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要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2017-11-20李常青
李常青
【摘 要】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而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0.069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认知活动都是在学生的头脑中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意识,即要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具有问题意识。由于每名学生智力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对事物的认知情况不尽相同,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差异情况,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教师在课堂中除了应当尽量教材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是能应付考试的,还能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外,还必须是离不开师生的有效交流的。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记忆数学方法,并进行灵活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去学习当前的知识,学会如何有效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比如,在课堂学习中,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已经掌握了教师讲授的课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短的总结,让学生相互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够充分地交流,并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反思,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能力。
一、打好基础是先决条件
这里的基础有两重含义:首先,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许多知识在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将得到应用,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因而不能要求所学的知识都能立即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其次,要解决任何一个问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当人们面临新情景、新问题,试图去解决它时,必须把它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当发现已有知识不足以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时,就必须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应看到,知识和技能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提倡问题解决的时候,反而要更加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给学生哪些最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必须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数学课题,最后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常识如把银行的利率、投资、税务测量等方面的问题与数学学习相结合。例如在“角平分线”的教学中的例1就是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作业中也让学生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此外,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能初步运用数学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宜把实际问题搞得過于繁杂,以致耗费太多的学习时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题都要从实际引入,数学体系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规律,许多数学概念是从前面的概念中通过演绎而得,又返回到数学的逻辑结构。
三、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引进开放性问题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一题多解”是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对沟通不同知识间的联系,开拓思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十分有益的。一个习题讲解之后,培养学生换个角度、换种思维方式想想,是不是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解答。恰当而又适量地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进行思路分析,探讨解题规律和对习题多角度“追踪”能“以少胜多”地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在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中,通过比较、分辨不同解法的优劣,总结解题规律,选择最佳解题方法,有利于思维方法的“迁移”,使知识交融,方法贯通,丰富了解题经验。
解决开放性问题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数学的开放性解题教学,基于书本习题来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其主要目标不在于认识的结果而着眼于认识主体的活动过程,创设条件提供带有启发性的情境,触动学生主动地去观察、猜想、发现,这是一个建构活动。要求学生动态地分析可能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复杂关系,不仅需要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还需要发散思维,进行问题建构或引申,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活动。
四、理全面反思,提升数学能力
学习贵在总结反思,这也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利用“问题串”来引领整个课堂,将知识点以考点的知识串联出来,使学生能够顺着问题串来对知识的形成进行反思,积极主动地搭建自身的知识网络,从而找到数学内部存在的逻辑关系。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串来让学生辨析:是否可以利用两对长度相同的小木条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是否可以利用两对长度不等的小木条组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辨析,让学生深层次地思考平行四边形具有的特征。在学生的积极动手中,学生又一次对平行四边形进行了认知和判断,从而顺利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了这样的铺垫,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在动手操作和绘制图形的过程中,深层次地对平行四边形进行了整理和反思,积极主动地构建了自己的知识树,形成了科学严谨的知识体系,使得自己的运用更为灵活、更为融会贯通。
总之,一方面,教师应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创造生活化、趣味性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喜欢学数学,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转变思维方式。只有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数学教学现状,提高学习成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