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育人带动就业的创新型教育

2017-11-21潘飞静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43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德育工作德育

◎潘飞静

立德育人带动就业的创新型教育

◎潘飞静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逐步扩招与发展,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毫无疑问的是,引起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如就业政策、用人单位的硬性指标等等,同时也有主观因素,如大学生自身在思想、观念和素质上存在偏差,不能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等。从主观方面的因素来看,学生的职业规划乃至就业观、价值观、创业观以及个人的诚信素质、择业心理等都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些学生的个人主观问题得不到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就很难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也就是立德育人的教育模式对于促进就业和创新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研究和实践意义。

德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就业生的现状分析

截止到目前数据公布的最新情况,2014年全国高职毕业生人数为61.14万人,受雇比例为82.5%,比2013年83%稍有下降,但是自主创业率从2013年2.8%攀升至2014年3.9%,其中自主创业的高职毕业生75%的创业资金来自于父母。受雇比例的下降和自主创业率的下降说明了高职毕业生在毕业择业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此外,根据本教改课题为立德育人带动就业的创新型教育研究,遂本文将重点分析德育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就其现状分析从两个方面:

高职教育的德育分析。高职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德育工作贯彻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但在就业为导向背景下,一些高职院校出现了重教学、轻德育,重技能、轻思想的误区。高职院校中的一部分教师把智育、把职业技术能力培养当成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对德育所面临的挑战,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品质问题缺乏危机感、紧迫感,对德育工作在高职院校的作用认识不足。基于本院调查结果,学院学生本身的品德与素质的满意度欠佳,42.14%的人基本满意,40%的人不太满意,而只有9.29%的人非常满意,从中可以知道大学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行的引导的号召力。另外数据显示,52.86%的人认为大学教师在“立德育人”的方面能起到作用,而35.71%的人认为大学教师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提高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职业道德,并落于实践。因此,大学教师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并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着力解决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学生反映比较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实把德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 ,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努力成为一支师德优、业务精、作风正,能够让学生们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的就业分析。根据本院调查数据统计,76.43%的人认为“立德育人”对学生的选择就业的影响很大,20%的人认为一点影响,只有3.57%的人认为没影响。高职教育的本质特点是职业性,与此适应,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必须以职业道德教育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另外,在择业观念上,有79.29%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7.14%的人选择不就业,继续深造,6.43%的人选择自主创业,7.14%的人对择业无所谓,其中,70.71%的人都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不容乐观。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是先就业,再去择业。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关注“ 学生职业发展 ”是其德育工作独特而重要的内容,整体构建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的高职德育创新体系是加强高职德育建设的必然选择,让他们具备在未来社会中独立生存的资本。

再者,相当部分的高职学生自我认识不够清晰,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清晰,在求职时也往往缺少方向感。此外,大众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即使学生上了高职院校,大多数也只是把它作为专升本的跳板。高职教育由于受到学术型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社会观念影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基本上处于二等地位,被人们认为是高等教育的“次等品”。

立德育人带动就业具体创新改革的内容与特点

具体改革内容。高职德育内容改革,就在于创新,即对高职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高职德育途径创新, 即在优化德育自身环境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组建网上德育队伍,借助于互联网的快速、便捷、信息量大等优势,借助于社会各种德育资源,营造德育氛围,对学生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高职德育方法创新,就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变德育教育中的注入式为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贯彻疏导方针,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尊重学生个性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德育课程创新,亦指增强德育课程的开放性,课程内容要与学生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起来,将德育本身的活动性、实践性充分展示出来。

立德育人带动就业的教育创新型研究的特点。高职教育的本质特点是职业性,与此适应,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必须以职业道德教育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要积极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高职德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营造职业教育氛围,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德育实践,以社会实践为切入口优化职业道德课教学。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专业课讲授和实训内容,以及德育主题讲座中融进道德内容,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联系渗透。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道德约束,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职业品质 ,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促进学生整体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就业。

立德育人带动就业创新型教育改革的可行性实施方案

以就业为突破 推进德育实践创新。学院“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的职业道德教育 ”的目标,并把它细化在德育的具体内容和环节之中,并依此作为衡量学校德育的重要标准。其次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中心确立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敬业精神、勤业精神、精业精神和创业精神教育。

构建新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机制。提高德育实效关键要靠一套上下协调互动的德育机制。在德育建设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把德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 ,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要把教育和管理、学生内在品质修养和外部制度规范制约两方面结合起来,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和对德育效果的评估和监控。要认真落实德育首位的育人目标,把德育教育纳入教学科研活动之中,规范于行政工作内容之中,延伸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之中,形成部门齐动、师生互动、人人主动的新机制。

实施德育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德育工作队伍,走德育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之路,是学校德育建设、发展和创新中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基础工程。要加强对德育队伍的组织领导、思想建设和业务培训,着力解决德育工作素质不高、人员不足、人心不稳等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实现学校育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德育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德育工作的评估和考核机制。必须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评估制度,把学院德育的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统一起来,保证对德育工作的有效管理和调控。与此同时,还要强化人事管理工作的政策导向,把师德师风作为教职工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院系德育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体系和现实可行的学生德育评价办法,并纳入院系工作考核和学生学分管理体系,从制度上保证德育的应有地位。

建立积极的德育工作激励机制。激励主要分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既要引导德育工作者发扬奉献和牺牲精神,又积极解决他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制订岗位责任制、任期目标制,将其业绩的考核与晋级、评优等其他待遇结合起来,推行德育工作管理的科学化。要进一步规范各类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推荐工作,做到重竞争,重激励,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优化德育工作的学生自教自律机制。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每家学院德育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手段。实施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首先要积极拓展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营造民主、宽松、积极向上的氛围,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自我教育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发挥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拓展德育教育的层面和深度,提高德育实效。准确地把握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把“立德育人”理念贯穿于大学的每一学期,营造良好学风,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年度课题《立德育人带动就业的创新型研究》,项目编号:2016T094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