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与血液滤过对患者血小板的影响
2017-11-16蔡建盛许志建戴舜珍
蔡建盛 许志建 戴舜珍
【摘要】 目的:探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与血液滤过对患者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78例,均使用普通肝素进行常规抗凝。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模式,观察组实施CVVHD模式,比较两组血小板数量及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小板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肌酐及尿素氮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比较,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使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模式可减少对患者血小板的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 血液滤过; 血小板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7.0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7-0051-03
近些年,血液净化技术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1]。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净化方式,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脓毒症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2]。其中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或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模式等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法常用的模式,但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血小板数量,而为了及时输送血小板,将暂停或中断治疗,但在待机状态时管路及滤器将发生凝血现象,引发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液损失,影响治疗效果[3]。本研究为探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与血液滤过对患者血小板的影响,对笔者所在医院78例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78例纳入研究,且所有患者均无活动性出血且凝血指标基本正常。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50~80岁,平均(68.43±9.78)岁;原发病:中毒3例,脓毒症5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2例。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50~81岁,平均(68.45±9.80)岁;原发病:中毒3例,脓毒症6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0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瑞典金宝公司的Prisma flex M100 set和Prisma flex M150 set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及AN69膜的M100滤器及配套管路。两组患者均经皮穿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留置单针双腔临时导管。对照组采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后置换模式,选取碳酸氢盐配方为置换液,以120~150 ml/h为血泵血流速度,35 ml/(kg·h)为治疗剂量。观察组采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模式,以碳酸氢盐配方为透析液,治疗剂量为35 ml/(kg·h),120~150 ml/h的血泵血流速度。选用肝素钠注射液进行抗凝治疗,以25 IU/kg为静脉滴注的首次负荷剂量,之后维持静脉输注速度在5~10 IU/(kg·h),每隔4 h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进行测量,并根据监测结果对肝素钠用量进行调整,确保APTT在正常值的1.5~2.0倍。根据两组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原发病、营养补给、抗休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標
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临床指标,以心率、肌酐、尿素氮为监测的主要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肌酐、尿素氮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肌酐、尿素氮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肌酐、尿素氮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小板数量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具有持续补给营养、血流动力稳定、溶质清除率高的特点[4-5],主要通过长时间体外血液净化将损伤的肾脏功能替代,进而有效、适时、稳定、持续的清理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及溶质,进而有效控制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主要工作原理如下,(1)吸附:A蛋白柱、树脂、碳罐等吸附内毒素、细胞因子、炎症介质;(2)对流:通过溶剂和溶质压力差将中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清除;(3)弥散:通过溶质浓度差将肌酐、K+、Na+、尿素等小分子物质清除。因此,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恢复。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等模式,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其中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可具有较好的小分子物质清除效果,而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模式具有较好的中分子物质清除效果[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尿素氮及肌酐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但治疗后观察组尿素氮、肌酐及心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证实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和血液过滤均可有效清除有害物质,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恢复。
血小板数量可对机体的凝血功能进行直接反映,可评估出血风险。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一个重要形成成分,既往被认为是无功能细胞碎片,但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在人体内血小板数量有一定的恒定性[7-8],在器官移植、血栓形成、炎症反应、止血、切口愈合等病理和生理过程中作用较为显著。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血小板数量减少将有效激活凝血系统后将出现级联放大的瀑布效应,进而影响患者机体的凝血功能[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小板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证实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可减少对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血小板数量的影响,进而降低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过程中,部分患者将出现血小板减少,进而导致治疗中断和暂停,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血小板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表明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将减少对血小板的影响,降低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促进治疗效果提高。在肝素抗凝作用下,连续静脉-静脉血液过滤模式中血小板数量降低≥50%,而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降低血小板数量约为15%[10],进而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模式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过程中将减少对血小板数量的影响,促进治疗效果提高。
综上所述,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和血液过滤模式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过程中均可有效清除有效物质,改善患者病情,但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对血小板数量影响较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韩燕,李勇,张素丽.血液灌流串连不同模式连续性血液净化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疗效[J].医学综述,2016,22(19):3921-3924.
[2]王晓明,孙燕,梁衍,等.重症蜂蛰伤患者腹膜透析与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5,14(4):219-223.
[3]梁波.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严重乳酸性酸中毒临床观察[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2(z2):31,33.
[4]马盼盼,姜晓明,韩东锋,等.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成功救治大量鱼胆中毒致肝衰竭1例报告[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12):2367-2368.
[5]生杰,王媛,刘春艳,等.4种血液净化方式治疗老年Ⅰ型心肾综合征的疗效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2):2671-2675.
[6]胡斌,周晟,姜小玉,等.连续性血液静-静脉滤过联合血液灌流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脑病疗效对比[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1):61-63.
[7]马爽,李兵,王松岩,等.CVVH治疗老年尿毒症脑病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9):2547-2548.
[8]季兴,李婛,王荔,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热射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4):461-462.
[9]杨玉彬,杨建钢.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4):531-533.
[10]何建忠.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21):3307-3309.
(收稿日期:2017-0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