旋律声部时,要注意手腕的上下、左右的恰当运用,控制好整体的音色。而左手是三连音的伴奏音型,应当弹得十分流畅,要控制好音量,接着是左手伴奏音型的变奏,弹奏时要注意节奏的转换。再接着是主要主题的再现。

展开部是以一个圣咏般的段落开始,此时右手的断奏向上递增的音量,有一种向前推动的力量,而左手的分解八度要弹得十分连贯、十分均匀。然后进入了升C大调,此时应当注意旋律线条的突出。这一部分应该注意右手和弦要注意手腕的运用,声音要弹得肯定。左手低音声部的第一个音与后面音的强弱对比关系。

当主要主题再次出现的时候,是整个主要主题的无变化再现,副主题在E大调上面进行再现。

一个复调发展开来的尾声,整体的感觉是非常从容、平稳的,充了新的表情力量。一小部分高低声部之间卡农式的模仿,层次是非常鲜明清楚的。在最后的部分出现了一个左右手交替的模仿,整体的音乐要保持在弱的状态下进行,模仿更具有表情,更加自然。尾声主题在中音和高音声部中切换,而中音声部这个线条已经完全不像是钢琴在演奏,更像是大提琴。在结尾处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一个地方会让人认为音乐就此结束了,可是又接着弹奏下去,而真正到了最后结束的时候,本来以为还会有却结束了,最后一段首尾呼应,渐快的速度在突然地(P—PP)安静地结束。

五、结语

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比较接近所谓后期奏鸣曲的一首作品,它较准确地预示了贝多芬晚期奏鸣曲创作中所一些固有的倾向和特点。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围绕在贝多芬生活的周围充满了战争、贫困、疾病等等不安定因素。严重地影响了贝多芬的情绪和精力,再加上反动政治的猖獗,气氛非常沉重,使贝多芬感到抑郁,同时身体健康的问题使他陷入了绝望,而且对婚姻的受挫使他所做最后努力也失败了。滋生了他的绝望与孤独。但是这并不能动摇贝多芬对共和政体的信仰以及对于民主主义的同情,它的内心深处开始向着更高更深的世界,向着遥远的世界憧憬与思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的热情与顽强的意志丝毫没有减退,他的感情仍然是十分丰满和深刻的。这首奏鸣曲表达了斗争与和平两大矛盾,同时也展露了理智与感情之间的冲突,表达了贝多芬本人内心深处的想法,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斗争最后达到了和解。■

[1]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8.

[2] 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9.

[3] 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4] 罗曼罗兰 著,傅雷 译.贝多芬传[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5] 宋莉莉.西方音乐简史与欣赏[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奏鸣曲贝多芬乐章
手机上的奏鸣曲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春天的奏鸣曲
饥饿奏鸣曲
祭献奏鸣曲(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