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互动方式的改进和革新

2017-11-19张建柏王新颖

教育 2017年41期
关键词:评语师生家长

张建柏+王新颖

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小学在北京市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中心专家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师生互评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专项研究,旨在落实先进的师生互评理念,改进师生关系,拓展教育交往的广度和深度,让师生在交往、互动和评价中思考自己和对方的观点、态度、需求和行为,从而改进教与学以及师生互动的方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研究背景

相关政策文件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2002 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文件指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式(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提出要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北京市也下发了初中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相关文件,这些文件精神使师生互评有了依据。

学校综评现状 “任课教师对我说”是《北京市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中很重要的一项评价内容。为了解决评语书写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缺失问题,学校在顺义区考研中心教科室的帮助下,采用科研方法中的行动研究,结合PDCA工作闭环的方式,历经三年时间探索出了适宜的操作策略——师生“面对面评价”,工作经验也在北京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场会上做分享交流。经过三年的师生面写评语活动,老师们能够客观看待学生对自己的选择与评价,这为后面开展的师生互评“学生给老师写评语”打好了基础。

前期调研情况 学校已在三至六年级学生中做过“最喜爱的学科”“最希望老师给写的评语”等问卷调查。四年级学生选择学科教师大部分出于对教师的喜爱,五年级学生选择学科教师则大部分出于对学科的喜爱。这一调查结果说明高年级的学生能够逐渐地以理性思考对待所学学科的教师,而不是单纯地凭个人好恶评价教师。

学生层面: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学生希望组织对教师的评价活动(256人,占问卷学生总数81.5%),有心里话对老师说(218人,占问卷学生总数69.4%),老师评价我之后我还有话对老师说(204人,占问卷学生总数65%);我和老师的关系很融洽(42人认为不太符合,占问卷学生总数13.4%)。这表明学生有和教师沟通的愿望,学校没有提供渠道和平台。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师生互动活动增进情感,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学校组织的一些实践活动和教师进行沟通,还有一部分希望通过让学生给教师写评语来加强师生间的联系。

教师层面:在北京市均衡化调查问卷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育观念容易固化,缺乏科学的沟通方式与方法。师生和谐满意度均为85.3%,教师缺乏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这种状况需要改变,是学校做此项目研究的初衷。

研究意义

通过专项研究,能够帮助学校在“质信教育”办学理念的基础上落实先进的师生互评理念,使师生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能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育人观和评价观,采用科学、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发展;深刻体会自身工作价值,有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研究还能够引导学生理性对待、接纳、内化他人评价,逐步学会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促进家庭和社会逐步形成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研究目标

一是通过专项研究,落实先进的师生互评理念,开展有效的师生互评活动,建立师生互评机制,完善师生互评制度;二是使师生形成积极向上精神面貌,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三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师生教育观、学习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优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师生评价能力和发展动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研究内容

设计师生互评模式,开展有效的师生互评活动,建立师生互评机制,完善师生互评制度;在教师对学生评价和学生对教师评价基础上,加强对师生互评的研究,积累师生互动的典型案例,尤其是评语的持续关注与互动(作业类、心语交流类),使师生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把原有的面写评语、学生评选喜爱的教师等活动整合,以“知心1+3”为模式完善和补充系列评价活动,增强目标意识和问题意识,明确每项活动与目标模式的支撑关系,探索师生互评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案例研究法 在教师对学生评价和学生对教师评价基础上,加强对师生互评的研究,积累师生互动的典型案例,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帮助教师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让教师深刻体会自身工作价值,有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营造良好学校文化氛围,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师生评价能力和发展动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研究过程

探索“知心”模式 为增加师生互评的实效,开辟师生互评新途径,开阔师生互评新视角,学校在前期研究目标的框架下历经一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梳理出师生互评 “知心1+3”模式,主要包括“1主3辅”。“1主”,指以纸为媒写评语。借助综评手册,延续已经成熟的“面写评语”工作做法,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家长。学校每学期固定一个月组织纸质评价活动。学生先在手册上写下学习中的不解、成长中的困惑等,教师(家长)根据学生的需求写评语(回语),增进师生(亲子)交流,转变评价观念。“3辅”,指班级博客、微信平台、校讯通平台。班级博客:学科教师挑选最喜爱(在本学科学习出色,有学习优势)的学生进行评价,凝聚学科粉丝团。结合“面写评语”工作方法中的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热爱,焕醒学生未来发展的兴趣点。微信平台:建立班级微信群。评价的着眼点是激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家长和同学。在平台使用中初步建立学生、教师、家长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元评价主体、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采取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以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的方式进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锻炼特长,发扬优点,凝聚良好的班风与学风,逐步学会自我管理,在参与互动中促进自我发展。校讯通平台:这是一个短信平台。教师把对学生的评价发送到家长的手机里,借家长之口转达孩子近期的進步与改变,以及老师对孩子的建议与期望。评价以转述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既和谐家校关系,又激励学生发展。endprint

实施多元评价 探索“知心1+3”评价模式的过程中,学校设计了很多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教师和家长在参与活动中以不同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集体意识、责任承担、实践探究、审美体验等等。

一方面,“以纸为媒”的改进。一是结合活动作评价。配合评价模式“1主”,学校结合学校体育节精心设计开展“我的眼里只有你”活动,让“生评师”有的放矢,有话可说。评语及回语书写质量较之前有明显提高。例如:

六一班的赵同学写给品社学科的王老师:“您在运动会那一天,顶着烈日帮我们维持秩序,让我们能有秩序地参加比赛,而且您不怕辛苦,不怕炎热,中间没有休息过,一直在工作,谢谢您!”王老师这样回复:赵同学,感谢你把这个仅有的名额给了我,说实话我很意外。同时又惊喜,又感动!这次师生运动会我们几位老师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了,从游戏项目、人员安排、场地布置等,就是想让大家在体育节比出精神、玩得快乐!为大家服务就是我的工作,得到你的认可是我的幸福!

“以纸为媒”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从点点滴滴的细节中感受到了教师的关心和帮助,学会了爱与分享,学会了自信与成长。

二是借助手册转观念。师生的高度参与和高质量参与是完成此项评价模式研究的关键。学校创新使用综评手册,新增加了“亲爱的老师,我想对您说”“亲爱的班主任,我想对您说”“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三个板块,请教师和家长针对学生的需求和想法写评语或回语。

五年级的刘X给班主任写道:“刘老师,多谢您这么多次的教导,要不然我就成为一个坏孩子了。”学生写的“多次教导”指的是每天班主任都要费劲地给他讲题。班主任刘老师写道:“你一直就不是一个坏孩子,不要这样看自己。你只是学习上稍微落后,其他方面还是不错的。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你的学习也会进步的!”

学生把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和“坏孩子”划了等号,这让刘老师感到很辛酸。针对这个案例,刘老师还专门写了一篇教育文章:《师生互评让情感交融》。学生对教师的真情流露,教师对学生的细心教导就这样流淌在笔端,温暖在心底。

上学期的评价手册填写中,有的孩子对爸爸妈妈说:“你们总说我的表哥如何如何好,总拿我的学习和他们比较,我都快承受不了了!”孩子们的真心话让我们意识到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评价观念特别紧迫。于是学校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冰雪课程的调研活动,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对课程开发与设置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同时要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运动、沟通、合作、意志品质等方面的优势,从多个角度对孩子进行评价,改变家长的评价观念和改善亲子关系。

三是多元评价促发展。学期末作业展评是深受学生、家长期待的一项评价活动。活动中学生将自己最满意的那篇作业打开,接受全年级同学、家长、校长以及不同年级老师投票评选(评价的主体多元)。书写工整无涂抹、正确率高、得到过老师的鼓励性评语是评价优秀作业的三个条件。学生们在学期初就为这项活动积极准备,每一次作业格外认真,都希望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认可。看着桌面上堆放的五颜六色选票,学生与老师一学期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家长们也在这次活动中了解到了孩子们课堂作业的书写情况,为指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明确了标准。

四是节点活动出系列。活动中的体验胜过枯燥说教。学校将评价活动与节点活动相结合,并使之系列化,最终课程化。上半年有“5.20”班主任节(我最喜爱的班主任评选“我的眼里只有你”心语对话)和六月毕业典礼(“敬爱的老师,我想对您说”毕业感言);下半年有“9.10”教师节(“我给老师发奖状——特别的奖状给最美的你”)和感恩节(“我最喜爱的学科教师”评选)等,师生共同分享生活中小小的幸福与快乐。

另一方面,网络平台的跟进。网络是认识世界的窗口,借力网络,搭建学习沟通与课程整合的舞台,不仅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为每位学生架起一座展示之桥。在微信群里,家长、教师们可通过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实时对讲机、语音输入、链接共享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交流,让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细致化、经常化。二(三)班借助微信平台开发的“国学书香扑面来”视频打卡作业充分体现了多主体评价促学生发展的功能。

在课堂上,有的同学因为害怕答错而不敢举手发言;有的是等老师已经让别的学生回答问题时,他才敢悄悄地举手。偶尔被老师点名作答时,也是一字未说却已满脸通红。一些本来会回答的问题总是因为胆怯而无法表达。二(三)班班主任孙老师借助微信群中发送的“视频功能”,在校先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然后让家长用手机录制孩子在家诵读的视频,上传到班级圈里。在家长和手机面前,学生的胆怯之心荡然无存,像个小诗人一样抑扬顿挫地诵读“国学经典诵读”中的古诗。老师及时用微信群中的语音功能进行表扬、鼓励和纠错。同学之间也相互用“鲜花、笑脸、赞美”等符号进行交流学习。“国学书香扑面来”视频打卡作业,吸引了全班学生和家长。家长们会关注班里每个孩子的进步,不时送上鲜花和掌声。小小的创新使评价主体更加多元,有效地拓展了教育的空间和时间,拉近了师生、家校的距离。

研究成效

研究成果 学校“师生互评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专项研究”基于调研数据,形成了学校研究方案,及时进行阶段总结,积累了大量师生互评的宝贵素材。对师生互评模式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师生互评活动,组织了校内交流与汇报,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共撰写反思30余篇,典型案例64篇,绘制的奖状、师生对话1500余份。

第一,“生评师”的方式与内容。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通过“亲爱的老师我想对您说”“我给老师发奖状”、网络平台(微信、校讯通、班级博客)等方式进行,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有感谢、有建议、有需求、有希望,这些本身就是对教师的当前工作的全面评价。主要内容有:

课堂教学方面。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多集中在课堂教学方面,例如:教学内容希望“能贴近生活,多做一些活动和实验”“画些有难度的画”;教学方式方法上希望老师“讲课时多提问”“科学课要给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机会”“讲课生动、细致些”等;教学态度上希望老师“讲课幽默点儿”“语速慢一點”“批评人时温柔点儿”;课堂管理上希望老师“课堂要求再严格些”“上课早点儿来”等等。endprint

活动、作业方面。学生希望能有丰富多彩的课余学习生活,希望作业数量适当、内容合适。如:希望“信息课把自由上网的时间延长一些”“别留太多作业”“体育课要在室外上”等。

师生沟通方面。学生希望学校多组织一些活动,例如植树活动、运动会、课外活动、互动活动。“选好日期和地点说老师的付出,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我们的培养”“和老师说心里话”“单独谈”“一起玩儿”“先让老师给学生写评价,我们再给老师写评价”“以纸为媒,师生评价都写在纸上”“在大家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组织活动,就知道师生关系好不好了”“让好老师上台,让他说怎样增进师生关系的,让学生说自己喜欢哪个老师,大声说爱自己的老师”“给老师发评价手册”等等。

二是“师评生”的方法与原则。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书信往来、作业评语、网络平台、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并总结了叙事法、描述法等方法。教师就撰写评语的要点总结出“要契合学生需求与特点、发挥形成性评价的改进作用、体现激励性” 等原则。

为了完成好评价工作,全体教师们平时用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转变,体恤学生的苦与乐,力求用客观、恰当的文字描述“我眼中的学生”。他们认真学习课标,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理念,从中提炼出可用于评价的专业术语。如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爱心、责任心等,把面对面评价看成是鼓励学生、增进师生的情感的绝好机会。实践中学校提炼出了综评工作四法“小、短、低、实”,即切入点小、周期短、起点低、效果实。引导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针对教师典型的教育困境,通过鼓励等不同的评价形式,对评价语言进行深入思考。在一个短的周期里面进行归因分析,帮助教师找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持续性的研究把评价工作做好、做实。教师们结合问题认真设计研究小课题,锤炼微技能,从课堂上的提问设计、评价语言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与时机,不断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性、增强讲授指导的启发性、重视学习评价的激励性。教师们已不再把填写评语当做一项负担,而是通过“师生互评”来帮助自己不断调整工作方式和方法。

三是师生互评模式的建立。“知心1+3”师生互评模式的探索深入落实了学校的“质信教育”办学理念,全体师生“学思以质 德行以信”,和谐的师生关系已经融入到学校文化的整体氛围中。师生互评模式使得研究思路更清晰,研究目标更明确,活动开展也根据模式框架逐步精细化、系列化。

四是研究成果的整理分享。《师生互评案例集》《心语集》《师生互评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專项研究报告》将研究过程中的案例、教育故事、工作经验、师生感言与评语分类整理成册,铭记全体师生共同成长的足迹。

研究效益 一是师生互评改进师生关系。学校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民主、平等。学生能够受到高水平的关注、理解和真诚的对待,行为表现更加良好。如“我给老师发奖状——特别的奖状给最美的你”活动,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擦亮了他们发现美好画面的双眼,让教师更加了解了学生的需求,收获着教育的幸福。

二是教师能够换位理性思考。教师收获了感恩和激励,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和感受,能够正确对待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从学生的理解和肯定中增强了专业发展动力,找到了职业幸福感。班主任张老师在活动分享中说:

有个孩子这样对我写道:“老师您讲课的时候声音特别生动,可是有时候课下有些事情找您去处理时,您的声音很冷淡。我希望您在没生气的情况下对我们说话的声音温柔一些。”孩子的语言非常质朴,反思自己,这也正是我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平时教学任务很重,班上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也会情绪低落,在面对个别孩子时会把控不住自己的消极情绪。因而表现出来的是不够积极,态度冷淡。这也提醒我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力求在学生面前展示出最完美的教师形象。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让我意识到受评教师一定要端正态度,认识到学生评价所提供的信息对于自己改进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平和的态度、宽广的胸襟接受他们的评价。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中心小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语师生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作文评语探讨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