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中的获得感: 都市报成就性报道如何讲好奋进故事?
2017-11-23佘鸿雁
□ 文/佘鸿雁
“小而美”中的获得感: 都市报成就性报道如何讲好奋进故事?
□ 文/佘鸿雁
作为都市报的《南国早报》在迎接十九大的成就性报道的命题新闻大赛中做得有声有色有气势,出新出彩出精品,以精致的版面、叙事化的语言、小而深的切口,力求整组报道“小而美”。
都市报 成就性报道 十九大 预热
随着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砥砺奋进的五年”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成为各媒体的头等大事。在高端时政新闻报道上出色发挥,有助于提升都市报品位,提高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南国早报》策划了都市报风格明显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对此做出了探索。
一、党报带领高度,都市报表达“获得感”
五年历程波澜壮阔,五年成就振奋人心,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各媒体都根据各自定位,目标读者群体不同特点和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写、制作、传播不同种类的新闻产品,提高自身影响力,吸引广大读者关心、关注,为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同为成就报道,被早报人称为“大报”的《广西日报》重在表达权威、高度、深度;早报的报道方案经几次打磨,最后把“点”落在注重表达群众的“获得感”上,推出了一组切口小、策划精致的报道。
与《广西日报》类似,《南国早报》也精心组织了“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从今年6月11日正式开栏,也是全面展示五年来广西的新发展、新举措、新成效、新启示。不同的是,早报重点聚焦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形象的变化、市民生活的改善,以此来充分展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非凡历程和辉煌成就。整个专栏分为:砥砺奋进的五年·城事、人物、安居乐业、科技改变生活、致富路、风清气正六大板块。篇目内容从关注百姓菜篮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到广西人的健康大数据是什么样子;既解读城市垃圾的处理,也关注城市绿化率的提升;同时也覆盖勤廉榜样、党风党纪建设等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早报力图通过这些“都市味浓”的报道,体现出这五年来“看得见、摸得着、离得近”的新生活新变化新风貌,表达群众的新需求新愿望新渴盼,来描绘出市民在公共服务、就业、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获得感。
二、题材大切口小,往往出佳稿
这五年,是广西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生态保护扎实推进、绿色发展行动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因为定位不同,都市报与党报相比,在这样的成就报道上投入的人力、版面不可同日而语。
但如果从凡人小事、日常变化落笔,找好切入点,精致策划,都市报一样可以形成报道声势。早报定位的从群众的获得感入手,就是一个比较小的切口。
获得感如何而来?最有效的方式当然是对比——
“没有这几座立交桥前,开车从沙井南站大道交汇处往国际会展中心,需要半个多小时,现在约15分钟即可。”刘先生是白沙大道一家4S店的销售顾问,他家住在白沙大桥南的一个小区。每天,他必须沿着白沙大道到白沙壮锦大道路口的公司上班。
“青山-英华立交建成以前,上下班高峰期搭载客人从这个路口走,最久的一次等了4个交通信号灯,花了近20分钟才通过。”说起曾经遇到的堵车场景,的哥麦先生记忆犹新。“现在可好了,有了青山-英华立交,半分钟就通过了”。
这些都是《一座座立交桥 让堵点变通畅》中的内容。通过寻找与每座新建立交桥有关联的市民,通过他们的交通体验把每个成就“坐实”,而不是“从政策上来谈成就”。
“南宁的母亲河邕江,在市区南部画出一道U字形的江湾,由此形成了依山傍水的柳沙半岛。10年前,半岛上逐渐有商业开发的住宅区交付。但搬进新居的业主们还没高兴多久,就因一股挥之不去的异味感到苦恼。”
“6月5日,南宁市的最高气温达到36℃,刮的也是南风,但南国早报记者在柳沙半岛走访了一圈,并未闻到半点异味。有居民告诉记者,南宁城南垃圾场去年9月就彻底停用了,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闻到异味了。”
这篇《南宁在破解“垃圾围城”上下了不少功夫》,描述的是曾经困扰柳沙片区的垃圾异味大难题,后来逐步得到解决的过程。我们要求每一个参与“砥砺奋进的五年”的记者采写都从这一种思路来着手,打磨每一篇稿子。
因为整个策划时间跨度长,参与记者多,水平不一,并非每个记者在这样的大报道中都能把握到位。所以,定下的切入点标准够小、够具体,记者采写时也更能有的放矢,稿件质量易统一。
多次实践也证明,面对大题材,都市报只要把握到位,从小切口入手,往往更能产生新闻性、可读性俱佳的稿件。
三、版面细节美,航拍照片挑大梁
在这场新闻大赛中,党报报道分量堪称“大块头”,但都市报走“小而美”的路子,也同样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个美既指整组报道的策划精细,也直观地体现在版面的精美。
与党报的稿件相比,都市报的文章虽然文字量少,但是多用图片和数据、图表,多种编辑手法来说话,表达出来的信息也同样丰富。
比如在《新添6座跨江大桥“彩虹”穿梭更便捷》一文中,将邕江上全部的19座桥做出分布示意图,一目了然。文章中“大块头”的内容也打散,如《住房有保障300多万群众圆“安居梦”》拆分出“数据看变化”“政策看变化”等多种编排。
除以上以文字为主的精心报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国早报》在“砥砺奋进的五年”里还专门策划了一组《金秋“高”看南宁》的摄影专题,既反映出成就,也契合国庆、中秋佳节的祥和美好气氛。
“高”既指报道立意高,也指整组拍摄角度要体现出“高”——主要运用无人机航拍以及从高处往下拍摄,表现金秋时节,南宁城市之美以及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图景。四个主题分别为路景、建筑、风物、人情,各一个连版,在国庆、中秋佳节期间刊出。版面的美化也是一种贴近性,用读者便于阅读和理解的方式,版面“养眼”,读者爱看,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采访切入市民切身体会;语言平实;标题“撩”到市民兴奋点;版面精致、叙事感强,行文用“小词”——这样的时政新闻,就会有血有肉,不生硬,接地气。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阅读要求也会不断变化,因此都市报的成就报道,只有从读者的需求出发,不断创新报道形式,并为群众喜闻乐见,才能在这种主旋律的“新闻大赛”里获得佳绩。
(作者是《南国早报》时政新闻中心副主任)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