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
2017-11-20胡振国
胡振国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分别是: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法。其中任务驱动法自实施一来,就成为备受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在任务驱动下的课堂就一定是有效教学么?实践证明,由于教师任务设计不合理导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就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课堂任务,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做出简单论述,以期得到广大同仁重视,真正将任务驱动法落实到位。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任务驱动法;任务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165-01
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更强,而任务驱动法之所以可以成为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是因为它既符合了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特征,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分析能力。科学有效的任务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进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反,不合适的课堂任务也阻碍了课程的展开,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本文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就如何在教学中设计出科学有效的任务提出个人看法,以供借鉴。
1.注重课堂气氛,任务要有趣味性
比起其他学科,信息技术课备受学生喜爱,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在高兴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的同时揭开现象看本质,学生之所以喜欢信息技术课是因为他们觉得在该课上他们有机会上网、玩游戏等。而他们对枯燥无聊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电脑操作其实毫无兴趣,如果在课堂上仅仅采用最传统的讲授法和讨论法,学生会慢慢对信息技术课失去兴趣。那么应该如何一直保有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喜爱呢?
首先,教师在设计课堂任务时应该要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为素材。比如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教师可以以"父亲节"为主题设计课堂任务,让学生利用WORD中的简单操作去修饰图文,制作图文并茂的感恩信送给父亲。这种设计从内容到样式上都非常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对自己的父亲有着浓郁的情感,在制作过程中便能够更轻易地运用所学知识点,课堂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高。
其次,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也应该以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只有学生对任务的内容感兴趣,他们才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明星的特点,让学生为自己的偶像设计一张色彩鲜明的应援海报。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会在自己兴趣的趋势下主动去搜索明星的图片、资料等,并将这些图文并茂的内容用word编排起来形成海报。
2.注重难度和数量,任务要有操作性
正如上文提到的,信息技術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操作中才能真正把握和理解相应的知识点。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课堂任务时应该要明确任务要求,不能过于笼统和抽象,否则会让学生无从下手。任务的设计应该精准到学习的各个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去搭建知识拓扑图,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另外,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也应该注重任务的难度和数量,保证任务的可操作性。不能设计过于简单的任务,以免造成学生盲目自信,也不应设计难度过大,数量过多的任务,以免打压学生积极性,造成学生的挫败感。
比如,让学生利用WORD制作一份电子海报。而这样的任务虽然是相应知识点的综合,但却过于笼统不具体,学生没有特定的主题,无从下手,最后的任务结果自然不会好。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要将内容与要求细化,比如可以帮助学生确定主题,可以是某一节日的庆典海报、也可以是宣传某一产品的销售海报等;第二也要对电子海报的样式进行具体要求,比如海报至少要有3页,色彩鲜明,不能少于3个动画效果等。这样具体的任务,可以给学生圈出一个范围和框架,既具有可操作性,又留有足够的发挥空间,既能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点,又助推他们创新能力的形成。
3.注重全面发展,任务要有层次性
"用发展的眼观看待每一个学生"是新课程的全新理念,高中生发展到现在,个体差异必定是客观存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任务时应该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距,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度不一的任务,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实践教学中,针对某一知识点都可以设计出三个层次不同的任务,第一层任务时最基础的任务,要求简单,内容鲜明,主要包括新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这层任务主要针对班级里基础较差的一类学生,教师可以给明一个具体的样例,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第二层任务可以增添稍许难度,教师可以给出具体内容和要求,但不给出模仿的样例,让学生自由发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去创作;第三层任务中增加许多开放性的要求,教师仅仅需要给出最终的效果要求,其余的内容和形式,包括字号、颜色、字体等都由学生自己去组织和设计。
4.注重评价
任务设计必须科学有效,但想让任务驱动法达到最佳效果,就务必要结合合理的评价和总结。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教师必须对其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明白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及时改正和完善。
总而言之,一切学习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任务驱动法实施的初衷便是让学生将"要我学"的观念转变成"我要学"。而课堂任务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信息技术教师绝不能在没有深刻理解教学大纲的情况下随意设计课堂任务,而是应该不断钻研教材内容,挖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持续优化课堂任务,让任务驱动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真正意义上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敬敬.浅析"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3(13)
[2] 王明河.采用"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