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7-11-16范家珠
范家珠
【摘要】 目的:分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门诊收治的8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将其作为金标准;同时,8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均给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查对高级别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高于阴道镜检查,而阴道镜检查对低级别病变诊断符合率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对于高级别病变的诊断率较低,而液基细胞学检查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实际的诊断中可根据病患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工作,必要情况下可联合应用。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阴道镜; 液基细胞学; 诊断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7.0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7-0084-02
从宫颈癌的发展来看,其与HPV感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机体长期处于HPV感染状态的时候,极易出现宫颈癌。现阶段,临床上对于宫颈癌的防治,主要通过早期予以明确诊断与合理干预,阴道镜检查方式与液基细胞学检查方式作为临床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常用方式,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1]。本文主要通过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门诊收治的8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资料,分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门诊收治的8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8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年龄在23~67岁,平均(46.82±6.45)岁,46例非绝经患者,34例绝经患者,均有性生活史,无子宫切除史、宫颈手术史。
1.2 方法
1.2.1 液基细胞学检查 医护人员应当给予患者合适的体位,并对膀胱结石位予以合理选取,首先观察患者的宫颈分泌物情况,选取棉签将分泌物擦拭干净,选取宫颈专用刷对宫颈外口及宫颈管中脱落细胞予以收集,然后在装有ThinPrep保存液的小瓶中置入收集到的细胞,于小瓶中使用毛刷进行搅动,搅动时间控制在10 s左右,然后选取高精密度过滤器予以过滤,对标本中存在的杂质予以分离处理,上机制作成2.0 cm薄层细胞涂片之后,选用浓度为95%的乙醇予以固定,然后予以巴氏染色、封片处理,最后由经验丰富的检验科医师通过显微镜予以阅片分析,对可疑病理予以详细记录之后,对患者予以阴道镜检查[2]。
1.2.2 阴道镜检查 医护人员在阴道镜检查的前1 d,应当嘱咐患者禁止相关阴道操作与性交,并在检查之前排空小便,然后给予患者合适的体位,并对膀胱结石位予以合理选取,充分暴露出子宫颈阴道,选取棉球轻微擦拭患者宫颈内分泌物,确保分泌物完全清除之后,在与外阴部相距5.0 cm位置置入阴道镜,并连接电源,调整好阴道镜的焦距之后[3]。选用棉棒对浓度为5%的醋酸水溶液予以沾取,均匀的涂抹于阴道穹隆部与宫颈外口,然后选取10倍镜予以观察,观察血管形态的过程中严禁进行醋酸液撩洗操作,对血管精密度予以观察的过程中,应当对绿色滤光片予以添加,而且应当更换20倍镜予以观察,必要时选取长钳对宫颈外口予以适当扩张,在此基础上更加便于观察宫颈管内鳞状柱状上皮交界位置,但是观察过程中需要确保动作的轻柔性,避免发生出血状况[4]。
1.2.3 病理检查 选取浓度为5%的醋酸浸润宫颈部位,选取对醋白反应明显的宫颈组织送检或对醋白反应不明显宫颈,然后于宫颈部位均匀的涂抹碘液,并根据宫颈部位着色状况,对病变范围予以明确,选取不染色区域的组织送检[5]。
1.3 诊断标准
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根据TBS分级系统,主要分为:鳞癌(SCC)、鳞状上皮高度病变(HSIL)、鳞状上皮低度病变(LSIL)以及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ASC-US)。阴道镜诊断主要分为:正常、异常[鳞状上皮低度病变(LSIL)(CINⅠ)、鳞状上皮高度病变(HSIL)(CINⅡ、CINⅢ)]、可疑癌、其他。隐形人乳头状病毒感染(SPI):图像呈高低不平的白色上皮,碘试验呈浅黄色[6]。
1.4 统计学处理
选取SPSS 19.0软件综合处理信息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液基细胞学检查对低级别病变(CIN Ⅰ)的陽性预测值为56.41%(22/39),对高级别病变(癌变、CIN Ⅲ、CIN Ⅱ)的阳性预测值为75.00%(6/8);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而言,液基细胞学检查低级别病变诊断符合率为70.00%(56/80),高级别诊断符合率为91.25%(73/80),见表1。阴道镜检查对低级别病变(CIN Ⅰ)的阳性预测值为61.54%(24/39),对高级别病变(癌变、CIN Ⅲ、CIN Ⅱ)的阳性预测值为62.50%(5/8);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而言,阴道镜检查低级别病变诊断符合率为75.00%(60/80),高级别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8.75%(71/80),见表2。由表可知,液基细胞学检查对高级别病变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阴道镜检查,而阴道镜检查对低级别病变诊断符合率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阴道镜是临床上经常选用的一种检查方式,其主要选用高分辨率的数码成像技术,对转化区予以观察,这一区域是宫颈癌前病变经常发生的一个位置[7]。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存在异常状况的患者,应当在第一时间予以组织活检[8]。阴道镜检查应用于早期宫颈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本研究中,阴道镜检查对低级别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75.00%。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阴道镜检查的准确性与操作者自身经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避免主观因素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9]。endprint
液基细胞学检查,实质上就是一种将宫颈细胞自制为薄片进行检查的方式,与传统巴氏涂片技术相比较而言,其在检查诊断水平与异常细胞检出率方面有很大提升[10]。本研究中,液基细胞学检查对低级别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70.00%,在24例炎症患者中,经病理检查显示,3例CIN Ⅰ,1例CIN Ⅱ,1例CIN Ⅲ,表明液基细胞学检查有一定误诊率,这一结果与王晗等[11]的相关研究报道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阴道镜对于高级别病变的诊断率较低,而液基细胞学检查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实际的诊断中可采用联合应用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符合率。
参考文献
[1]张会敏.阴道镜在诊断宫颈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3,21(6):1031-1032.
[2]胡芳艳,金志红,劉国华,等.液基细胞、HPV检测与阴道镜宫颈癌的筛查方面的应用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9(6):1130-1133.
[3]钟里华.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宫颈活检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1(4):539-541.
[4]余苑婷.HPV、TCT检查联合阴道镜下活检筛查宫颈病变[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8(7):702-704,707.
[5]周鸿,朱瑾.阴道镜联合宫颈涂片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0(12):1898-1900.
[6]李春红,胡芝.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6,24(9):1827-1829.
[7]单艳丽.液基细胞学检查配合阴道镜诊治宫颈病变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6,11(3):157-159.
[8]苏林龙,李力.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14,33(24):3809-3810.
[9]秦英明,张秀菊,王维,等.TCT、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性科学,2016,25(7):45-47.
[10]张珊,洪颖,马莉,等.宫颈细胞学阴性HPV阳性妇女的HPV分型检测[J].山东医药,2015,12(43):5-7.
[11]王晗,高薇炜,朱武,等.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查联合阴道镜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3(11):1330-1332,1336.
(收稿日期:2017-05-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