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宜春市洪塘镇庄溪溶洞旅游开发与利用

2017-11-22付晓刚

老区建设 2017年14期
关键词:天坑溶洞生态

付晓刚

江西省宜春市洪塘镇庄溪溶洞旅游开发与利用

付晓刚

庄溪溶洞是宜春市体量最大的溶洞,洞内景观独具特色,洞外周边环境优美。开发高质量的生态旅游产品,可更好地助推宜春中心城区旅游升级。探讨开发建设庄溪溶洞的价值和意义;分析开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庄溪溶洞开发与利用的解决对策。

生态旅游;旅游开发;庄溪溶洞;对策

一、庄溪溶洞的基本情况

庄溪溶洞位于宜春市袁州区洪塘镇庄溪村庄,距宜春城区46.5公里,距洪塘镇18公里,公路交通可以直接到达。周边三个自然村皆已开通班车。

庄溪溶洞为大型溶洞,主洞穴长度约7.5公里,洞内容积大,许多洞段达二三十米宽,洞内有许多大小洞厅,其中一个洞厅可容纳数千人。洞壁陡峭,有的达二三十米高。洞口位于十几米高的山崖上,狭窄只能容一人猫身进入。洞口下有处裂隙,周围山地的地表径流从东南两面顺势而下从裂隙处流入洞中,流水在洞中形成地下暗河。溶洞出口为北坛古洞,分为内、外两洞,位于北坛村东侧,北坛村地处丰顶山西南麓。从村子后面的一条狭窄山路蜿蜒向上走15分钟即来到一个近似圆形的天坑坑口。其周长达数百米,纵深三十多米,属于大型天坑。天坑底部东面与内洞相连。外洞位于天坑和内洞的西南面,地下河河水从外洞口流出。四十年前,北坛村在外洞口修小水电站,虽已废弃,但堤坝仍然坚固、完整。天坑底部较平坦,分布有多种类型的植被,常年气温保持在18℃左右,冬暖夏凉。庄溪溶洞洞内发现有大量岩溶地貌景观,如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管、钙化梯田、白色石英结晶体,岩石类型除石灰岩外,还有大量方解石,岩石中含有大量矿物元素,如铁、硫、铜、铝盐等,景观别致,形态各异,洞中河道蜿蜒曲折,多处有深水潭,暗河和潭中有多种小鱼。根据对这一地区的地质演化、气候与水文状况的分析,此洞极有可能属多层溶洞。

二、开发建设庄溪溶洞的价值和意义

(一)江南唯一、美景奇特,具有观赏价值

庄溪溶洞体量大,是江南第一长洞,洞中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洞厅十几个,其中最大的目测判断有上万平方米,可容纳数千人以上,洞中地下河形成典型,多处呈现微瀑和水潭,河漫滩和河床清晰,河中栖息有许多小鱼,尤其多处出露的河漫滩,在全国溶洞中是较少的。溶洞洞口有一大型天坑,这在江南地区也是罕见的。洞中景观奇特,拥有大量典型的钟乳石、石笋等岩溶地貌景观,是观赏价值极高的游览洞穴。

庄溪溶洞处在丰顶山腹部,丰顶山分布着十分丰富的生态资源,层峦叠嶂,、沟壑纵横,云雾缭绕,多处滚滚瀑流奔腾,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南方铁杉、银杏、红豆衫等珍贵树种和野猪、野猴、草鹿等多种动物以及质量极佳的“峰顶洞天”景观。山峰之侧有千年古寺月光寺,相传丰顶山曾被东汉皇帝封为天下名山。在大革命时期,丰顶山曾是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彭德怀等革命前辈曾在那里战斗过,留下了一些红色文化资源,2011年7月在丰顶山发现了红军遗骸。东晋安帝时期,汤、周两县令曾在丰顶山修建书院。在天坑内生长着许多植被类型,由于相对封闭的地形环境,形成和保留有其特有的植被类型,甚至可以找到植物化石,因此是研究植物群落演替的一处理想场所,天坑西侧的北坛村明清古建筑群保存较好,在建筑学、历史文化上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三)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相一致,符合全市旅游经济发展举措,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开发庄溪溶洞,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也与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相一致,符合全市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举措。据政府相关部门估测,与周围山地的生态与文化资源立体开发后平均每年可吸引十万游客前来洞穴旅游,每位游客可为当地带来四百元左右的直接旅游收益,每年总计纯收入四千万元,间接经济效益可达数亿元。宜春市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较快,借助全市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大力开发庄溪溶洞与丰顶山生态经济,不仅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对旅游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能够在发展中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最终可实现资源综合开发,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宜春旅游形象。[1]

三、开发建设庄溪溶洞的问题和困难

(一)交通与资金的问题

庄溪溶洞距宜春城区46.5公里,距洪塘集镇18公里,目前只有一条水泥公路通往宜春城区,开发后随着人流、物流的不断增加,原有交通线路难以满足需求。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于省内平均水平,资金短缺、人才缺乏,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溶洞开发受到较大限制。

(二)开发与保护的问题

为了推进城镇化建设,原有的乡合并为镇,为缓解镇财政紧张状况以及追求短期利益,当地镇政府把山里的许多矿山低价承包给当地农民,每年总的承包费用十几万元,由于没有采取任何环境保护措施导致山中的树木被滥砍乱伐,山上矿产被滥采乱挖,致使水土流失严重,甚至部分矿区的有毒废水直接污染洞体。因此,在开发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开发区域与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2]

(三)与其它溶洞的空间竞争问题

槐树坪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熊台缘坳陷熊耳山隆起,与秦岭褶皱系毗邻,属华熊台隆二级构造单元,三级构造单元熊耳山隆起与潭头—嵩县新生代断陷盆地的结合部位(图1)。地壳具有明显的地台型基底和盖层二元结构,地质构造演化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其南西侧近EW向发育的潘河—马超营断裂,规模大、切割深,是区内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而且长期不断活动,有利于富含矿质的重熔型花岗岩浆及与其生成有关的金、银多金属矿产的形成。

岩溶洞穴为遍在性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共性大、独特性小的特点,在一个相对不大的区域空间范围内,游客游览了其中一个洞穴后,一般不再会游览周边的其他洞穴,除非另外的洞穴质量极高。[3]理论上讲,在一个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分布着多个溶洞,只能开发价值最高的一个,对其它的进行保护。通过分析现状后判断,不能因为周边有其它溶洞开发而放弃开发价值最高的。且溶洞旅游主要是针对中小尺度的空间旅游行为,游客市场主要是离目的地中短距离的本地与周边旅游,庄溪溶洞开发后,其游客范围主要是以溶洞为中心的数百公里的区域,如宜春市、萍乡市、新余市、吉安市、南昌市等。也将分流同属宜春市的酌江洞与竹山洞以及萍乡的孽龙洞的一部分潜在游客,上述四处旅游将形成一种竞争。庄溪溶洞规模最大,质量也最高,如果以溶洞为载体,同时开发其周围山地的生态与文化旅游资源,最终形成完整的丰顶山风景旅游区,其竞争力将加强,也将提高其对外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在扩大其吸引范围的同时,客观上也对其他三个洞穴旅游形成屏蔽效应,因此在开发的同时,必须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四)周围山地的地表径流流向控制问题

周围山地的地面径流从不同方向流入洞口小洞中,顺此小洞进入洞中与洞中岩溶裂隙水形成地下河。雨季洞中河水较大,开发时不可改变原有山地的径流方向,只能通过物理工程的方法引导水流进入洞中,在洞内清理出一条稳定河道。

四、开发利用庄溪溶洞的主要策略

庄溪溶洞作为岩溶洞穴旅游资源,规模大,质量高,就其本身来说,有较大的开发价值,但由于其所处区位以及周边同类型溶洞资源的开发,如单独开发,短期内难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难以起到旅游脱贫的效果。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必须从丰顶山整体生态经济的长远发展上以及从宜春市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上考虑,进行立体开发。

(一)重视搞好开发的前期勘探和生态保护与招商引资等工作

开发前,要聘请洞穴专家以及地质、水文方面的专家进洞考察,获得相关数据,绘制出专业图表。同时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对溶洞进行保护,溶洞周围山地上的金矿停止开采,以免当地的植被、水土等遭到进一步破坏,在做好溶洞与丰顶山生态与文化旅游资源宣传的同时,着力解决外部交通问题,以提高其通达性。当地农民普遍支持溶洞与周围山地资源的立体开发,由于开发需大量资金,当地政府筹措资金有限,故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二)通过政策支持与多渠道筹措旅游开发资金

庄溪溶洞由于体量大,内部情况复杂,开发需大量资金,单纯依靠袁州区与洪塘镇两级地方政府旅游开发资金与当地村民的闲散资金不能满足需要,存在较大缺口,因此,应该多方着力,拓展资金来源,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包括动员和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个人积极投资,参与庄溪溶洞的开发建设,在开发模式上,采用业主负责制。

(三)丰顶山生态、文化资源同时开发,发展丰顶山生态经济

一是植树造林,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使空气更加清新,增加负氧离子含量。目前已新造7000多亩林木,香椿楠木、高山白茶、橙子、雪莲等各种观赏林木大量种植。为方便游客与当地居民上下山,已修建好一条长17公里,宽8米的盘山公路。恢复原有的特色种养基地,如花卉基地、茶叶基地、水果基地、药材基地等;发展生态农业满足游客对生态食品与农业观光的需求,同时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4]二是恢复古迹,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文化氛围。保护好丰顶山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对古遗址、遗迹进行考古论证;普查丰顶山地区的动植物与人文资源,收集整理历史资料与地方传说,充分发挥文化古迹的经济和文化价值。夯实寺庙基础,举行多种活动加强相关宗教人士的内外交流,以提高月光寺为载体的宗教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通过引进传统文化项目、培育本土传统文化与建设山上的 “汤周”书院,推出与传承书院文化;修复革命遗址,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修复当地独特建筑风格的民居和古建筑,尤其是洪塘镇北坛村明清古村落。

(四)溶洞开发兼具探险、观光、科教和休闲功能,实现旅游产品的最佳组合

设计一个符合溶洞资源和周边生态环境与文化特色的主题,按主题要求开发旅游产品,在溶洞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要融入科技要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做到“一洞多用”,修建游览步道,利用洞内洞厅宽敞、顶部与底部落差大的特点,架设空中游廊,清理河道用于漂流,使开发后的溶洞成为一个集探险漂流、旅游观光、地质科普教育、娱乐休闲于一体的胜地。同时,把以溶洞为主要载体的丰顶山生态、文化旅游产品与明月山文化旅游产品、温汤康体休闲旅游产品、禅博园、花博园、古天文台、博物馆、天工开物园等旅游景观产品进行组合,发实现旅游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1]本书编写组.建设富饶幸福美丽江西[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2]吴必虎.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第 2 版)[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付晓刚(1971—),男,宜春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规划。(江西宜春 336000)

[责任编辑:朱晨光]

猜你喜欢

天坑溶洞生态
亚洲“天坑”里的“五心”党支部
墨西哥神秘“天坑”面积迅速扩大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出发吧,去溶洞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地下溶洞大营救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广西境内现420米深天坑
地下的世界 秘境溶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