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经四次改版教学设计的感悟

2017-11-19仉海舰

教育 2017年41期
关键词:文本框一节课游戏

仉海舰

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近十年了,每个学期都会有大大小小的推门课、研究课、公开课,在这些做课、研讨的过程中,我的教学经验不断地丰富,教学水平也不断地提高,但是每次做课最头疼的却是两个字——创新。

恰巧前不久北京市房山区进行了教师基本功比赛,比赛中我根据参赛要求设计了题目为“妙用文本框”的教学设计。我正好可以将这个教学设计在这次展示中实施,看一看效果。但是,原本以为是一石二鸟的省力之举,却经历四次翻天覆地的改版。虽然经历了四次改版,我却更深刻领会到了“创新”的含义。

第一版《微笑》。

这一版我的设计思路是将文本框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找到学生实际需求与知识点相结合的内容——电子报刊。

任务一是“从微笑开始”,具体任务是给照片中的微笑取名字,把名字输入到文本框中,置于照片的底部或侧面,并将那首小诗放到文本框中。通过这个任务帮助学生掌握横排或竖排插入文本框的方法。任务二是给“滑板”调整有问题的文本框,让学生掌握调整文本框的方法。任务三是在“童年的游戏”中,让学生自由地排版做出一张电子小报。

看着这“由浅入深”,最终还能有成品出炉的教学设计,我不禁沾沾自喜。然而当我找来学生,对三个任务进行测试时,我才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三个任务太难了!别的不说,只拿这第三个综合任务让一个成人来排版编辑的话,也至少要用上几十分钟的时间呀。这样的任务学生们怎么会在一节课当中完成呢?

看来这一版的教学设计忽略了学生的操作水平和知识水平,给初中生,甚至高中生来完成,都有一定的难度呀!这是一版华而不实的设计。

第二版《老游戏》。

从第一版失败的经验中我知道要根据学生水平设计任务,既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于是我绞尽脑汁设计了第二版——《老游戏》。

这一版有两个任务,任务一“老游戏”,这个任务从学生对以前的老游戏的兴趣入手,让学生猜一猜图中的游戏叫什么名字,用文本框填在相应的方框里。通过这个任务帮助学生掌握横排或竖排插入文本框的方法。

第二个任务是让学生结合上一节课所学知识——插入图片,将文字内容和教师所给图片进行对应,并将文字放到文本框内,与图片进行图文混排。

这个任务设计完成后,还没有实施,我产生了很大的疑虑,学生是否会对这些游戏感兴趣?它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足够的积极性支持学生完成所有的任务?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高的兴趣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又设计了第三版《植物大战僵尸》。

同样是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让学生给图片中的空白处添加文本框。第二个任务让学生利用文本框给漫画添加对白。对于这个题材,学生的兴趣十分高涨。

我满怀信心地对这个设计进行了试讲,结果却与我的设想大相径庭,学生在第一个任务上就出现了诸多问题,第二个任务更是步履艰难。虽然学生兴趣很高,但整堂课下来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到底原因在哪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教研员常艳老师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说:“你好好想一想我们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们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儿?千万不要让创设情景和那些偏离教学重点的东西把你的设计带上歧途!”

是呀,我再次审视这个设计,任务一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它是由一张图片,一段文字所组成,这个任务看似很简单的关系,却包含着很复杂的图文混排的内容!对于刚刚学习文本框的学生上来说,确实太难了。

创新其实不难,往往是建立在否定的基础之上,否定自己做过的不成熟的东西,才会有新的理念和创意来取代。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否定自己,有没有勇气否定自己。

经过不断深入的思考,最终我设计了第四版教学设计——《填字游戏》。

任务一“填字游戏”,让学生猜出成语,并将去掉的字补上去,这个任务直接针对插入文本框的步骤,只有一个文本框,文本框内只有一个字,突出学习插入文本框的步骤,让学生印象深刻!

任务二“智力比拼”,这个任务让学生针对刚刚学会的操作进行练习,并对在文本框重输入文字的方法进行细致分析,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习惯。

任务三“画谜”,让学生猜画谜填成语,这个任务是在学生掌握了插入文本框后,進行简单的图文混排练习。

这三个任务紧扣教学目标,难度不断加深,用猜成语、猜字谜、猜画谜抓住学生兴趣,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困难,加深了对知识用途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四次对教学设计的改版,我深深地领悟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把握准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然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围绕着知识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不管怎样的教学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都要敢于否定自己,善于向实践去学习,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不断地反思,才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根据实际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反思是对工作负责的态度,体现了敢于向自己挑战的勇气。如果我们都能经常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和工作,就能找到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就会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本框一节课游戏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托马斯的一节课
爆笑游戏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文本框在地理课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