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起领供应粮的日子

2017-11-22程加昌

北极光 2017年10期
关键词:粮店苞米豆油

⊙程加昌

想起领供应粮的日子

⊙程加昌

计划经济时代,粮油供应本可是一个宝贝东西。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缺吃少穿的,而吃供应粮就成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了。粮油供应本是按每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工种等,定出粮油的数量。一个月就这么些金贵的粮油,不够吃只能自己绞尽脑汁想办法解决。因此每个月到粮店领取供应的粮油,就成了一件大事。

直至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个宝贝东西,粮油供应本被两张厚纸壳郑重地包裹着,封面上赫然印着“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的字样,中间稍软一些的纸页,是十二个月的供应表格。供应本上第一页是家庭人口,和每人每月粗粮、细粮、豆油的供应量。春节时,还有黄米、大米、葵花、芸豆等,也都印得清清楚楚、五谷丰登。

当时的工资雷打不动地每个月一发,领了工资以后,买供应粮油则成了一家人的头等大事。那个年代,粮油少,钱更少,如果不及时把粮油买回家,钱一旦花完,就没有粮油吃了。买粮油的时候几乎是一家子人倾巢出动,一股脑把一个月的供应粮油全都买回来。于是,县城里的几个粮店霎时沸腾起来,里里外外挤满了人,排号买粮买油粮的队伍挤挤插插的,像一条长龙,蜿蜒了半条街。

我们家领取供应粮油的地方是第四粮店,三、四里地的距离。四粮店六七间砖瓦房,除了开票占据一间外,其余的屋子都层层叠叠地垛着成袋的苞米茬子、小米、高粱米、苞米面、白面等各种粮食。粮食垛的前面竖着一排木制敞口箱子,里面盛有不同品种的商品粮。一杆公平交易的大称稳稳当当地立在那儿,称上放有一个白铁皮大撮子,当你要五十斤高粱米时,付粮员就用小撮子在木制箱子撮出高粱米倒进大撮子里,过秤,过好称直接倒进你的盛米口袋里。粮店的门口还伫立着几个大油桶,满满登登盛装着豆油,付粮员灵巧地用刻有斤、两的“提子”一下下舀着晶亮的豆油。

当时领供应粮用的布口袋,一般都是用白花旗布自制的,大约能装五十斤粮食。袋子口上都用针线缝一段结实的口袋绳,装完粮食要左一圈右一圈地系紧。装豆油的瓶子却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又细又高,能装三斤六两豆油的绿色大玻璃瓶;另一种是从医院或卫生所要来的、容量为一斤的“葡萄糖”瓶子。

每年腊月十五前后,粮店里更是过年般热闹,屋里屋外像唱大戏一样,人们都泥鳅一般侧着身子来回挤着,争着抢着买过年用的东西。时值寒冬腊月,豆油冻得凝固了,营业员们还得在油桶下面垫几块砖,架木头柈子烤,等到把豆油烤化了再卖。每每这时,粮店里都狼烟一片,烟熏火燎的。

领完粮油后,大家都栖在粮店院里一丝不苟地系好口袋绳,再把豆油瓶子装进帆布拎兜里,大人背重的,小孩扛轻的,一路兴高采烈扛回家去。

回家的路都是土路,冬天还将就,只要不滑倒就万事大吉了。夏天麻烦就多了,尤其排水还是问题,一下雨几天不干,必须穿上雨靴,否则寸步难行。有一次大雨过后,邻居一家去领粮油,回来的路上,一个叫小四的男孩脚下一滑,一口袋高粱米带着人瞬间滑进了水沟。水沟不深,小四只是蹭了一身泥,一袋子高粱米却让水浸泡湿了,这可是全家人一个来月的口粮呀。大人们心痛够呛,于是把小四暴打了一顿,而高粱米也舍不得扔,晒干后全家人一直上顿下顿地吃着。

一天,在领粮油的路上我看到一个十多岁的小孩,拎一个大绿瓶子,里面装着大半瓶子豆油。小孩拎着瓶嘴上的绳套,晃晃悠悠地跟着大人往家走。这时,不知是谁家的一只狗窜了出来,吓的小孩撒腿就跑,只听“咣啷”一声,油瓶子磕在路边的砖头上,一瓶油全都洒在了地上。

这可是全家人一个月的豆油啊,全糟蹋了!小孩的哥哥气得发疯,将狗狠狠地打了几棍,才算解了恨。

当时的农村人最羡慕的就是吃供应粮的人了,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供应粮是肚子不饿的保障。其实,那个时候按照供应本上供应的粮食数量,是根本不够每个人一日三餐吃饱饭的。夏秋季节还好说,有青菜、瓜果,实在买不起,还有榆树钱、野菜、大头菜根等掺合着吃。而到了青黄不接的季节,野外光秃秃的,一口吃的也找不到,家家秋天储存的土豆和冬天买的豆饼都成了最好的副食。

一到秋天,城里的职工都闲不住了,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个口袋或筐,到野外“捡秋”生产队把地里的庄稼和蔬菜收拾完,只听一声吆喝:“罢园了”,呼啦啦,一大群人一窝蜂涌进地里,靶子、钩子、铁锨、二齿子十八般兵刃全都上来了,恨不能把地翻个底朝天,把藏在土里的土豆、大萝卜、胡萝卜,挂在秧上的西红柿、辣椒、茄子,留在枝头上的果和杏,全部倒腾进自己的口袋里和筐里。“捡秋”也有捡苞米、麦子和高粱等作物的,今天捡一点,明天再捡一点,放在一起到打米厂磨好,就能吃了。“捡秋”捡得好的,能够解决家里一段时间的口粮问题。

过了几年,大家的日子逐渐好了起来,有了自行车,买粮购油都就不用人拉肩扛了。粮店也有了进步,称粮半自动化,一种米一条输送线,电子过秤,自然流进自家的粮袋子里。

改革开放以后,粮食逐年增产,粮食市场也放开经营了,个体粮油店如雨后春笋,最大限度地满足着人们的需求。粮油不再供应了,昔日红红火火的粮店也改换门庭,而那些排着队领取粮油的热闹场面,也只能在记忆中温暖重现了。

本栏编辑 刘 薇

猜你喜欢

粮店苞米豆油
十月
阿根廷三年来首次对华出口豆油
改革中始终不变的二十三粮店服务宗旨
豆油冰糖蛋止咳
方砖厂粮店记忆
乡下“啃青”
豆油冰糖蛋止咳
难忘当年的大饼子
李粮店煤矿大采深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豆油治疗猪病四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