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声乐“唱弹编一体化”实践模式新探*

2017-11-23严小琴吴树燕

黄河之声 2017年17期
关键词:感性歌唱声乐

严小琴 吴树燕 叶 淳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江西 鹰潭 335000)

学前声乐“唱弹编一体化”实践模式新探*

严小琴 吴树燕 叶 淳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江西 鹰潭 335000)

学前教育声乐“唱弹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综合性音乐素质薄弱的问题而展开,通过歌唱、弹奏、编舞三者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声乐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和感性素质,为增强幼儿教育师资整体水平奠定厚实基础。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感性素质;唱弹编一体

我国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在教育实践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它有着自身特有的研究对象,并具有其鲜明的学科特色。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教育改革发展迅速,教育理念也不断更新。出于市场竞争与自身发展的需要,幼儿园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01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和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重新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5个领域,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的综合艺术素质应有所提升。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歌唱能力,而且要具备较强的艺术综合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这就给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声乐教学带来了挑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践与创新问题亟待解决。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

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声乐是必修课,但在培养目标方面有其自身的特色,不同于专业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独立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的专业性人才,而学前教育培养的是具有音乐综合能力的专职型幼儿教师。由于培养目标不同,在声乐教学中的侧重点也千差万别,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应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发声方法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儿童歌曲演唱方法的训练,并具有表演唱、弹唱等综合技能。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的感性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儿童感性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说过“艺术教育将提升一个民族的感性素质”,他说“让儿童热爱音乐,通过音乐热爱艺术,通过艺术热爱生活,通过生活体验人生的幸福,提升儿童的感性能力、感性素质和感性智慧,让孩子拥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但是纵观周遭,当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下的师资综合性音乐素质偏低,难以适应幼儿园教育改革。

(一)生源音乐基础薄弱,声乐教学起点低、难度大

学前教育专业属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受中学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基本是零音乐基础,不会识谱唱谱,没有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演唱技巧,缺乏音乐表演经历,入学年龄大,音乐素质可塑性相对较低,仅仅通过一年的声乐学习,掌握娴熟的幼儿歌唱教学技能,极具挑战性。

(二)普遍采用集体课教学为主,教学方式单一

受师资、设备、经费等的局限,加之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大多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难以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学生个别演唱展示的机会相对较少。而且教学方式也更多的沿用师范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方式,教师范唱,学生模仿,单纯的教唱,略显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培养,不能满足学生声乐学习的需求。

(三)声乐教材未突出专科院校的特色,为脱离专业化、本科化倾向

随着幼教的发展需要,幼儿教师需要感性唱、娴熟弹、即兴编等综合音乐素养,解决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弱问题、开发适应当前现状的声乐课程教材、培养学生关注感性体验方面还做得不够,仅仅采用高师音乐专业的声乐教材,不能体现专科院校职业化、综合化的特色,难以满足专科教育声乐教学的需求。

(四)学生重实践轻理论,脱离实际,缺乏音乐综合应用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虽然基础薄弱,但是学习热情很高,刻苦努力。由于实践能力训练的时间过多占用,以至于理论学习略有欠缺,难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理论知识指导音乐教学实践。虽然安排了教学见习、实习,但在短时间很难保证每位学生能够亲临课堂,熟悉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充分体验幼儿园教学,加之学前教育声乐教师与幼儿园的直接交流不够密切,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方法的采用等方面脱离幼儿音乐教育实际,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还存在难以驾驭课堂教学的问题。

二、基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的声乐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上述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亟待改革,笔者欲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革实践:

(一)学教一体——声乐技能教学与幼儿歌唱教学密切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会唱、会演,还要会教,学教合一。可以采用院园合作的方式,高校与幼儿园共建声乐课程实践基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观摩与歌唱有关的教学与游戏活动。同时声乐教师要将幼儿园歌唱教学的内容和教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听唱练演——采取多种措施,构建多样化、综合性声乐教学模式

歌唱需要多听、多唱、多演,教师要创造多种教学模式,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人课多种形式相结合,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独特的声音特质,施展自己的声乐教学技能。

(三)学前特色——编写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学前性的声乐教材

声乐教学作品选用非常重要,要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实基础,要选用中等难度的作品,作品风格要以具有艺术性、思想性、民族性、时代性的优秀作品为主。

(四)时代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承载丰富的教学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在课堂中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充分利用资源,将曲谱、音频、视频结合起来,即时搜索最新资源,建立教学视听资源库,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进行声乐学习,丰富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五)综合评价——完善评价机制,综合性教学评价促全面发展

准确、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声乐学习效果对声乐的教学具有直接的影响,完善评价机制,突出个别性、综合性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方式,关注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及感性素质的培养,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声乐过程。

三、“唱弹编一体化”教学实践模式建构

(一)理论基础

1.“唱”——声乐演唱之根本

声乐是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歌唱是以声带振动为主,通过发声技巧、吐字技巧、情感技巧等密切结合的表演艺术。科学的演唱方法是声乐演唱的基础,有了声音训练这一基础,才能进行情感训练,既唱声又唱情,从而能够声情并茂地演绎。

在“唱弹编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歌唱是第一步,要掌握基本的歌唱知识,进行1-2学期的发声训练,获得科学、正确、轻松的歌唱技巧,才能进入下一步学习。

2.“弹”——声乐演唱之依托

在声乐演唱中,钢琴伴奏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地位更是不可忽视,具有渲染背景、连接段落、推动高潮、塑造形象、营造氛围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唱弹编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弹奏的乐器可以是多样化的,根据歌曲的表达需要选择最合适的乐器即可。在此仅以钢琴弹奏为例,面对一首新歌,学会演唱之后,进一步练习弹奏能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即兴演奏、快速视奏的能力。在演奏娴熟后,达到演奏与伴奏水乳交融时,歌曲的内在意境、风格内涵便可达到一定深度。

3.“编”——声乐演唱之演绎

声乐演唱不仅是用声乐来表达情感,还要借助一定的肢体语言来增强艺术感染力,如脸部表情、眼神、身体律动等。

在“唱弹编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歌唱演绎可以说是表演唱的升华,将演唱时的形体动作提升到舞蹈编创的高度,加入舞蹈艺术的美,使得歌唱演绎更为动情动人。

(二)课堂实践

在“唱弹编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笔者以女声小组唱《月亮谣》、《校园的早晨》教学实践为例。

第一步,以歌唱基础训练为核心,训练歌唱技能,采用集体教学和分组练习两种方式相结合,互相帮带,共同提高。

第二步,在掌握歌唱技能后,培养学生“唱弹合一”的能力,通过琴法课进行弹唱训练,借助考核、比赛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第三步,与舞蹈创编课程相结合,进入歌曲“唱编合一”模块,教师讲解示范边唱边跳,培养学生“唱编合一”的能力;

第四步,整合“唱弹编一体化”,体验声乐综合审美和表演能力。

女声小组唱《月亮谣》、《校园的早晨》经过键盘琴法、舞蹈创编和声乐演唱的三方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演练,反思交流,舞台展示,逐步提高综合表演能力,获得更强烈的审美体验,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

四、结语

声乐教学“唱弹编一体化”教学模式借鉴了国外著名音乐教学法的理念,不仅使音乐教学综合化,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性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声乐综合感性学习中,拥有更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经验,拥有更强的社会生存竞争能力,顺应当代音乐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但本文仅为粗浅探索,今后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1] 肖素芬,唐大章.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策略[J].大舞台,2013,11:151-152.

[2] 曹红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教学新模式构建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04:131-132.

[3] 董云.生态观视野下的音乐教育[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01:160-165.

2015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研究成果(JXJG-15-47-1)

严小琴(1973-),女,江西余干人,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演唱教学。

猜你喜欢

感性歌唱声乐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感性概念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