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日报》系列述评“牢记嘱托出彩中原”是怎样“出彩”的

2017-11-23文/董

中国记者 2017年10期
关键词:河南日报河南总书记

□ 文/董 林

《河南日报》系列述评“牢记嘱托出彩中原”是怎样“出彩”的

□ 文/董 林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河南日报》从8月29日起,持续一个多月,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推出大型系列述评“牢记嘱托 出彩中原”,成为引领社会舆论的话题。本文探讨了系列述评的策划立意及特色、效果。

引领舆论 融媒体产品 河南日报

系列述评“牢记嘱托 出彩中原”文章共10篇,分为嘱托篇、“四张牌”篇、战略篇、脱贫攻坚篇、改革篇、开放篇、文化篇、党建篇、民生篇和出彩篇,全面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河南的生动实践。

这组报道由社长带队,协调统筹、靠前指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从策划、撰写、刊播、推广、反响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精心组织与安排。在操作过程中,这组述评实现了全媒体、全覆盖推广营销,形成了阅读量超过2亿人次的“现象级”融媒体产品。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在刊发期间两次作出长篇批示,给予高度评价。省内许多省辖市、许多厅局党委(党组)将其作为学习材料,作为党员干部学习研究的必读篇章。在喜迎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这组述评较好地发挥了响鼓重槌、定音中原的舆论引导作用。

一、站位高、格局大,犹如浓墨重彩的“写意画”,深刻反映时代之变

大时代要有大担当。作为省委机关报,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以重大的主题报道引领舆论,用生动的笔触展现时代之变,责任所在、使命所在、担当所在。

这组报道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刊播,在高度、深度、厚度、广度和细腻度上下足功夫,写出了河南低调、务实、重干的态势和成效,写出了河南干成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妥了一批多年想办办不了的要事、实现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自豪感,写出河南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为全国大局做贡献的自信与豪迈,实现了政治性和可读性、专业性和规律性、成就感和获得感的有机统一。

(一)紧扣一条主线:“牢记嘱托 出彩中原”

这组述评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两次到河南指导工作时的要求,对总书记去过的地方、关注的事情、做出的判断、提出的要求,用场景式的白描,一一进行了回放,并用河南最新的发展成果给予回答,充分展示了河南坚定不移跟着党中央令旗走,坚持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为“让中原更出彩”,砥砺奋进,努力为全国大局作出的重大贡献。

每篇文章的小标题下,都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引子,文章围绕这些讲话,进行具体阐述,体现出“顶天立地”的党报风格。“总书记怎么说,河南就怎么干”,河南的生动实践落实了总书记的嘱托,印证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真理性。不论是文章的内容,还是文章的形式,都体现出很高的政治站位,体现出很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二)突出一个定位:“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指导工作时提出的殷切希望,寓意高远。河南牢记“让中原更出彩”的嘱托,在世界发展大潮中抢抓机遇、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借势崛起,书写了一首气势磅礴的中原大地奋进曲。

系列述评的每篇文章,都坚持在全国的大局中来考量河南的发展,在世界大势中来展现河南思路,如同浓缩的镜头,让读者清晰地看到:河南的发展和进步,是与国家的富强同频共振的结果;河南的发展得益于领会中央精神的深刻,执行中央政策的有力。

(三)升华一个意象:“2014年的那个春天”

这组述评以春的意象为暗线,每篇文章当中“春的气息”无处不在,给读者带来一股暖暖的春意,心潮澎湃,气象万千。

“2014年的春天,千里中原沃野叠翠,焦桐新绿,春的气息格外浓郁。”“东方风来满眼春。‘春天的故事’唱遍了神州大地。千红万紫安排著。‘春天的嘱托’开启了新的征程。从春天出发的改革一路高歌猛进,永不回头。”

从春天的嘱托想到春天的故事,时代的纵深感呼之欲出。无论是嘱托篇,还是脱贫攻坚篇,“春天的嘱托”格外引人注目。各篇文章当中的这个暗线伏笔,让读者有一种意象,仿佛站在了新的历史高点,对过去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有了更深刻理解。

二、用意深、有分量,恰似细细雕琢的“工笔画”,生动诠释治国方略

“点河南的题,破全国的局”是这组述评文章诠释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根本要义所在。述评文章以巧妙的谋篇布局、严谨的逻辑演绎、准确的分析判断,在展示非凡成就的同时,也深刻反映出治国方略的深邃隽永。

(一)在谋篇布局上,细数亮点

从整组述评的大逻辑说,采取的是“1+8+1”形式,嘱托篇是总纲,引领其他九篇文章。紧接着分别围绕河南如何打好“四张牌”、增强战略叠加效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文化高地、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全面阐释“总书记是怎么说的,河南又是怎么做的”,充分展现河南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执着探索与可喜成就,出彩篇则对未来作出展望。这种颇具匠心的布局,让读者可以鸟瞰式地了解河南发展的大局,全面、清晰地把握几年来的工作成绩。

从每篇文章的小逻辑说,通过精心梳理,抓住最能影响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用权威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学理论,缜密的说理逻辑,客观的经济数字,共同构筑论据方阵。

例如,打好“四张牌”篇,遵循经济发展大逻辑、统筹打好“四张牌”的主线条,从国际到国内,从历史到现实,从现状到未来,多维度阐释了“新常态是一把理解中国经济走向的钥匙,也是我们找准自身定位的坐标”,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提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不仅体现了河南在总书记心中的地位,更彰显了总书记全面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引领中国经济再出发的坚强决心。

(二)在逻辑推演上,放大焦点

这组述评,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河南工作时的一些“细节”,不惜笔墨、放大处理,用生动的事实、完整的逻辑、扎实的成效,阐释出总书记关注河南、指导河南的深刻用意。

譬如说,文章讲到了“习桐”。从“一棵树的力量”“总书记的情节”“执政党的灵魂”“新时代的呼唤”逐步延伸下去,提出,总书记栽下“习桐”是对生态的厚植,更是对政治生态文明的厚望,深刻地映照出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论断,“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放大焦点,不只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最主要是告诉读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怎样看待这些事情的发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用逻辑的推演彰显文章的张力,增加文章的纵深感和历史感,高度和深度自然而然地得以显现。

(三)在重大判断上,引燃兴奋点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河南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特别是2017年6月,总书记明确提出,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这是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空中丝绸之路”概念,为什么是河南?读者对此尤为关心。

读者的兴奋点,就是文章的着墨点、用力点,好文章就是要帮助读者解读现象、分析问题、把握实质。

开放篇紧紧抓住这一最大的兴奋点,经过逻辑推论,作出论断:在“一带一路”建设从陆地、海上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总书记提出“空中丝绸之路”概念,让“一带一路”建设覆盖的维度愈加广泛,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河南的新定位新使命,为河南全方位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标定了航向。

三、有故事、有画面,好像饱含深情的“长镜头”,细致刻画感人形象

(一)用细腻的故事,着力展示大国领袖的家国情怀

总书记对河南的两次工作指导,饱含着对河南人民的亲切关怀,述评文章用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再现了总书记在河南的点点滴滴。

“习近平饱含感情地说:‘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几度哽咽,多次泣不成声,同学们也流下眼泪……’当时的习近平,只有13岁,焦裕禄精神已在他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

“住在焦裕禄干部学院一个普通的学员宿舍里,不放鲜花,不摆水果;每餐都是大锅饭菜,还有浓郁‘河南味儿’的烩面、胡辣汤;临走,按照学院每天80元的用餐标准,他交了两天共160元的伙食费。”

文章用细腻的故事情节,将总书记对焦裕禄的敬仰之情,将那个春天的嘱托和出彩的中原浓缩成画面予以展现。生动、深刻、形象地展示了发生在那个春天的一个个场景、一个个画面,使一个有抱负、亲民爱民、胸怀万壑的大国领袖形象跃然于纸上,印刻在人心。

(二)用白描的场景,有力展示中原出彩的崭新形象

用具有现场感的白描展现出彩的中原,更为生动直观,更能让读者记忆深刻。

“宏阔的郑州国际陆港铁路中心站广场,一个个发往欧洲的集装箱整齐排列,像一名名等待检阅即将远征的士兵。”

“在森源集团,当电动乘用车、自装卸环卫车、多功能抑尘车等近百台特种专用车辆整整齐齐从观摩组面前驶过,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照……”

整组文章运用了大量镜头般的片段,以情景回放的形式,节奏紧凑、画面引人,把读者带到了具体的情境中,可感可触,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一个在总书记的指引下生机勃发、开放的河南新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鼓舞人心、振奋士气。

(三)用走心的细节,全面展现精神面貌的喜人变化

呈现人的精神面貌变化,从细致入微的小切口、小落点着力,认真雕琢出事情发生背后深刻的内涵,直指人心,文章的可读性会更强。

比如说,脱贫攻坚篇中一段走心的细节,让人过目不忘:“民心是什么?民心,不就是驻村干部一觉醒来,‘捡到’的那捆挂在门口洗好的蔬菜?民心,不就是为牺牲在脱贫一线好干部送行,那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民心,不就是贫困群众一听到脚步声,就知道‘闺女来了’的那份欣喜?民心,不就是滑县西道口村吕同凤老大娘,一针一线绣在枕套上的那五个字:热爱共产党……”

四、全媒体、多渠道,仿佛无处不在的“发射器”,有效放大传播效果

(一)全省媒体通力推送

充分发挥新建成的“中央厨房”优势,与河南省十八家地市、直管县党报联动,在《河南日报》纸媒见报同时,各地市党报从“中央厨房”取稿,在显著位置全文转发,地市党报所属的新媒体矩阵亦同步转发、集纳推送。

在有关部门协调下,河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新闻广播在《河南新闻联播》栏目,各省辖市、直管县(市)所属广播电台、电视台在重点新闻栏目口播述评摘要;各省辖市、直管县(市)、河南广播电视台所属新闻网站、“两微一端”在显著位置全文转发。

(二)全媒体合力传播

充分发挥所属媒体作用,创新创造报道形式、报道产品,形成叠加的传播效果,是这次全媒体报道的一个显著特点。

每篇文章刊发,集团纸媒和新媒体同时发力,《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大河报》《河南商报》《河南法制报》全文转发。集团新媒体依据各自特点进行分发和再创造播发。

河南日报“两微一端”开设专题、话题,集纳系列述评文章以及反响、网友评论关注、多媒体产品相关报道,同步向客户端900万用户和800多万粉丝进行了推送,并在第一时间发布反响报道。大河客户端向1300万用户推送了文章,制作多种样式的新媒体产品,阅读量每次都达到10万+。大河报微博和微信、大河报头条号也在当天转载。大河网将系列述评化无声为有声,除了制作新媒体微视频进行先期推介,在后期安排播音员录播,将述评文章制作成适宜移动端传播的音频作品。

(三)全流程倾力打造

这组述评从策划、撰写、刊发、搜集反响、再次制作新媒体产品、舆情研判,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团队的心血和努力。

策划统筹。这组报道从6月就开始谋划、讨论,期间邀请学者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辅导,形成提纲后邀请省委有关部门和领导同志帮助审核把关。在开始撰写后,统筹组对每稿的修改都要经历十几次反复推敲打磨。

内容分发。稿件提交后,内容分发团队按照预发消息、正式刊播的顺序,协调地市党报、广电媒体推送相关稿件。并时刻关注媒体播发的时间和内容,做到精准、快速分发。

产品营销。为了扩大传播效果,产品营销团队在立体传播的基础上,广泛搜集社会反响,建立舆情研判机制,及时对每篇稿件的传播效果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由集团各系列媒体制作政论专题片、微视频、H5等新媒体产品,通过新媒体矩阵向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澎湃新闻等省内外重要新闻平台广泛分发推送。同时对相关报道进行再编辑、再传播,努力形成多次叠加的宣传效果。

这种囊括全省报纸、广播、电视、网站、“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全媒体、全流程式的分发刊播,多方位、多声道、多轮次的集中发力,一时间形成强大声势,有效地放大了传播效果。截至9月20日18时,系列述评累计获得2467个有效信息源(含网站及各类新媒体平台)刊发、转载,综合测算全网累计阅读量为2.368亿人次。

(作者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

猜你喜欢

河南日报河南总书记
出彩河南
脱口秀评论缘何引起关注——以河南日报新闻评论节目《问“侯”两会》为例
构建三点着力的内容布局——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豫直播”为例
扮靓“面子”强壮“里子” 锻造精品党报的必由之路——河南日报2018年改版创新亮点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