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园林的美学思想

2017-11-22潘依华

老区建设 2017年14期
关键词:造园苏州园林淡泊

潘依华

苏州园林的美学思想

潘依华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名闻天下,其成就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苏州园林布局构造精巧,又浑然天成,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集人文、美学、景观于一体,体现了文人心目中的理想美学的至高境界——和谐、静寂、淡泊。

苏州园林;美学;和谐;静寂;淡泊

在宋代,苏州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典雅秀丽的城市,并以诸多精雅的园林名闻天下。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苏州园林之成就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苏州地处太湖平原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宜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为文人墨客、名相重臣所钟爱。旧时官宦名绅退休后多到苏州择地造园、颐养天年。苏州历史上早期著名的私家园林为晋代的辟疆园,到明清时期,苏州经济十分发达,成为都城北京之后的第二大城市,苏州的文化艺术也发展达到鼎盛阶段。期间,造园艺术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和文化韵味。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如绘水墨山水,以诗为题,通过叠石垒山、亭台水榭、绿树花草,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浑然天成的景观,是一首无声的诗,是一幅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苏州园林的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完美结合正体现了文人心目中的理想美的境界——和谐、静寂、淡泊,折射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一、和谐美

苏州园林的布局和构造十分自然巧妙,园中有建筑、假山、水池、树木,相互掩映筑,错落起伏,别有洞天,移步换景,处处有景。构思精巧,化设计与构思于无形中,自然随性,有墨戏之趣,呈现出一派和谐之美。这种和谐之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和谐,是外在形式与内在意蕴的和谐。将“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融入到了园林的建筑之美。“道”的意义在于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在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老子主张“返璞归真”,庄子提出不役于物,要恢复人的本性。万物皆有其自然本性,天地有其运行规则,要顺应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存。苏州园林的设计处处可见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既有人工的精巧,又有自然的灵秀。其中,叠石垒一向是苏州造园最常用的手法,假山的垒砌非常有讲究,大多选自太湖石,经年经过湖水的冲击打磨,形成“漏、透、瘦、皱”的特点,石体挺拔俊秀,姿态不一,镂空褶皱,变化剔透。假山叠石的手法非常高超,因势象形,巧于因借,顺势而为,根据自然来进行布局,没有雕琢的痕迹。假山堆积曲折、复杂,却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自然之美,设计之巧。将石之造型美、艺术美发挥到极致。苏州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苏州沧浪亭的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就表现出园主视己与自然浑同一体,和谐共生的闲适情怀。

二、静寂美

静寂是置身于苏州园林的又一感受,体现出禅宗思想对苏州园林的影响。禅宗思想,遵守佛教中“空”的理念:奉劝人们要达到一种完全平静安详的精神境界,因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和虚幻的,正如《大智度论》中所说:“观一切法从因缘生,从因缘生即无自性毕竟空。毕竟空者般若波罗密。”“此心不动,是名为寂。于法无染,名之为静。”苏州园林正是用以小见大,虚实相生、隐显结合的手法,来呈现以人为主体的超脱静寂的心境。苏州园林规模并不大,但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却营造出山水的无线风光。首先苏州园林善于庭院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拙政园小沧浪由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水庭东面还有一组庭院,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两组庭院,使得建筑错落有致,与自然相依相生,藏露掩映,沉心静气。另外苏州园林还善于空间的分割变幻,常用粉墙、花窗或长廊来分割空间,既有分隔,又隔而不断。置身其中,虚实有致,景多意深。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之中发现永恒。由此,苏州园林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极尽变化迂回,曲径通幽,小中见大,空灵安静。古诗言“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苏州园林以有声更觉静的氛围,给园林渲染了禅的虚空和静寂的氛围,引起人的禅思。苏州园林构造的不仅是建筑和美学,更是建园者的人生态度和生活哲学,是中国古典园林静寂出尘的意境的典范。

三、淡泊美

淡泊是中国学士大夫在政治抱负不得志或看透官场后归于平淡的一种人生态度,苏州园林的一山一石,一树一池,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这一人生哲学,淡泊清心,与世无争。因为苏州园林的建造者大多是贬谪或退隐的文人官宦,仕途还乡,看透官场名利,建园自娱,避世远祸,洗涤心智,淡泊于世。在如拙政园的主人是明正德四年监察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园内有水池、亭台、花圃、翠竹等,形成一个以水为主、平淡疏朗、近乎自然地风景园林。沧浪亭的主人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在汴京遭贬谪后,流寓吴中,买入此园,苏舜钦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沧浪之名由此传开。

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为而无不为”,大自然本身并未有意识地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造就了一切。这种淡泊无为的精神和苏州园林的精神是相通的,并且贯通在苏州造园的各个方面。首先,苏州园林在地理位置上隐而不露,大都深藏于巷,或居骗一隅,散落于市井或郊外,体现了文人低调淡然的生活态度。其次在建园的格局中,苏州园林没有规整的行道树,没有绿篱,没有花坛,没有修剪的草坪,树木花卉的种植依照大自然原始植被分布方式。三五成丛,自由散聚,水池或山石、野趣横生,景色苍润。在设计建造上完全是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自然布局。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甚至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烘云托月,体现了淡泊无为之意。再次在建园的色彩运用上,苏州园林于别其他园林的华丽,色彩淡雅,粉墙黛瓦,在近乎单一的黑白灰里追求墨戏般的精神之美。

苏州园林体现出来的正是文人的风骨和情怀。“非淡泊无以明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州园林以小景观求大意境。并且在造园中用花草植物在表达自己的品格。我们常听说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在苏州园林中很常见。苏东坡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体现的正是文人的节气和品格。网师园有“竹外一枝轩”,拙政园有“梧竹幽栖”,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即取梅花芳香之意。苏州园林的建造由形及神,营造了一隅“城市山林”,远离喧嚣,不被外物所累,达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境界。

“中国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的独特和秀美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游苏州园林,虽身处园中,却犹在自然,苏州园林集人文美学景观于一体,生动地折射出传统美学的至高意境。

[1]李耳.周庄·老子·庄子[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7.[2]刘珊.苏州园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潘依华(1977—),女,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艺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平面设计。(江苏苏州 215000)

[责任编辑:朱晨光]

猜你喜欢

造园苏州园林淡泊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的秋,美得太惊艳
使用说明方法的三个层次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
“盛世造园”说考论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初探
人生处处可淡泊
吴小旋 淡泊的奥运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