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创业路上挥洒青春的激情

2017-11-22口述冉阿周

当代贵州 2017年19期
关键词:特产品沿河商家

口述:冉阿周

整理: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孙 蕙

在创业路上挥洒青春的激情

口述:冉阿周

整理: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孙 蕙

创业就是在艰辛中收获快乐,我们的团队虽然年轻,但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

我叫冉阿周,今年24岁,家住沿河自治县,现在是沿河汇农土家特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干嘛不选择考公务员或者当一名教师,而要创业?”这是2014年我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后亲朋好友问我的一个问题,我爸妈甚至觉得我是在瞎折腾。

其实,萌生毕业以后开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念头在我上大一的时候就有了。那时候同寝室的同学们每逢放假回来总爱将各自家乡的土特产带到学校相互品尝。沿河是全省离贵阳最远的区县之一,虽交通闭塞,但沿河的特色产品却很多,同学们也都很喜欢吃,然而因为路途遥远,我每次带得不多。当时我就想,毕业后,一定要开一家店,通过网络将沿河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有了创业的想法后,我开始通过勤工俭学、打工等各种形式历练自己。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大二上学期,我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代理北京推讯科技有限公司贵阳分公司,在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和互联网传媒运营经验的前提下开始进入市场。从那时起,我便与互联网结下了不解之缘。大三的时候,我和四个朋友承办了贵州七位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同时运营了一个七仔商城,商城就是以农特产品为主,这为我之后在沿河创业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2014年,大学毕业后我毫不犹豫选择回家乡创业,当时,恰逢沿河自治县正打造农特产品一条街,我向相关部门争取到了一间店铺,并筹集4万元钱开了一家土家特产电商线上线下体验店。运营一段时间后,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线上产品的品牌化推送,我着手创建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专门为当地特产走向大市场服务。当时,公司只有13人,和我一样,都是刚走出校门怀揣梦想的大学生。公司成立最初那一年,大家都非常辛苦,有时候一个月连工资都没钱发,但大家仍是团结一心。因当时沿河大多农特产品商家对电商了解不多,对网络销售持怀疑态度,我们四处跑业务、做宣传、寻求合作商家。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以后,入驻我们店铺的商家有40多家,牛肉干、豆腐干、茶叶等沿河特色农产品达到160多种,通过线上线下双运营模式,公司效益大幅提升,2016年,营业额达100多万元。

两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更多的人进入电子商务团队,让更多不懂网络、不懂技术的传统商家能通过互联网实现转型。2016年,我和我的团队开发了“沿河在线”综合信息平台,组建包含沿河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三农”平台等在内的云平台,并成立了云计算网络应用云平台沿河运营中心,覆盖沿河所有行政区域,形成“云中云”体系,县域内所有线下实体经济按所属区划和行业有序入驻云平台站点,形成“虚实结合,线上线下”新型电商业态。

云平台利用“无限分层信息遗传技术”(国家级创新技术)保证最基层的信息同时,在乡镇、县、市、省乃至国家云平台呈现传播,实现了信息互通互联。地方相关职能部门以云平台为主导,以“首个云平台系统+互联网相关技能操作培训=实体经济互联网化”的操作方式,推进沿河实体经济整体转型升级。仅2016年,云平台就解决300人创业就业,沿河旅游资源和农产品、工艺品等向全国推广。春节前夕,我们公司还将农户的土特产品打包成年货包销往全国各地,在线售出5000余单,并先后对沿河创业青年开展培训30余场次,上万人受益。

除了PC端,今年,公司还开发出了“沿河在线”手机客户端,只要在手机上下载安装“沿河在线”APP,点击进入主页,就能随时随地了解沿河土家文化、沿河资讯等各类讯息。

创业就是在艰辛中收获快乐,我们的团队虽然年轻,但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今后,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在创业的路上挥洒我们火热的青春和激情,也希望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我们的团队,在奋斗中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蒙 珺)

猜你喜欢

特产品沿河商家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山西面向机关、医院等 推介“扶贫”农特产品
九九歌
山西面向机关、医院等 推介“扶贫”农特产品
沿河自治县组织退休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调研“两会一节”重点项目建设
江西省副省长殷美根莅临井冈山·天街网·《农村百事通》农特产品O2O展区调研
九九歌
商家告示不能打人脸
精心打造地方台的“特产品”
诚信乃是商家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