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评价在“律动”中得以升华

2017-11-19马宏

教育 2017年41期
关键词:三力巴蜀律动

马宏

学生评价是课程改革的中心和重心,学生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与否。近年来,重庆市巴蜀小学围绕“巴蜀型学生”培养目标,以“育人为本”为核心,对学生评价进行了系统研究,实现了从评价学生“是什么样的人”到引领学生“成为怎样的人”的理念与实践转变。从评价方式综合化到评价结果过程化,从关注当下到关注未来,从律动课程到“三力”学生评价模型,形成了兼具内容、过程、时间三个维度的立体多维评价体系,从实践层面破解学生评价难题,走出了一条基于学术的学生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之路。

时代定位,回归育人为本核心

巴蜀小学以“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为主题的“律动学生评价体系”构建,是儿童立场价值定位下的标准的明确,是系统解决方案设计的选点突破,是评价改革协同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改变、教师发展等学校文化整体推进的实践创新。

基于对教育回归完整人的再认识,学校立足培养“头脑科学,身手劳工,自信、豁达、优雅的现代公民”的“巴蜀型学生”,确立了“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课改主题和路径;以学科课程为基础,通过主题设计、二次开发和跨界整合等方式多举并进,形成综合性的课程学习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的综合素养;从而在强调国家课程基础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成功探索有机融通学科间教学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和方法的有效途径,最终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评价促发展,传承中创新。在研究过程中,评价协同课程改革,经历了从学科内评价走向跨学科评价、从知识评价走向综合素养评价、从纸笔评价走向实践能力评价、从他人评价走向自主评价为主的一系列改变。

一以贯之,评价改革协同课程建设

评价协同课程改革,是学校的清晰主张。如何协同课程,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引和促进作用,自然也成为学校改革的关键环节。据巴蜀校史记载,早在1933年巴蜀小学建校之初,学校教员就制定了学生的品性暨行为考查表。2009年初,恰逢全国新课程改革的反思期。学校以全国规划办课题“生活教育研究”为抓手,开启了《巴蜀三年行动计划》的研制,学生评价分列其中。2012年起,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教职工团队展开多维度自我诊断。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开创性地进行了评价与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现场改革的协同研究,并进一步选点突破稳步推进。巴蜀小学通过一年级为试点,逐渐取消一到三年级的期末卷面考试,找到语数英三个学科课标的共性目标,将期末学生评价的核心指标综合为“优雅书写”“自信表达”和“创新实践”,开启了表现性评价的探索历程。随后,学校以四年级为试点,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学业素质评价诊断,进入了跨学科素质与学业能力并行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新阶段。

2015年至今,正值巴蜀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学校以“律动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为突破口,全面总结过去的评价历程和探索经验,持续深化,加大步伐,集课程、教学、评价三位一体,从结构和系统上研制了“三力(学力、活力、潜力)评价”,为学生评价整体瘦身。巴蜀律动学生评价研究,经历了由简到繁、繁中求简的过程,彰显了从知识本位到全面育人的重心转换,也实现了从“评”定当下到“评”牵未来价值追求。

“三力”评价,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巴蜀小学紧扣“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课改主题,回应“巴蜀型学生”的培养目标,以“评价方式综合化”和“评价结果过程化” 作为研究与实践的重点,通过“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引领实践探索、自下而上实践创新丰厚教育思想”,构建了“三力”律动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学力评价,重点关注学生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评价,保障国家课程的权威性。它紧扣“333律动课程体系”,主要依托“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7个学科,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将表现性评价和纸笔测试相结合,夯实学生基础学力。活力評价,主要依托“品德、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整合班队活动的德育权威性,重点关注学生在各生活场景中的精气神,激发学生灵动的生命状态,追求“灵动”生活,侧重身手劳工特质,让生活充满活力,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潜力评价,重点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强调过程体验,通过选择和激发,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面向未来的可能、可塑、可为的空间,立足当下以驱动未来,并侧重自主评价中的个性化特质与潜力,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律动课程体系构建到三力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备,从评价方式综合化到评价结果过程化,目前学校初步形成了各个学科贯穿六年的《学科素养评价标准》,构建了跨学科主题情境表现性评价的六年一贯主题序列,创新设计了基于全人发展的评价反馈单。通过教育回路的形成,全面推进学校评价改革,逐步实现评价对师生全人发展的价值引领。

“教育是做的哲学。”通过多年探索,学校以“律动学生评价”作为突破口,倒逼了“生动、互动、灵动”的律动课堂样态的现场评价研究,开启了“教师评价体系探索,助推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激发了师生主动成长的内驱力,促进了学校文化的整体提升与特色彰显。在“空间润泽人、课程发展人、管理成长人”的三维一体顶层设计下,学校呈现了“学生个性化成长、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文化整体提升”勃勃生机的律动教育景象。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蜀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力巴蜀律动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三力”并举,提升学术期刊舆论引导力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加强“三性”建设 促进“三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