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7-11-23刘正山
◎刘正山
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刘正山
2016年以来,全国电影票房增长不及预期是电影市场供给侧结构问题、监管部门挤票房“水分”及网络电影分流市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国际电影产业发展规律以及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法规面、政策面和市场面等角度看,我国电影市场尚有约20年的快速增长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电影融资环境是否会恶化、新增影院的边际红利是否耗尽等不确定性因素,本文对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电影票房;电影产业拐点;网络大电影
目前,有关中国电影产业“拐点”的论争仍未停歇,笔者认为,电影市场“拐点”未到,未来电影市场尚有约20年的快速增长空间。但我们也应充分考虑未来电影市场面临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如金融环境和新增银幕的边际贡献问题等。
“拐点”未到:2016年票房低速增长的六大缘由
1.我国电影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
2016年全国新上映影片466部,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是供给结构与观众需求结构不匹配,最为明显的是青春爱情片被过度开发,观众已现审美疲劳。统计显示,2016年上映的爱情片多达36部,票房贡献仅占2%。即便是所谓的“小镇青年”,需求也在升级,从《小时代1》开始,边际消费倾向一直在递减。
2.“恶评”的负面效应影响
通常观众会在观影前参考电影评分,调查显示,88.8%的受访者观影前会参考评分网站上的评价。其中,豆瓣电影评分成为国人看电影的风向标之一。但从2014-2016年对370部电影评分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豆瓣电影用户对国产电影存在打“恶评”(一星且偏离均值)现象,国产片比进口片打分明显偏低。
3.监管部门打击票房造假,挤出“水分”
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查实《叶问3》有3200万元票房为虚假票房,并从原统计数据中扣除,这是标志性的事件。随着监管的严格,“买票房”虽然未必绝迹,但有所收敛。挤票房数据水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年度票房数。当然还有一部分“偷票房”尚未被发现和统计,否则实际票房将会增加。
4.网络电影、网剧等分流电影观众
随着电影窗口期的日益缩短,加上网络大电影井喷式发展,分流了部分电影观众。据统计,2016年网络大电影数量超过2500部,增速达260%,而现行统计的票房,仅是院线上映的电影票房。随着电影概念、播映窗口的丰富,现实中已经形成了包括院线、电视和网络在内的“大票房”,单一院线票房已不能反映电影市场的实际。
5.国际电影市场因素
以美国为例,虽然2016年的总票房高达113.6亿美元,比2015年同比增长2.1%,但是2007-2015年美国国内票房超过1亿美元的电影数量分别是28部、29部、32部、30部、30部、31部、35部、33部和29部,2016年却只有26部。统计投资回报率(全球总票房/影片投资)发现,2016年度最亏损的TOP10电影榜单以爱情片为主,此类题材电影众多,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其出口到我国的影片,整体质量和竞争力也在下滑,从而票房表现不及预期。
6.观众呼唤中国电影品质提升
相对于观众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2016年国内上映的中外影片品质的确相对下滑。统计发现,2015年TOP20平均豆瓣评分为7.8,2016年仅为7.4,抛开“恶评”因素,的确有值得反思之处。
前景乐观:电影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从国际规律看,我国电影票房增长空间很大
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葡萄牙和挪威等国家1970-2015年的电影产业数据分析可见,多数国家电影票房持续增长了20年以上(美国的增长时间更长)。从海外情况看,人均GDP在3000-35000美元之间,电影票房将步入高速增长阶段。对于我国而言,预计2019年人均GDP有望达到35000美元;加之良好的政策环境、日益提升的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互联网快速发展,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银幕数及观影人次等的提升,预计未来我国电影票房还将保持快速增长20年左右。
2.从我国市场看,宏观趋势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1)法规面。今年3月1日施行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提出将电影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将极大地提振产业信心。顾名思义,此部法律的落脚点在“促进”,其中,降低门槛与政策支持是立法促进电影市场发展的“两大法宝”。可以预料,此法的实施将更加激发社会资本投入电影创作的热情。
(2)政策面。近年来,中央和相关部门对电影产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2014年5月,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从税收、土地和补贴等各个方面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并对票房进行严格监管、规范管理,通过打击票房造假引导电影市场健康、有序、稳步发展。不仅如此,电影主管部门将今年定为“创作质量促进年”,依法整合各类资源,以“百部重点主旋律电影选题规划”为引领,持续深化电影产业供给侧改革,推动“中国电影新力量”科学健康地蓬勃生长。可以预期,电影供给将呈现多品种、多类型和多样化的结构,更好地适应观众需求。
(3)市场面。一是资本市场发力。电影是资本与技术驱动型产业。据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度文化传媒VC/PE融资规模为38.37亿美元,同比上升26.75%;融资案例数量241起,与2015年比较上升15.86%。这充分表明,市场面依然高度看好电影业。二是供给向好。除了官方的“百部重点主旋律电影选题规划”的可期待供给,市场上的其他供给也趋好,如今年“五一档”优质国产片的发力。三是网络大电影将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发展,对院线电影票房的冲击或将收缩。四是从硬件看,银幕数量继续增长。尽管2016年单银幕票房有所下降,但是鉴于银幕数的增长和惯性拉动,票房的稳步增长还是可以期待的。五是资本大举进入电影产业,电影市场新人新作成为主力,持续挖掘优秀团队成为市场主流。六是互联网龙头全面渗透制片、发行和售票等环节,并快速推动产业整合。七是电影产业制片、发行与放映环节主流公司均已登陆或准备登陆资本市场,横向及纵向整合均将提速。
不确定性:未来电影市场面临的变数
1.电影融资环境是否会恶化
2016年金融市场利好电影,而且电影的融资规模增长可观,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有关。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并适度“缩表”。央行11月17日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今年以来,多家影视公司上市“折戟”,已引发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可见,未来影视业的融资环境如何,尚有不确定性。
2.新增影院的边际红利是否耗尽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指出,新开业的影院深入到了人口密度相对不足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投入相对更加不经济,新影院的票房红利已经开始消失,其票房贡献越来越小。以今年10月份数据分析,8709家影院中,5396家低于50万元,低于10万元的多达2255家,低于1万元的达629家。这种情况下,如果新影院不提升经营水平,继续搞“同质竞争”,随着上映电影数量的持续增长,各个影院的竞争乃至经营或将进一步恶化。
3.“偷票房”“盗版”等行为会否继续“猖獗”
新开张影院基于生存压力,倾向于选择各种手段的“偷票房”。据博纳影业统计,“偷票房”占总票房的20%。另外,盗版也是一大问题。央视《焦点访谈》2016年12月1日报道称,某些影片被盗版造成的损失至少占总票房的20%。今年3月以来,监管部门针对偷票房等行为展开了一系列的打击活动,仅浙江就有50家影院被罚。但是,治理“偷票房”“盗版”的任务任重道远。
对策建议
1.推进电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我国经济转入“新常态”之下,观众对电影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升级和变化,电影的供给方应当调整结构,实现差异化供应。
(1)电影教育方面,一方面,通过中外电影企业合作,引入国际电影界大师级人才合拍影片,在提升电影质量的同时,为我国电影事业培养高端人才;另一方面,支持高校学科建设,培养高端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电影人才。
(2)对于制片方而言,受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影响,同类型IP过度开发,必然导致观众审美疲劳。建议政府与行业协会引导制片方多元化供应不同类型和题材的电影,讲好故事,丰富市场供给。
(3)对于院线方而言,如果各个院线采用单一供应影片,尽管上映的影片数量众多,但具体到某个时段,可选择的影片却较少,导致观众流失。建议推进“分线发行”和个性化定制服务(如私人影院),以解决观众多样化需求与影片供给单一的结构性矛盾。
2.建设和夯实中国电影学派,加速国际化步伐
自电影诞生至今,中国电影学派出现过多次高峰。第三代、第四代电影人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学派”,第五代、第六代电影人创造了“开放中国电影学派”,新锐一代电影人创造了“新世纪中国电影学派”,他们为塑造中国形象、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当下,电影从业者应前瞻影像技术发展的最新潮流,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根本,整体提升电影品质,发展和夯实中国电影学派,为我国由电影大国转向电影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3.建设彰显学院派气质的北京国际电影节
建议北京国际电影节着眼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坚持不走A类国际电影节的老路,积极推进“天坛奖”向学院奖转型,建设彰显学院派气质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创世界电影文化、电影艺术和电影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4.构建影院信用评估体系
今年3月21日,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发布公告,对326家违法经营的影院实施处罚。但是,按照一些地方的部署,开展电影市场专项整治为期仅3个月。建议建立打击“偷票房”等违规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构建全国影院信用评估体系,将违规违法等行为纳入信用评级之中,实施动态化评估,按信用评级情况实行区别监管。
5.规范和严格监管电影金融创新
随着电影产业的向好发展,金融资本不断介入,创新手段不断翻新,如进行电影产品预售众筹、类股权众筹、电影理财产品和电影票房期权等,金融部门尚无明确的相关规定。建议电影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央行、银行监管和期货等部门,出台电影金融创新监管办法,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G122
A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创新发展与评价体系研究》(编号:16ZD04)的阶段性成果。
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
10.13561/j.cnki.zggqgl.2017.12.006 ■ 编辑: 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