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效果分析
2017-02-05吴芳芳
吴芳芳
[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2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随机方法分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x2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x2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具有满意的近、远期疗效,可将其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术;宫颈癌前病变;治疗效果
子宫颈癌是妇科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宫颈癌的病程进展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并且在真正的发展成为宫颈癌之前有着很长的癌前病变期。在这个癌前病变期能够及时发现、尽早治疗,病程是能够逆转的。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和阴道镜检查、宫颈细胞涂片筛查等检查手段的发展,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对宫颈癌前病变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干预,可控制和延缓宫颈癌病程进展,减少恶性后果的发生。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门诊即可进行操作,具有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优点,在宫颈病变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6月~2015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42例宫颈癌前病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在常规的妇科检查中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有部分患者出现白带异常、增多、有异味以及血丝、偶尔出现接触性出血等症状。经过系统的仪器检测,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宫颈活组织检查或颈管诊刮(ECC)、宫颈细胞学筛查以及阴道镜检查等检查明确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研究对象同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凝血机能异常、精神异常、智力障碍、已进展至宫颈癌、合并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妊娠期女性等患者。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且实验经过伦理委员会通过。
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共计21例,其中有生育史18例,无生育史3例;年龄32~47岁,平均(41.5±9.1)岁;体重49~65kg,平均(57.9±8.4)kg;初次性生活年龄16~22岁,平均(19.7±3.7)岁;CIN病变分级Ⅰ级7例、CIN病变Ⅱ级12例、CIN病变Ⅲ级2例;其中6例患者既往有吸烟史。
实验组患者共计21例,其中有生育史17例,无生育史4例;年龄30~48岁,平均(41.9±9.3)岁;体重48~66kg,平均(58.1±8.6)kg;初次性生活年龄15~24岁,平均(19.6±3.7)岁;其中CIN病变Ⅰ级8例、CIN病变Ⅱ级12例、CIN病变Ⅲ级1例;其中15例患者既往有吸烟史。
对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生育史、初次性生活年龄、CIN分级、是否有吸烟史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保守治疗,包括阴道局部放置保妇康栓、微波、激光等治疗。
实验组患者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于月经干净后3~7d接受手术。嘱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放置窥阴器使宫颈暴露,宫颈表面涂以2%碘酊溶液以确定病变范围。采用2%利多卡因溶液5mL于宫颈3、6、9、12点位置局部注射麻醉。将电刀的功率设定为40~50Hz,根据患者的横向病变的范围大小是否应经扩展到宫颈管内深度确定电极的选择,电刀从患者宫颈表面垂直向下切人,深度到达子宫颈问质,深度最少要达到5~8mm。电刀切除的范围需要超过病变位置边缘2~5mm。尽量一次完整切除转化区病变组织,对病灶面积较大者必要时再次补切,尽量切除全部病变组织。切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术毕采用球形电极电凝止血,电凝功率为30~40Hz。术后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3~5d,嘱患者注意保持外阴清洁,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
治疗后1个月开始随访,观察近期疗效。之后每隔3个月复查TCT、阴道镜。1年后改为每隔6个月复查TCT、阴道镜,观察远期疗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差异性。
1.3评价指标
1.3.1CIN病变分级标准CIN病变I级:宫颈上皮细胞轻度不典型增生,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下1/3;CIN病变Ⅱ级:宫颈上皮细胞中度不典型增生,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下1/3~2/3;CIN病变Ⅲ级:宫颈上皮细胞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异型细胞几乎累及或全部累及上皮层下。
1.3.2近期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1个月白带常规检查正常,宫颈口光滑,色泽红润,弹性好,CIN分级较治疗前改善2级或2级以上;有效:治疗后1个月白带常规检查正常,CIN分级较治疗前改善1级;无效:治疗后1个月白带常规检查仍异常,CIN分级较治疗前未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1.4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近期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x2检验分析发现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远期疗效比较
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 62±1.05)min,手术中出血量为(11.32±1.02)m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8.63±6.69)min,手术中出血量为(98.62±16.35)m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41,24.421,P<0.05)。
3讨论
宫颈是女性生殖器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易发生病变的常见部位。宫颈病变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还对其生育功能、夫妻生活造成直接的不利影响。宫颈疾病是导致宫颈癌变的主要原因。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早婚、早育、多产、性生活紊乱、吸烟史、长期使用避孕药物等因素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宫颈癌前病变期能否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对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宫颈癌前病变早期无明显不适症状,既往很长一段时间内早期确诊率较低。近年来随着广大妇女进行妇科检查的意识增强,且宫颈癌筛查工作也在不断的推广普及,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相关研究表明,宫颈CIN病变Ⅰ级发展为宫颈癌的可能性为15%,Ⅱ级发展为宫颈癌的可能性为30%,Ⅲ级为45%。所以,积极的进行宫颈癌前病变检查并对各级病变进行治疗对于宫颈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已成为新形势下妇产科临床工作的重点。
常规保守治疗包括阴道局部上药、微波、激光等多种治疗措施,但保守治疗方法仅对宫颈表面的病变组织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而对深部组织的治疗效果欠佳,表面的病变组织治愈后易复发。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90%,复发率为42.86%,均处于低水平,说明常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与叫做利普刀(LEEP)技术,作为一项妇科新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几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利普刀是一种超高频电波刀,采用低电压、高电流的环型电刀切除宫颈病变组织,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在门诊即可完成手术治疗,并可提供完整、无炭化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此外,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组织无炭化、烟雾少、出血少,手术治疗后的宫颈组织光滑如初,无疤痕组织残留,可保持宫颈组织的柔韧度,不影响患者以后妊娠。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手术的原理就是通过电刀金属丝传导产生的高频交流电,进而产生干燥、脱水以及切割效应,对病变组织进行电切和电凝,不影响切除的标本组织边缘病理学检查,集诊断和治疗为一体。宫颈环形电切除术需要按照患者宫颈部位的病变等级、病变的范围和大小等因素确定其切除范围。组织学活检为CIN Ⅰ级者切除范围应达到转化区边界,切除深度为5~8mm,CINⅡ级、CINⅢ级者切除范围应达到转化区外缘2~5mm处,锥顶高度应达到2~3cm,尽量完整地将转化区组织切除。宫颈环形电切除术以其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不影响生育功能、复发率低等优点,已成为临床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研究中21例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者术后1个月时达到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高达95.24%。21例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者治疗后1个月达到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仅为61.90%。这一结果提示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具有更加满意的近期疗效。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者仅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76%,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者9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2.86%。这一结果提示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具有更加满意的远期疗效。且从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效果明显更优,患者术中出血少,手术快,创伤小。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具有满意的近、远期疗效,可将其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