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的乐教思想及其对艺术教育的启示

2017-11-17敖长椿

科教导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乐教美育启示

敖长椿

摘 要 为了配合“礼”,孔子很重视乐。他把乐纳入自己的教育实践,形成了自己的乐教思想,对乐教重视与推广,在乐教中坚持德育与美育的统一,既把思想性的“善”的标准放在第一位,又不轻视艺术性的“美”的标准,提倡“尽善尽美”,这对我们现今的艺术教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孔子 乐教 德育 美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9.013

Abstract Confucius paid much attention to music in order to cooperate with “rite”. He put the music into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formed its own idea of music education, music education of attention and promotion, adhere to the unity of moral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in music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both "good" of the standards in the first place, and do not despise the art of "beauty" standard, advocate "perfect",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our art education.

Keywords Confucius; music teaching; moral education; atheistic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伟人毛泽东曾评道:“孔子是教育家,也是音乐家。”①孔子一生将音乐纳入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教育史上有着卓越的贡献。从《论语》中我们可以明析出,孔子是一名渊博的乐学教学家,他的乐教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起着长期的重要影响。历史车轮驰到了今日,我们当前的艺术教育,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获得积极的启示。

1 突出乐教的重要性

孔子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现状很不满,以复兴礼乐文明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他首先从政治理想的高度阐述了乐教的重要性,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②通过乐教而使“乐正”,使“《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这是实现礼治这一最高政治追求所发现的,于是“乐”也常常与“礼”并提。

在他的教学内容“六艺”中(礼、乐、射、御、书、数)中,乐仅次于礼,排在第二位。这种重要性的突出并非缘自孔子本人的主观偏好或臆造,乃是由音乐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乐记》云:“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③音乐源于人的情感,同时也能反作用于人的情感。好的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感;不良音乐,则在人的情感中起着败坏作用。正是音乐的这一客观特征,适合了孔子最主要教育宗旨,即培养与自己政治理想相符的有德君子的需要,也决定了它在孔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即通过音乐的美的感染力量来潜移默化地塑造、培养人的政治理想情怀以及相应的道德情感。乐教的重要性乃是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客观地形成的,孔子只是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客观事实,并积极地加以运用。

孔子具体地从个人与社会这两个方面肯定了乐教的重要性。从个人方面看,乐教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品格,提高个人修养,造就“君子”。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广博易良,乐教也。”④从乐教的社会功能方面看,它有移风易俗的作用,《礼记》云:“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⑤

我们应该学习孔子对艺术教育事业的重视精神,认清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首先从思想上认识了音乐的重要性,才能在实践中将艺术教育引向积极健康的轨道,使之始终为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事业服务。

2 乐教是德育与美育的统一

孔子乐教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就在于,他明确地主张音乐教育要把德育与美育统一起来。《论语》记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⑥“美”是艺术的标准,是美育的范畴。“善”是道德的标准,是德育的范畴。既合符艺术的美,以合符道德的善,即艺术性与思想性都很好的音乐——“尽善尽美”——才是孔子最欣赏的。思想性(德育)与艺术性(美育)二者的关系如何,孰轻孰重,孔子认识得十分清楚。

2.1 礼以节乐,乐从属于礼:德育标准是首要的

孔子评价音乐时,是将其思想性放在第一位的,至于艺术性则是第二位的。他评价《韶》乐、《武》乐如此,评价《诗》乐亦如此:“《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⑦“思无邪”就是指其思想性合符“礼”的道德标准。司马迁说:“古者《诗》三千余篇,乃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⑧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礼”,孔子实践追求的终极是政治上的“礼治”——“王道”。由于古人(包括孔子)总是将政治与道德混在一起,所以孔子的“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政治的“礼”与道德的“礼”。又由于道德之“礼”在孔子那里总是属于政治之“礼”的,二者并无矛盾,方向是一致的。既有此原因,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就将孔子之“礼”的全部标准与要求(不管政治的、道德的)泛称为道德(广义上的道德)标准与要求。道德的最主要方面是“仁”,因而“仁”也就是“禮”的重要内涵,也就是“乐”的道德标准的主要体现。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⑨endprint

既然将道德要求作为评价音乐的第一标准,这也就决定了孔子必然把德育标准作为乐教的第一标准。于是乐教与《诗》、《书》、《易》的教育一样,都要以“礼”这个中心为指导,使乐教从以属于礼教。孔子说:“关睢,乐而不淫,衰而不伤。”⑩“不淫”、“不伤”,就是合于“礼”的节度,能起到好的德育作用。故《乐记》云:“乐者,德之华也。”

今天,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就必须意识到作为上层建筑的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同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应统一起来,政治始终与进步的革命性经济基础保持着方向的一致,并集中地体现了这个经济基础。音乐或其他文化事业,只有与进步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符,才能保证自身的先进性与生命力,因此也就必须与始终体现这个基础的政治相统一。

2.2 乐以成礼,乐固有其美:美育的标准也不可丢

孔子固然主张乐必须合符于礼。把思想性——“礼”的政治与道德要求作为乐的首要标准。但是,他并不简单地把乐作为礼的附庸,并不拿思想性来否定或低估音乐的艺术性。《论语》记载“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这是孔子从艺术性的角度談自己对音乐的认识与审美体验。

就音乐的艺术性本身而言,孔子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中和之美。“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中”,要求无过无不及,如《关睢》的“乐而不淫,衰而不伤”;“和”,要求用艺术表现社会的和谐,自然的和谐以及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天人合一)。“中和”这一音乐美学观,与孔子在诗教中强调温柔敦厚的文学审美观相一致,都是由孔子的哲学世界观与政治观决定的。孔子在哲学上推崇中庸之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到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能育焉。”邓小平曾说:“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任何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社会主义的音乐及其他文化,只有服务于和谐的国家,才能从根本上服务于人民,有益于人民。

3 礼乐互促,与时俱进

孔子重视乐教的美育标准,并不会削弱德育标准的第一性地位,不会损及“礼”的核心价值指导作用;相反,重视美育标准正是出于强化第一性的德育标准的需要,也是发挥辅助“礼”的功能所必须的。事实上,有关音乐的各项活动,好作品的创作、欣赏、教育等,在面对思想性与教育性的关系问题上都是一致的。

孔子在教学实践中取得非凡成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正确地看待乐教中德育与美育的关系,也是今日音乐教育应当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在各门艺术中,音乐是最为大众化的一门艺术,也是影响社会风气,国家安定(人心的所向,民族凝聚力,自信心等因素)最明显的一门艺术,所以一定要把音乐教育搞好。搞好音乐教育的首先问题就是正确处理德育与美育的关系。这个首要的重大问题处理不好,音乐教育就会失败。毛泽东主席早就作过极其科学的指示:“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的标准,一个是艺术的标准……我们的要求是政治与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里所直接针对的,虽然是关于文艺作品的评价,但是也完全适合对音乐等艺术教育的评价。不管是学校的音乐教育,还是家庭的、社会的音乐教育都应当严格遵循这一科学的指示。

结合当前的形势,从乐教领域看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立足于当前音乐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扩大音乐教育的对象,尤其要打破各种不合理的限制条件。行远必自迩,学龄前儿童、中小学,政府应加强对他们的支助、管理,不仅要让他们有音乐教育,而且让那里的孩子得到音乐教育是科学的、正规的。我们要本着为祖国未来负责的态度,防止下一代在受教育权力上出现新的阶级分化。

第二,专门的音乐艺术院校,应该扩大招生对象。但是,不能为了增加校方的经济效益而盲目滥招。(1)根据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社会对专门音乐艺术人才的实质需要,来确定招生人数;(2)保证招生条件及考核方式的公正合理,既要改变公开的制度、条例上的不公正,又要杜绝私下的腐败行为(如靠关系,收红包等),让那些有真正学习音乐艺术的热情与潜质的人能被招进来;(3)学费不应收得过高,不要用经济的门槛把一些属于“后富”家庭阶层的青少年排除在外;(4)不要拒绝诚恳有资质的旁听生。

第三,家庭教育中也不可缺少音乐教育。对成人的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社区文化工作站等多渠道进行宣传,但要防止流于浅薄与庸俗。社会上的商业性娱乐场所,尤其是某些跋扈大佬开的娱乐会所,其中的音乐常常流入庸俗、坠落的境界,毒化着社会风气,影响恶劣。对这些商业场所的经营者,往往要采取两手教育:一是通常的艺术教育,试着以音乐艺术本身的力量使之离低俗而归雅正;二是给予强制性的管制教育。

4 结语

孔子乐教的目的很明确,为政治上的礼治——“克已复礼”服务。为了达到目的,却要遵循美的艺术规律,以音乐特有的艺术感染力来起作用,使个人“为人由己”,让社会“移风易俗”。我们今天的音乐教育,是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我们对美育的规律性的认识,比起孔子也更进步,更充分。尽管如此,音乐教育应该把“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起来,把德育与美育统一起来,坚持思想性标准第一、艺术性标准第二,力求“尽善尽美”,这些方面,我们与孔子是一致的,也是孔子乐教思想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只是,我们今天的音乐教育,德育与养育的标准、内容都有了全新的阶级本质和时代特征。

注释

① 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81.

② 张燕婴译注.论语.北京:中华书局,2006:187.

③ 杨天宇.礼记译注(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67-468.

④ 杨天宇.礼记译注(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650.

⑤ 杨天宇.礼记译注(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85.

⑥ 张燕婴译注.论语.北京:中华书局,2006:38.

⑦ 张燕婴译注.论语.北京:中华书局,2006:12.

⑧ 韩兆琦.史记评注本(上).长沙:岳麓书社,2004:779.

⑨ 张燕婴译注.论语.北京:中华书局,2006:26.

⑩ 张燕婴译注.论语.北京:中华书局,2006:35.

杨天宇.礼记译注(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87.

张燕婴译注.论语.北京:中华书局,2006:37.

杨天宇.礼记译注(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74.

江灏,钱宗武.今古文尚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3.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18.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256.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869-871.endprint

猜你喜欢

乐教美育启示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改变小学语文教学观念
语文课堂的乐教与乐学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美育教师
“四乐教学法”初探
论孔子的乐教思想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