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多向度互动教学法的实践
2017-11-16熊芬兰吴剑
熊芬兰+吴剑
摘 要:《基础写作》课程多向度互动教学法实施以来,通过课堂练习讲评、优秀作文分享、学生佳作印制等途径,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自信,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基础写作;互动教学法;写作能力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在高校推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依据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真挚的爱国情怀、广阔的社会视野、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具备坚实的文艺理论素养、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在公务行政、基础教育、文化产业、出版编辑、文秘策划、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以及其他相关社会领域工作的现代化专门人才。
《基础写作》课程是中文系各个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通过教学与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理论水平与实际写作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系统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写作的性质、原则、规律和基本方法;理解与运用各种文体的写作知识,领会不同文体写作的特点、方法和技巧,提高鉴赏、分析具体作品的能力;提高实际写作水平,在写作实践中,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能写出内容充实、形式得当、文字通畅、表达灵活的各类文章。而上述各项能力的培养及外化,都离不开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外化。
但是囿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授课模式下,我校《基础写作》课程班级人数动辄七八十人,通行的做法是“教师讲学生听”,这固然有利于系统地讲授课程知识,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单向度教学的局限,造成了以下局面:①课堂上难以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很多学生不敢写作不愿写作,视写作为负担,应付交差了事;②学生在文章主题立意、材料选择、谋篇布局、环境描写、人物塑造、情节设定、叙事方式等等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③即使被动写作,传统的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写作能力的外化——练笔成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肯定,练笔的误区得不到及时的修正,教学效果不容乐观;④写作课的教与学严重脱离当代文坛写作热点问题和热点现象,学生写作能力捉襟见肘。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及效果
1.小班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以往的《基础写作》教学班级编制中,传统的班级是专业合班,规模是八十人左右,即汉语言专业两个班级七八十名学生合班上大课,由于班级人数众多,教师无法一一对学生的提出的难点和疑问进行及时有效地解答与反馈。很多知识环节本应安排课堂写作练笔的,也因为班级规模庞大、讲评反馈任务繁重,故而教师不得不放弃了写作练笔和小组主题发言,大量有益的课堂素材随着教学过程的结束流失了。课堂教学停留在“师讲生听”状态,课堂知识点得不到学生课堂写作实践的验证、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缓慢、师生之间缺乏写作技巧的沟通交流的这种瓶颈,让笔者深感将授课班级的合班大课拆开,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项目进行以来,实施小班化教学,班级规模控制在40人左右,使得课堂写作练笔和小组主题发言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小班化教学为多向度互动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结合练习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讲评,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课堂练笔讲评,提高了写作能力
课堂不再将教师讲授、学生写作截然分开,而是根据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达等等环节的写作知识点创设写作情境,结合名家名作名篇名段,要求学生当堂练笔,写出符合教学目标的相应语段,教师当堂点评,学生反馈,充分讨论,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这样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练习讲评和充分讨论,学生能够甄别优劣,提高对语段的鉴别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优秀作文交流,传授了写作经验
传统的“师讲生听”教学模式下,作文讲评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教师独自一人点评完毕后继续传授新知识点,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旧的知识点进行消化,不利于学生间的互相学习,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作文经验分享环节中,教师根据写作知识模块的教学目标,布置命题或者半命题作文,学生课后完成作文,教师批改作文写评语,并遴选出优秀习作,请习作优秀的学生代表制作ppt并面向全班同学传授写作经验,学生讨论后由教师点评。
如教师布置“一个奇怪的人”的作文,欧玲艳、谢薇同学的作文获得最高分,教师批改完毕写好评语,再请学生制作ppt,交流写作经验。其他学生提问,主讲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这样,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可以对自己的作文技巧做归纳,以便举一反三,有利于写出更好的作品,也可以给其他同学写作经验不足的同学指点迷津。由此而形成了一个“写作任务—写作实践—分享经验—讲评讨论—互助提高”的良性循环的写作讲评流程。
4.佳作印制成册,提升了写作自信
目前,本课改项目已经将学生优秀作文结集,印制了五本作文集,学生人手一本:汉语言141班的《附雅集》,汉语言142班的《此去经年》,汉语言151班的《一川》,汉语言152班的《菡毓》,漢语言16级专升本班的《玻璃明朗 橘子辉煌》。汉语言161班、汉语言162班作文集已完成编辑工作,即将付印。能够见证多向度互动学习成果,具有文学和资料的双重价值。对于写作过程中涌现出来的精彩习作,教师利用自己的写作资源,鼓励并帮助学生将写作向报刊杂志投稿。我校欧玲艳同学先后获得校级穆旦诗歌节一等奖、全国邯郸诗歌节诗歌奖,并在网络平台连载长篇30万字的网络小说《铜卷秦离计》。多位同学在校内外报纸刊物发表新闻或文学作品。
通过教学实践,使害怕写作的学生不再谈写作色变;使写作过程中无话可说的学生在立意选材谋篇语言方面有一定改观;使作文拔尖的学生加强写作投稿的自觉性,最终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本课题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开拓多向途径,促进师生教-学-写的实践互动,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卓有成效的。
参考文献:
[1]杰里·克利弗.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
[2]李佳.高校写作学课程教学体系的专业化构建[J].高教学刊,2016(22):181-182.
作者简介:
熊芬兰(1981—),女,汉,硕士研究生,单位:嘉兴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学。
吴剑(1977—),男,汉,博士研究生,单位:嘉兴学院南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本课题为嘉兴学院第五批校级课改专项《开拓多向途径 提高写作能力——<基础写作>多向度互动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课改成果。endprint