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网络热词传播的社会现象解读

2017-11-21朱奕铭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43期
关键词:热词网民舆论

◎朱奕铭

关于网络热词传播的社会现象解读

◎朱奕铭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热词传播成为当下媒介传播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它在具体的传播过程中,有利有弊,所以如何做好把关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技术环境、政治环境以及文化环境这三个方面介绍了网络热词传播的生成环境,并进一步分析了关于网络热词传播这一社会现象的把关方向。

网络热词传播的生成环境

技术环境。当下,我们正处于一个技术优先的社会,所谓的社会革命就是媒介革命,而网络,毫无疑问就是媒介技术的主导者。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起加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受众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这就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在互联网上,信息传播成本低、效率高,极容易受到受众的喜爱。与此同时,网络传播具有鲜明的及时性、开放性与互动性特点,这就有效地激发了受众的参与程度,为舆论监督提供更宽广的平台。

政治环境。信息传播是在社会背景下进行的,所以社会政治环境的稳定性对传播活动有着直接影响。通常情况下,国家繁荣、外部环境稳定会使得信息传播更加通畅和有效。如今,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积极肯定网络问政的作用,国家领导人实现与网民的“亲密接触”,让人民对社会国家高层也有了新的认知。

除此之外,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也进一步影响了网络热词的传播。法律法规规定公民具有知情权和参与权。但是在过去,我国长期受到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禁锢,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这项权利,只是一味地服从。如今,改革开放加速了经济的发展,民众法制越来越完善,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也逐渐觉醒。

文化环境。当下文化消费的主要特征是商品的消费价值尺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消费者不再单单关注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逐渐对符号价值和附加价值有更多的考量。新的消费价值也不再局限于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以时尚、外观等方面为评价的标准。在网络社会中,消费文化更愿意将信息作为一种区分身份的象征,消费文化使用的是符号和记号,这也就导致了人们对于社会用语,更讲究符号化的形式,试图构建一个仿真世界。

关于网络热词传播的把关方向

受众做好“把关人”,提升自身素养。网民素质决定了网络传播的质量。一般情况下,网民的素养包含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媒介素养是媒介受众对各类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在网络媒体当中,受众不仅是消费者,同时也是信息的生产者,我们不仅需要提升信息的消费素养,同样还需要提升生产素养。在庞大的信息面前,我们需要有一个选择、批判和使用的能力,这是构建健康媒介环境必不可少的元素。公民素养则是公民权利和责任的组成部分,公民大众在传播过程中所发挥正面作用以及承担责任的能力。

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网络热词引发的是一种病态的社会精神,它沉迷于网络意见表达。这也是网络媒体需要不断改进的方向。传统媒体当中有电视、电台以及党报,这些都是长期以来占领舆论制高点的领头羊,它们拥有大量的受众群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虽然不再单纯地占据垄断地位,但是起主导地位仍然存在。传统媒体应秉承理性、慎重和权威的特点,进一步强化其公信力,这些事网络媒体所不能比拟的。网络媒体在当下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如果完全承担舆论导向的重任显然力不从心。如果传统主流媒体对此不能加以正确的阴道,发挥其重要作用,那么舆论监督的效果也不会太明显。信息把关亦是一种舆论人道的方式。通过设置意见领袖,来突出舆论的态度,可以是由媒体记者和编辑去担任不同论坛的管理,以此来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舆论态度,例如我国的微博大V就是典型的意见领袖。掌握舆论方向,是传统媒体需要在大数据时代树立的旗帜,以此来稳固自身的地位,为社会带来良好的舆论风向。

重视文化传递功能。所谓文化传递,就是将社会遗产传递给后代,而网络热词的文化传递功能也是将其通过大众传播的形式,传递给更多的人民群众。我国网民当下有着低学历和低年龄的结构特征,他们通常缺乏对待信息的辨别能力,容易有一种盲从的心理,需要进行引导和保护。网络热词有一部分都是网民自娱自乐而产生的,有着低俗、媚俗、庸俗的特点。作为向受众传递信息的媒介,网络热词善于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但在具体的传播过程中,要如何提升受众的知识水平,这也是传统媒体与网路媒体不容忽视的内容。面对大数据的变革,新媒体从业人员需要做好前瞻与预测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舆论方向。通过公众的行为数据,准确地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避免将舆论引导向不好的方向。结合之前社交网络作用的综合判断,对网民的舆情做定向分析,则有助于媒体工作人员更好地把握其发展方向。合理地利用大数据,引导舆情发展是新媒体从业人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将监控、审判同时进行,随后将“乌合之众”梳理和转化,才是发挥数据价值的最有效途径。

网络热词为受众获取信息打开了重要的渠道,它的词语方式与国计民生相互挂钩,用幽默、诙谐的方式来传递民意。这些词汇大多起源于网络,不仅有网民自己创作的语言,也有热点浓缩的关键词,这是一种微文化的特点。网络热词的传播威力应受到各大媒体的重视,以此来达到一个良好的传播效应。

(作者单位:长沙市雅礼中学)

猜你喜欢

热词网民舆论
热词
热词
热词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